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知名民營企業家特質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民營企業成為浙江市場上的重要經濟成分和浙江最亮麗的金名片。俗話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民營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以生存,不僅取決于企業家的整體素質,更取決于領導者的才能。杭州民營企業經濟在近年發展迅速,孕育了許多知名龍頭企業。本文調查分析了杭州三位知名民營企業家的特質,旨在比較全面了解這些企業領導者的特質,在當代大學生中分享,激勵更多大學生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業創新能力的國際化人才。
關鍵詞:民營企業家;特質;創業精神與創新能力;社會責任;全球思維
2018年浙江民營企業創造了全省58.1%的稅收,提供了87%的就業崗位,經濟增長值占全省生產總值的65.5%。民營企業取得這些成就的背后,離不開企業家的決策和領導。企業家作為企業的掌舵者,企業的核心和靈魂,決定著整個企業的走向。所以一個成功的企業家,身上一定具備異于常人的個人特質,能夠支撐和驅動著企業的發展。
一、努力奮斗的創業精神
在民營企業中,大部分企業家同時也是創業者。在創業階段,企業家遇到一系列的困難和挑戰,如資金不足、融資困難、行業競爭等。很多創業者難以解決這些問題,企業計劃最終落空。民營企業能夠在困境中生存下來,并且具有一定的市場地位,企業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面對困難,他們積極尋找解決方案;面對挑戰,他們絲毫不懼,把每一次挑戰看成一次機遇。在企業的初創階段,正是靠著企業家個人的精神帶領著企業在曲折中前行。如果企業家的意志不夠堅定,企業往往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無法生存。只有企業家的態度足夠堅定,企業才能夠獲得生存和發展的機會。浙江廣廈控股集團董事長樓明認為,最好的對手就是自己,需要不斷地挑戰自己,不斷地給自己設定挑戰目標,并且努力完成每一個目標。他在廣廈的文化中強調要敢拼敢搏、敢為人先。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決定制造汽車時,私家車市場剛剛起步,民營企業很難取得造車資質,市場上還沒有民營企業造車的歷史。這一系列困難并沒有嚇退李書福,作為一個喜歡挑戰的企業家,他憑借著努力執著的精神,經過堅持不懈的嘗試,2001年吉利控股集團成為中國首家獲得轎車生產資格的民營企業。正因李書福一樣的企業家的刻苦努力和艱苦奮斗,帶領企業從無到有,才使他們在初創階段生存下來。
二、與時俱進的創新能力
美國經濟學家熊彼特認為,企業家是不斷在經濟結構內部進行“革命突變”,對舊的生產方式進行“創造性破壞”,實現生產要素重新組合的人。企業的成功必定離不開企業家的創新能力,因為創新能夠給一個企業注入新的活力。戰略創新、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等創新方式能讓一個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長久不衰。而企業家在企業的創新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企業家憑借其自身創新能力,為企業的創新和發展指明方向。廣廈控股集團原本只專注于房地產的建設和開發,產業結構比較單一。如果房地產行業不景氣,集團的發展和盈利水平就會受到影響。董事長樓明理性看待和分析了企業存在的問題,憑借其獨特的創新意識,對廣廈進行了戰略上的創新,實行多元化的戰略。在壯大房地產主業的同時,也開始涉入其他產業領域,像能源、教育、醫療等。通過創新,企業規模不斷擴大,企業經營效益越來越好。廣廈集團從一個浙江本土企業發展為全國百強民營企業,取得巨大進步的背后,離不開企業家對企業創新能力的重視與提升,因為企業家的創新能力能夠為處于發展階段的企業提供更多的發展機遇。李書福曾說過:不保護知識產權,創新就是一句空話。很多企業不想創新,也不敢創新,甚至創新不如“抄新”,致使中國制造業創新水平在低位徘徊。就企業而言,需要發揚以創新、執著、責任為主要內容的企業家精神,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腳踏實地,專心致志。自1997年進入汽車行業,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一直專注實業,專注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不斷打基礎、練內功,堅定不移地推動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吉利在全球建有吉利汽車(杭州灣研究總院)、吉利杭州研發中心、吉利汽車歐洲研發中心(CEVT)、吉利英國考文垂研發中心、吉利德國研發中心這五大工程研發中心,共有研發設計人員2萬多人,擁有大量發明創新專利,全部產品擁有完整知識產權。它還擁有5大造型設計中心和2萬名研發人員,不斷向世界輸出一流設計作品,這也是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能夠連續多年成為浙江民營企業100強、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重要原因。
