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工程施工需注意的相關問題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工程地質與巖土地基的勘察
建筑產品具有特殊性:同一份圖紙建設在不同的地域,其造價構成與建筑效果,就有很大差異。因此,在建設項目施工圖委托設計前期,就應當認真調查水文、地質、地形、地貌狀況,選擇與項目相對應,要求有資質的巖土地基勘察單位,進行巖土地基的勘察,并出據《勘察報告》,提供給設計人。由設計人根據《勘察報告》提出的地基處理建議,做好基礎結構的設計。往往有些業主單位,為了節約費用,不委托搞地質勘察,而是向設計人提供周邊單位已建成或在建建筑物的《地質報告》。這樣做,盡管節省費用,也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它忽略了建設項目與建筑產品的個性特征。《地質報告》不能夠全面、真實地反映工程地質狀況,讓設計人憑借經驗搞基礎結構設計。其結果將會導致:基礎結構設計不合理,滿足不了設計承載能力的要求,出現地基不均勻沉降,造成工程質量事故,給業主帶來根本無法彌補的缺憾。或者,參考臨近建筑物的不良地質特點,加大基礎設計的安全系數,導致基礎成本增加,產生不必要的浪費。為此,作為業主,應當重視工程地質的勘察工作。
2設計方案的優化與設計單位的選擇
施工圖設計是建筑工程施工的標準。設計深度的高低,一方面反映出設計單位、設計人的業務水平與業務能力;一方面反映建筑效果;另一方面直接影響施工質量并對工程成本產生負面影響。設計方案是一項智力成果,需要精心策劃與構思。建筑產品的設計方案,集中體現項目的功能特征。按照資源合理配置的原則,在最大限度滿足功能的前提下,作為業主往往更關心建設成本的增減,這就涉及到設計方案的優化與組合問題。應當說,任何一個設計方案都不是唯一,都有優化的可能。按照“等效替代”的原則,降低成本,選擇技術先進、合理可行的方案,無形中就滿足了業主的要求。
設計方案可以通過競選、評審取得。但是,設計單位的選擇將比較困難。設計單位的資質有高低,水平有高低。但是,國有獨資的、股份制的、個體的,應有盡有,而且是五花八門:有合作的、更有無資質以掛靠生存的。設計責任不明確、設計質量不高,導致工程設計漏洞、功能缺陷根本無法彌補。類似的例證,在我們身邊時有發生。
3建筑施工隊伍的選擇
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好壞,關鍵在于施工隊伍的合理優選。
建筑工程施工,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的規定,選擇施工隊伍,必須依據嚴格的招標投標程序:首先,考察施工企業的資質、現場施工管理水平、技術裝備能力、類似工程的經歷、市場信譽、人力資源、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其次,進行投標資格前預審或者標后資格復審,尤其對實施公開招標的大中型工程項目,要特別重視資格審查工作。否則,魚目混珠現象頻繁,致使招標、評標工作量加大,質量又難以保證。再就是,研究、分析投標企業投標的動向與策略,制定有充分針對性的招標文件與操作性、實用性很強的評標辦法和細則。最后,通過招投標,專家評審、公開量化打分,綜合計定的辦法,優選中標企業。經過招投標,體現了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基本國策,有利于優化建筑市場的資源配置和結構調整,更有利于建筑業的良性可持續發展。
4《施工合同》談判
《施工合同》是約束建筑施工中業主與承包人行為的準則。是否中標,是能否簽訂《施工合同》前提。在招投標工作結束之前,由業主或招標機構向選中的投標人,發放《中標通知書》。按照《招標投標法》的規定,接到《中標通知書》后,業主與承包人的權利與義務關系基本確定。在法定的時間內,雙方當事人就應當依據《招標文件》,探討合同細節問題,以便于更好地落實合同標的。在這個時候,業主往往處于居高臨下的位置,使合同談判陷入僵局。《中華人民共利國合同法》賦予合同當事人公平、公正、平等協商的權利。
