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論農業經濟管理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農業是國民生存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隨著時展,根據黨的對糧食生產及農業供給側改革的要求,經濟管理模式的有效實施與優化改革成為農業經濟發展的關鍵問題。就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與農業經濟管理制度的優化措施進行探析,供參考。
關鍵詞:農業經濟管理;農村經濟發展;促進作用
“食為人天,農為正本。”農業是第一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發展對于國民生存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我國對農業、農村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加,農村破舊、人才凋零的局面不斷得到改善,但是農村發展過程中仍面臨傳統農業管理觀念束縛、農民文化素養有限以及農業人才匱乏等問題,這些問題導致農村經濟發展陷入困境。經濟管理制度的發展彌補了傳統管理的諸多不足,為新時代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使農村經濟在良好的發展環境中穩步提升。從農業經濟管理視角出發,對農村經濟發展促進作用進行分析,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促進農村發展。
1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1.1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穩定的制度保障體系
農業經濟管理是對農業生產總過程中生產、交換、支配、消費等經濟活動進行計劃與調配,為農業經濟提供良好管理與保障的重要管理體制。通過這一管理體系,可以更加直接地收集到農村經濟狀況及農業發展情況,拉近了農民與國家之間的聯系。對農業相關直接數據的收集、整理及分析,能夠使農村經濟狀況更加真實而清晰地展露出來,為管理人員提供參考。在此基礎上,管理人員提出針對性的發展計劃與調配方案,幫助農民對農業生產和農產品進行有效的管理,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對農業資源的整合調控,以及對農村土地資源和人力資源進行高效利用,能幫助農民實現農業收益最大化,避免資源浪費,提供穩定的制度保障,讓農民敢于全力發展經濟而沒有后顧之憂。
1.2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理論指導
當前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原因之一是農民文化水平較低。農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致使其對各種新興農業技術與農業設備的理解與接受能力較差。部分地區由于環境制約導致傳統農業生產技術仍占較大比重,對于人力物力的消耗較多,農業成本較高,致使農村經濟發展受到了較大限制。農業經濟管理體系的推進,使更多的農業技術人才、管理人才進入農村。他們的到來如同源頭活水,使得農村經濟發展途徑得到有效擴大。專業人員的指導,使農民對農業新技術、新設備的學習效率提高,大大縮減了自主探索學習花費的時間。信息化、科學化農業走進千家萬戶,降低了人工損耗與經濟損失,提高了農村農業的發展速度。專業技術人員還能因地制宜為農村挑選高效作物,解決農物銷售等問題。
1.3營造和諧農業發展氛圍,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環境
對農業經濟管理體系的優化與調整打破了傳統農業經濟制度,為農村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為農村經濟發展吹進了一股清新的“春風”。管理人員對農村地理環境與農業產物特點有了清晰的認識,為當地發展制定了新的發展方向。這樣針對性的農業管理使得當地人文特色與歷史文化得到了有效挖掘與利用,豐富了農業文化內涵,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在農業經濟管理中,對綠色生態作物的推廣以及生態系統的構建使農村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農村特色風景建設使農村自然風光得到了最大化的發展與應用。現代化設備的應用以及對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使生態環境得到改善。
2優化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有效措施
2.1完善農業經濟管理制度,提高民眾環保意識
完善農業經濟管理制度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手段之一。通過完善農業經濟管理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傳統管理方式存在的不足,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同時,通過完善農業經濟制度,可以使政策與農業發展規劃更加全面而有效地落實到農村,最大限度地提升管理人員的監管力度。在制訂農村發展規劃時,應了解到當地氣候、土壤、溫濕度、作物生長情況、作物產量以及銷售途徑等,根據環境及物產狀況優選農作物種類,并開拓更多的銷售途徑。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可以集中統計當地農業產量及銷售情況,采用直播賣貨等形式幫助當地居民對農產品進行推廣銷售,為農村經濟發展拓展新的渠道與方向。農業經濟管理人員應向當地農民傳播新時代農業發展方針,帶領農民共同建設綠色生態產業園。響應國家農業發展新要求,將環保與農業緊密結合,豐富農業文化,共同建筑新時代美麗農村,與飛速發展的新時代緊密接軌[1]。