三、以人為本的領導方式
人力資源在現代企業中已經成為企業最重要的資源之一。民營企業的成功,離不開企業家對人力資源的重視。企業家堅持以人為本的領導方式,把員工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切實保障每一個員工的權益。廣廈集團董事長樓明一直強調人本思想,堅持以員工為中心的領導方式。他多次深入基層,和員工一起工作,不斷改善員工的工作環境和福利待遇。樓明的人本思想也被注入廣廈的企業文化之中,通過企業家的領導,企業文化的影響,使企業形成一個團結的集體。同樣,吉利董事長李書福將人才作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法寶之一,將人的培養與管理提升到了企業的戰略高度。他還建立了人才培養體系,為每一位員工提供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機會,不斷提升員工的專業能力。正是企業的領導者注重人才的培養,使得吉利在汽車行業中做大做強。萬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視員工為企業的寶貴資產,堅持“誠信為基、人力為本、德才兼備、唯才是舉”的企業人才觀,為員工提供優厚的福利待遇和廣闊的發展平臺,讓有志之士有處施展才華、彰顯活力、創造價值、成就夢想。此外,萬馬還創立了萬馬大學,以筑百年輝煌文化、育事業棟梁為愿景,以共享優秀企業治理經驗、構建自主文化知識體系、塑造標準化執行能力、傳播企業價值理念為使命,堅持勤、謙、廉、嚴的校風及務實、求真、融合、創新的校訓,將對人才的重視落到實處,為社會培養更多優秀的新一代企業家。企業的創立、發展和管理階段的表現,都與企業家的個人特質密切相關,企業家的個人特質已經成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企業的行為與績效。為此,企業家需要注重對個人特質的培養,不斷提升個人綜合素質和能力。
四、服務人民、回報社會的責任感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企業在成長,一切都在朝著積極的方向前進。毫無疑問,企業家精神也要與時俱進。新時代的企業家不應僅僅在發展企業經濟、創造企業財富中體現價值,還應自覺承擔社會責任,在充分的社會責任感中努力實現自身價值。我們以入選2018年浙江民營企業100強的杭州民營企業家為例,對其特質進行分析。民營企業家不僅要在推動經濟增長、促進產業發展中貢獻力量,尤為重要的是要努力增強服務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引領民營企業從多方面履行社會責任、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例如,積極投身于公益慈善事業,響應國家號召,實行精準扶貧行動;通過捐款、組織志愿活動等形式積極貢獻社會,在資源節約、生態保護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首先,我們以廣廈控股集團為例。“廣廈”,當人們一提起這個名字,就會聯想到著名的詩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廣廈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名句立名,立名與立志統一,體現了廣廈人的追求、理想和遠大抱負———產業報國,回報社會。從企業成立的那天起,廣廈就把社會責任與企業發展緊緊聯系在一起,使二者成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廣廈也在承擔社會責任,服務人民、服務社會中成為了一個具有高度責任感的民營企業。34年來,廣廈集團積極參與社會公益和慈善事業,弱勢群體的入學與生活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廣廈最關切的社會問題。