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2018免费版2019,久久国产劲暴∨内射新川,久久久午夜精品福利内容,日韩视频 中文字幕 视频一区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應用型本科酒店管理論文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應用型本科酒店管理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應用型本科酒店管理論文

一、對應用型高校酒店管理專業的理解

1.專業地位提升教育部頒布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專業由原來的635種調減至506種,酒店管理作為新增專業與旅游管理并屬旅游大類。在此之前,酒店管理(本科)一直作為旅游管理的一個方向而存在。酒店管理本科的確立標志著該專業獨立地位的確立,其碩士及博士層次的人才培養也將逐步發展,與之相應的研究也將逐步繁榮。酒店管理專業地位的提升要求在研究中把酒店管理作為一個獨立的專業來思考,而不是旅游管理專業的一部分,在專業定位、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建設等方面開展深入地研究以滿足酒店業發展的實際需要。

2.專業綜合性強隨著旅游業及商業的快速發展,酒店行業也進入了迅猛發展階段,不僅體現在量的發展,更在于質的飛躍。酒店業早已擺脫傳統的業態與休閑、地產、養老、會展、醫療等行業不斷融合,竭力滿足人們多樣化及深層次的需求,新的酒店形態不斷出現,已經形成了豐富的崗位群,這也是酒店管理升為本科專業的重要原因之一。酒店業綜合性的增強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致使酒店管理專業具有綜合性。例如,產權式酒店的出現要求酒店管理專業人才懂物業管理類的知識、酒店景區化的趨勢要求酒店管理專業人才懂景區設計以及園林等知識等等。總之,酒店業的綜合性意味著酒店管理者專業的綜合性,在課程體系設置時應結合社會發展趨勢,開設社會所需課程,培養綜合性人才。

3.專業平臺性對于酒店管理專業而言,研究型大學主要研究理論創新、行業的發展等高層次的問題,應用型大學則研究如何將理論轉化為服務,并在教學中將服務能力的培養作為重要目標。服務能力并不能狹隘地理解為服務技能,似乎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只會迎賓、鋪床、斟酒之類,服務能力包括以服務技能為基礎的服務意識、服務理念、服務管理、服務創新等。不同行業服務技能存在差異,但服務意識、服務理念、服務管理、服務創新是相通的。酒店業作為最古老的行業之一,經過千百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較為先進的理論體系與豐富的實踐經驗,其行業標準已成為其他服務行業學習的標桿。瑞士洛桑酒店學院畢業的學生成為銀行業、高科技企業等與酒店不相關企業爭相聘請的對象,因為大部分企業都是對客服務的主體,對服務能力的需求是一致的。總之,酒店管理專業的核心競爭力是服務能力,而這也是所有服務企業所必須的,所以,酒店管理專業具有平臺性,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就業范圍遠比人們理解的要廣闊。

4.專業實踐性強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性強已是共識,這也是為何酒店管理專業建設的研究以高職層次居多,且以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為主。如前所述,酒店管理專業的核心是服務能力的培養,服務絕不是閉關冥思的產物,也不是實驗室的產物,而是實踐的產物,實踐性是服務最為顯著的特征。應用型本科培養懂理論、會實踐,能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人才,缺乏對實踐的理解,一切也就無從談起。不管從專業來看,還是從應用型本科的定位來看,酒店管理專業都是實踐性強的專業。

二、應用型本科酒店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4W+1H框架

要系統地完成酒店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探討,可以遵循4W+1H的框架,即回答以下五個問題:課程體系是什么(what);為什么要構建課程體系(why);課程體系建設主客體是誰(who);課程體系何時構建(when);課程體系如何構建(how),其中最后一個問題最為關鍵,也最為復雜。第一,課程體系是什么(what)?所謂體系就是一個系統,課程體系是指諸多課程相互聯系而構成的整體[3]。我國高校課程體系一直沿用蘇聯的“三層樓”式的課程體系,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構成。基礎課即通識課程,是所有專業都要學習的課程,專業基礎課是與本專業緊密相關的基礎課,一般以本專業所依托的主干學科為主,專業課則是本專業的理論和技能課程。但課程體系不是上述幾類課程簡單的總和,而是前后呼應具有邏輯關聯的整體。第二,為什么要構建課程體系(why)?課程體系是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的主要載體,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付諸于實踐的橋梁,也是高校教育最核心的問題,課程體系建設的科學與否直接決定了人才培養的質量,其重要性毋庸多言,本文不做累述。第三,課程體系主客體是誰(who)?對于應用型本科學校,課程體系的建設應該由學校和企業來共同完成,具體而言有三大主體:第一是學科專家,一般是學科的帶頭人,他們對學科定位及其發展思考深入;第二是授課教師,他們對課程和學生理解深入,對于課程內容的整合最具發言權。第三是行業專家。行業專家包括行政高級管理人員和企業專家。前者對行業理解更具前瞻性,能從宏觀上整體把握,后者對社會人才需求的把握更為準確。應用型本科定位是以服務地方為主,地方行業專家的意見更為重要。課程體系建設的客體是學生,但關鍵是課程體系的建設到底要培養什么樣的學生。目前,我國高校分為三種類型即學術性研究型大學、專業性應用型大學和職業性技能型院校。研究型大學為綜合性大學,主要培養創新學術型人才,即理論創新和技術創新人才。職業性技能型院校主要培養實用型技能人才,即能從事一線操作與服務的高級技能及初級管理人才。而應用型本科則介于兩者之間,培養既能在生產一線從事具體工作,也能將理論知識轉化為生產力,從事生產設計的人才。具體到酒店管理專業是培養具有一線服務技能,懂管理,能進行產品設計與創新的人才。第四,課程體系何時構建(when)?課程建設優先與社會而不是與學科對接,因為社會在發展,學科隨之變化,人才培養的需求相應改變,死守學科而忽略社會容易陷入“刻舟求劍”的誤區。另一方面,所開設課程與學生接受能力不符,影響課程的教學質量,也必須適時調整。所以,應隨著社會需求變化和科學知識發展而不斷調整課程體系。美國高校每年淘汰約5%的課程,并適度增加新的課程,彈性化的課程體系值得借鑒。但我國高校普遍缺乏課程體系改革的動力,仍然堅守傳統思維,多年教學中一本教材,一本教案,一套課件的現象比比皆是。淘汰并更換新課程無疑增加了工作量,對教師提出了更大的挑戰。應采用制度化的方式,確保課程體系建設穩定性與動態性并存。總之,課程體系建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并非一時之事,而是時時之事。第五,課程體系如何構建(how)?