誠實信用、互惠互利,是合同能否簽訂基本原則。顯失公平的合同為無效合同;以欺詐、故意隱瞞事實真相,侵害社會公眾或他人利益的合同被《合同法》定性為可撒消合同。無論是無效或可撤消合同,都將不受法律保護。因此,不論對合同任何當事人,都應當調整自己的心態,本著全面履行合同標的物的原則,平等、友好協商合同細節,合理、公平分攤施工過程中各種各樣的意外風險。這樣,《施工合同》的談判工作將始終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就會顯示出友好合作的初衷。正因為有分歧,才需要談判。參加談判的雙方都應當在“求大同,存小異”的前提下,諒解、理解、合理化解矛盾,分擔風險。相信談判工作將會很成功,雙方都比較滿意。
5施工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當事人雙方都來重視這項工作。施工過程復雜多變,各種各樣的意外事件都可能發生。有業主的原因:支付能力的影響,指定分包商,指令設計變更等;有承包商的原因:現場管理失誤,安全質量責任事故;更有無法抵抗的外力影響:惡劣天氣,戰爭,政局動蕩等等。合同雙方都應當指定專人做好現場施工記錄,實施重大事件報告制度,為最終合理索賠和反索賠提供翔實的證據。
6施工現場管理
(1)搞好施工組織設計
施工組織設計是搞好施工現場管理的前提。在接到施工圖紙,進駐施工現場后,首先應當做施工組織設計:合理地布局施工總平面;根據合同總工期的要求,按照流水作業的特點,具體安排施工進度計劃;針對重點部位的關鍵工序,研究確定切實可行、可靠的施工安全技術措施和方案;合理安排勞力與機械設備配置,使現場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2)把好原材料、構配件、設備的進入場關構成工程實體是由各種原材料、構配件、設備的有機組合。各種原材料、構配件、設備的采購、供應質量直接影響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因此,應當把好其進入場關。要求現場工程師監督施工單位對所有進場的主要材料、構配件、設備,必須見證取樣,分送相關質量檢測部門復檢,復檢合格的產品,才能允許進場。只有這樣,才能施工質量的基本保證。
(3)搞好隱蔽檢查驗收與技術復核工作鋼筋混凝土工程中的鋼筋,地熱采暖中的管道,隱蔽于墻內或地下的給排水管道,預埋線管、電線、光纜、線盒、電箱,裝飾工程中的吊頂內設施,封閉裝飾面板內的設施及工序等等,在隱蔽之前,作為現場管理人員:施工單位、監理單位、業主代表都有義務,應當做好隱蔽項目的規格、型號、尺寸、數量、位置檢查,看是否按照設計圖紙的要求布設。符合設計與規范要求的項目,將準于隱蔽。否則,要求現場施工操作人員繼續完善,直到達標為止。建筑施工中的墻、梁、柱、板、洞口等幾何尺寸、軸線、標高是否按設計圖施工,現場管理人員都要認真做好技術復核工作,以便于更好貫徹圖紙意圖。
(4)按照現行《施工質量與驗收規范》組織施工《施工質量與驗收規范》是現場管理的標尺,正確把握這個標準,精心組織,按照規范要求的合格品,指導現場操作工人嚴格執行,檢查落實允許偏差范圍,確保工程質量萬無一失。
7正確處理好施工、業主與監理單位的關系
建筑施工過程中,參與建設的各方責任主體都只有各自的職責范圍,但他們共同接受業主的委托,承擔相應的工作。對業主高度負責,是各方的共同義務。施工現場,交叉作業,難免出現相互配合上的缺陷與矛盾。工程施工,對周邊產生環境、噪音、衛生等方面的干擾,這就要求業主出面協調。友好協作,相互理解,才能搞好施工管理工作。
8成本控制與管理
建筑產品,施工周期長,各種動態的影響因素較多,給建設項目的成本控制與管理帶來很大困難。如何搞好建筑施工的成本控制與管理已經成為建筑界普遍關注的焦點。成本核算、成本意識是搞好項目管理,提高產品質量效益的關鍵。首先,優化施工圖設計是最主要的成本控制點。施工方案、施工圖一旦確定,單位工程主體成本的80%-90%己基本定案,剩余的20%-10%則主要是發生在施工過程中的設計變更。為此,應當把成本的重點放在施工圖紙的技術審查與經濟評價階段。其次,施工過程中的成本與管理,則有必要把重點放在如何節能、降耗,提高現場管理人員與操作工人的成本意識,防止不必要的浪費上。再就是,滿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盡最大可能減少設計變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