2000年2月,廣廈集團捐資100多萬元給重慶奉節的希望工程;同年9月,出資40萬元建造浙江省東陽市三單鄉廣廈希望小學;2002年捐助1500萬元設立浙江省慈善總會“忠福慈善基金”,每年資助300名品學兼優的孤兒,直到高中,此舉不僅較好地解決了貧困學生的后顧之憂,而且為社會穩定、支持教育發揮了積極作用;2011年底,廣廈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樓明耗資3000萬元啟動了“廣廈民工成長工程”,出資500萬元用于民工家庭的助學幫扶,建設百所標準化民工學校。截至2016年底,廣廈集團已向各級慈善機構捐資總額近4000萬元,捐助社會公益事業累計已達17億元以上。多年來,中國廣廈集團創始人、董事局榮譽主席樓忠福一直熱心公益事業,他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源于他的成長環境與經歷。正如他說:“我出生于浙江省東陽市的一個農民家庭,生活的艱辛使我從小就在心靈上深深刻下了‘人的命運是需要相互照應的’‘美好的生活需要大家共同去創造’的印記。任何企業的發展,我認為都有三個方面的因素:一是環境,二是自身努力,三是社會支持,三個缺一不可。積極投資、捐助社會公益事業,不僅是拓寬企業發展領域的需要,也是企業家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這是很簡單的道理。”樓忠福在創建、發展民營企業的路途上始終堅持著將心比心,互相照應的準則。企業家形象是企業形象的基石,是企業形象發揮有效而持久作用的根本保證。毫無疑問,民營企業家樓忠福高度社會責任感的特質給廣廈帶來了良好的企業形象,進而鞏固了民營企業在社會中的地位。樓忠福不僅嚴格要求自己,對企業員工同樣他強調:廣廈人不能忘記自己的社會責任,不能停止對事業的追求,以及回報社會是廣廈人的天職。由此可見,服務人民、回報社會的高度社會責任感已深深融入廣廈企業文化當中。也正如廣廈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樓明所說:“廣廈發展到今天的多元化大型現代化企業集團,離不開黨的改革開放政策,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樹高千丈也不離根,因此在更多時候,廣廈都把回報社會看成一種責任。”發展企業、服務人民、回報社會,這是廣廈人永恒的追求。萬馬聯合控股有限公司主營業務圍繞“清潔能源”“環保新材”“大健康”等關鍵詞開展。萬馬集團作為綠色能源傳輸專家、環保新材領跑者,其新能源產業布局助力低碳出行事業。同時,在G20杭州峰會碳中和林項目,萬馬集團副總裁何若虛代表企業捐資人民幣65萬元,用于部分碳中和林的營造。同時,他也用自身實際行動表明了萬馬集團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感,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堅持發展低碳經濟和為節能減排事業貢獻力量。萬馬集團以“綠色能源傳輸專家,環保新材料領跑者”愿景為引領,銘記“節能環保”民營企業的社會責任,并積極踐行。此次捐資不僅體現了萬馬集團長期以來對綠色能源理念的堅持,也向社會傳達了萬馬志愿履行節能環保的社會責任。此后,在民營企業發展進程中,萬馬一如既往地堅持綠色能源理念,志愿履行節能環保的社會責任。萬馬不僅嚴格要求自身履行社會責任,同時也呼吁更多的機構、企業和個人積極行動,為國家的生態文明建設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做出應有的貢獻。作為我國絲綢行業的杰出代表和領跑者,萬事利在2020年肺炎疫情發生后,迅速籌集100萬元現金及價值50余萬元的急缺物資馳援疫區。元宵節那天,萬事利還給在武漢參與救援的一線醫生護士送去了專治“口罩臉”的小分子蛋白面膜、面霜、絲綢眼罩、護手霜等適用貼心的溫暖。疫情緩解復工后的第一天,萬事利就接到了每天生產50萬個口罩的任務,用于緩解抗疫口罩短缺的局面。為了盡快完成這項緊急任務,李建華帶領100多人的團隊,去全國各地采購原材料,解決疫情管控帶來的物流運輸難題。2月19日下午,萬事利加緊生產的第一批口罩產品順利下線,并經過嚴格質檢、包裝后,迅速運至江干區紅十字會,用于疫情防控第一線。民營企業家的特質不僅對民營企業的發展具有導向作用,對民營企業的進步更有著深遠的關聯與影響。在民營企業家服務人民、回報社會的無私奉獻特質影響及帶領下,民營企業能更全面積極主動地履行社會責任,造福人民,回報社會,致力于富民強國。為此,我們提倡更多的民營企業家努力增強社會責任感,積極主動引領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把企業發展與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事業相融合,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共同奮斗。
五、放眼世界的全球思維