2.2推進信息化管理模式,加強新技術和新設備應用
信息化技術的廣泛應用是現代農業得以高效發展的重要措施與手段之一。大力推廣新技術和新設備是改革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的重要措施與手段。新設備的廣泛應用能夠提高農作物種植和收割的效率,使農業流程更加便捷、高效,減輕農民生產強度,避免對人力資源的過度使用。新技術與優質種子的推廣可以大大提高生產效率,使土地利用率得到提升,使土地資源得到最大化利用[2]。管理人員作為新技術和新設備的指導者與引領者,通過講解與示范降低了文化水平普遍較低的農民學習新技術的壓力,有助于農民更加高效地掌握新型農業技術。信息技術的大力推廣還能提高農民對“土地托管”“代耕代種”“聯耕聯種”等農業社會化服務方式的理解,以及對農業市場信息、土地信息、營銷加工服務信息、國家政策管理信息、綠色生產服務信息的了解。
2.3打造多元化農業服務組織體系
隨著社會飛速發展,農業服務市場也在不斷進行變革與發展。現代市場競爭激烈、模式復雜,農民在復雜的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難以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為有效提高農民的競爭力,幫助他們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根,進而促進農民收入提升,應打造多元化的農業服務組織體系。通過創建多元化的農業服務體系,可以有效改善農民的發展環境,拓寬農民創收的道路,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選擇,使農民得到更好的發展。同時,打造多元化的農業服務體系,還能解決傳統農業種類單一、經濟發展模式單一等問題,為農民提供更多可選擇的途徑,盤活農村經濟資源,促使農民通過各種形式參與到市場中,使我國農業市場更加多元化、多樣化[3-4]。
2.4培養專業農業經濟管理人才
人才是最為重要的資源。通過培養專業人員,可以使農業發展更加具有針對性,有助于提升農業生產水平。在農業經濟管理體系中,要注意對各類新型人才的引進,擴大管理隊伍,提高管理水平。要定期對管理人員進行專業化培訓,提高管理隊伍專業素養與職業水平。管理人員應注意對農民進行針對性的培訓,提高農民對畜牧養殖、農業種植等方面的認識水平。管理人員應具備良好的發展意識,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以實踐促進自身專業素養進步。應及時發現當前管理中的問題,并及時對管理方案進行調整。要確保管理人員具有良好的發展意識,并全身心投入到農業經濟管理中[5-7]。
2.5采取有效的農業扶持政策
農業扶持政策的有效實施,可以為農業發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幫助農民更加順暢地進行農業耕作與畜牧養殖等,避免氣候或自然因素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扶持政策是政府相關部門與農民緊密協作的重要表現之一。政府提供的農業保障資金是農民敢于與經濟管理體系嘗試進行融合的重要保障。在政府支持下,農業經濟管理制度的實施使農民得到了更加良好的嘗試機會,滿足了農業發展的需求。在扶持過程中,政府必須強化扶持資金管理,“好鋼用在刀刃上”,真正將資金落實到到位,為農業發展提供重要的保障作用。政府可以利用扶持資金鼓勵購買新型農機器械,引導讓農民以租賃的方式使用新型機器。這種方式可以提高機械的使用程度,同時減輕了農民自主購買農資的壓力[8]。
3結束語
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有巨大的促進作用,是新型農村建設的重要推手,為農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作用。通過完善農業經濟管理制度、應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應用新技術和新設備、構建多元化農業服務體系、培養專業農業經濟管理人才及實施農業扶持政策等,農業經濟管理系統得到了優化,彌補了傳統農業的不足,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新方向,開辟了新道路。
參考文獻:
[1]田幸吉,王月.芻議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吉林農業,2019(23):51.
[2]穆德水.健全農業經濟管理機制,促進農村經濟發展[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3):15,17.
[3]張國芝.農業經濟管理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分析[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0(12):35-36.
[4]呂成建.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探析[J].山西農經,2020(20):71-72.
[5]杜鵬程.健全農業經濟管理機制促進農村經濟發展[J].吉林農業,2019(21):44.
[6]邢虹娟,薛燕琴,范穎.新農村建設環境下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化對策[J].現代農業研究,2021,27(6):25-26.
[7]易桂林,徐毓敏,張尚美,等.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優化途徑探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4):3-4.
[8]趙雅.淺析經濟管理對農村穩定發展的重要作用[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1(7):45-46.
作者:吉揚 單位:山陽區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