過去30年,中國經濟和社會高速發展,離不開企業家的努力;未來30~50年,中國企業將會在世界中擔當重大責任,中國要擔當世界的責任,中國必須擔當時代的責任。當前,國際經濟分工不斷深化與細化,越來越多的國家和經濟體都自覺或不自覺地融入國際經濟分工網絡之中,生產與消費的國際化、全球經濟一體化成為當今國際經濟活動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在經濟全球化主導的世界格局下,中國企業同樣要認真思考如何參與全球競爭的問題,這對民營企業家也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要求。企業家是現代企業制度的構建者、推進者和執行者,正因如此,現代民營企業家在當下的民營企業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現代企業走向市場、走向世界、走向未來的關鍵所在。由此可見,成功民營企業家的特質之一就是要有國際化視野和全球思維。“人最難的就是戰勝自己,自己需要不斷地挑戰自己。”入選2018年浙江民營企業100強的廣廈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樓明說,“我從小貪玩,后來不得不去部隊約束自己。行伍出身,不像很多年輕企業家是碩士、博士。我有時會感覺自己的知識不足,雖然也讀了復旦的EMBA,長江商學院CEO班,但覺得還是不夠系統。特別是如今企業越來越國際化,我需要學的東西就更多。”樓明總是在不斷學習,充實自己,彌補自身不足,這是作為一個永遠的攀登者必備的素質。對于攀登者來說,心中總有下一座更高的山峰要去征服。廣廈集團在2012年的時候就是中國企業500強第152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11位。但樓明要做的,是要帶領廣廈進入世界500強。這樣的目標并不遙遠,樓明很自信地說,只要企業正常運行,就有機會。此外,杭州萬事利集團董事長屠紅燕在全國政協舉行的“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中分享了“萬事利經驗”,她提出的民族品牌國際化等創新建議得到全國政協主席的高度肯定。作為擔負振興民族工業重任的大型企業集團,萬事利人確定了“穩健快速、永續發展”的奮斗目標。集團擁有獨立的進出口權,科工貿相結合,一流的人才、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設備使得萬事利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并出口美國、日本、歐盟、巴西、香港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時,集團與多家世界知名企業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集團現下轄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的企業20多家。民營企業家的國際化視野和據此所做出的決策都是為企業發展打開了一扇與世界接軌的大門,更好地實現了“走出去”和“引進來”,這不僅僅讓各自的企業受益,更是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世界的擔當、經濟的擔當,無論外交、軍事各方面,都需要強大的經濟支撐,而經濟的競爭,不是靠你有多少武力,而是文化的競爭,思想體系的競爭,執行力的競爭,學習力的競爭。企業家的國際化視野影響著企業本身,影響著社會經濟,更影響著中國這一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馬云曾說:“面向全球、面向未來,做好企業,不是大企業,大是自然的結果,為大而大,必定亡;為胖吃胖,沒有什么意義,我們要的是健康。保薦人的職責就是要把全中國最好的年輕人,有希望的企業家給找到,把他們聚集在一起,聚集一種新經濟的體量,這個經濟體為國家、為社會、為世界、為未來出力,因為聚在一起的人多了,才會不一樣。”所以,企業家并不是簡單地擁有國際化視野,而是在擁有國際化視野的前提下,立足本企業,加強與各國企業之間的合作,提高自身創新能力,使經濟健康、穩定、安全地發展。如今,經濟全球一體化發展不斷加劇,“一帶一路”政策的改革創新,對國際化專業人才的需要日益增多,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專業人才已成為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作為重要的人才資源,外語人才對于“一帶一路”倡議的順利開展和國家經濟將會產生重大影響,尤其是具有綜合能力、創造能力、管理能力和專業應用能力的國際化外語人才,更是未來市場需求的重點。學習優秀民營企業家的全球思維特質,有利于培養當代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為民營企業注入新力量。
作者:魏柯娜 朱吉梅 單位:浙江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