一是強調以通識教育為目的,淡化學科專業。關于通識與專業的問題一直是人們爭論的焦點,大部分學者傾向于通識教育,也有學者指出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要根據學校定位、地區需求而定,不能一概而論,筆者認為應用型本科的前提和酒店管理專業的特點決定了只能選擇通識教育。應用型本科主要培養懂理論,會實踐,能將理論轉化為生產力的人才,他們與市場對接緊密且肩負將理論付諸實踐的重任,時刻面臨著應對錯綜復雜的社會環境和知識不斷更新的挑戰,窄口徑的學科化專業化的知識顯然無法滿足社會對他們的高要求。對通識教育的選擇更與酒店管理專業特點有關。隨著酒店業與其他行業的融合,酒店管理專業綜合性不斷增強,對知識面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況且與酒店管理的基本實踐技能并不難掌握,若只專注于專業則與高職教育無異。每一個學生都有無限的可能,過于學科化專業化的教育則會扼殺這無限的可能。高等教育不是教育的終點,而是教育的新起點。酒店管理專業的通識教育通過兩大類課程實現,即通識課程和其他專業課程。通識課程應該涵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哲學、歷史學、文學與藝術這幾大類。特別要重視旅游文化教育,增加與人文素養有關的哲學、歷史、文學等課程的數量,因為文化的熏陶比技能的操作更重要,“做人”的教育比“做事”的教育更重要。要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其他相關專業的教育必不可少,與酒店管理相關的其他專業課程至少應包括經濟學、管理學、心理學、營銷學、語言學幾大類,其中經濟學和管理學作為主干學科,課程數量可適當增加。經濟學的深度要依據學生的接受能力而定,心理學的課程應受到重視,并注重心理學原理的傳授。語言學顯然不能忽視,酒店行業是我國國際化程度較高的行業,對外語要求較高,外語課程的比例應比一般專業高。同時對普通話也要作相應要求,普通話可作為一門小型課程單獨開設或融入到《演講與口才》等相關課程中。

二是以內容整合為途徑,推廣小型課程。課程小型化指壓縮原有課程中重復或不必要的部分,減少學分和學時,盡可能地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同時給學生以更多的課外時間,根據自己的興趣補充課外知識,自主學習新的技能。應用型酒店管理本科應提倡并鼓勵課程小型化,主要基于三大理由:首先,應用型高校的理論課程知識只要求學生知道結論,懂得運用,不需過于追根探源,原理的探究應該由研究型大學完成。其次,酒店管理專業一直依附于旅游管理,旅游管理作為新興的學科,理論體系不完整,很多課程都是其他學科課程的直接套用,酒店管理的課程更是如此。比如《酒店餐飲管理》《中外飲食文化》和《旅游禮儀》中均涉及各地飲食文化風俗的知識,因此,應在課程內容整合的基礎上進行課程小型化的改革,既疏通了課程體系的脈絡,也節約了課時,一舉多得。再次,課程小型化還是時展的要求。課程體系作為集體智慧的結晶,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滯后性,因時展而涌現的新知識、新技術無法及時納入既有課程,或者相關課程的容量不足以容納新的知識,可以采用靈活的方式,把新知識進行壓縮,以學術講座的形式融入課程體系中,按照一定的標準計算學時和學分。比如養老旅游是應市場需求出現新興事物,還沒有成熟的理論和實踐操作,不適合放在課程體系中,但作為前沿動態可以擴充學生知識面,為學生提供新的思路。最后需要說明的是,課程小型化并不是簡單地縮減課時,而是在課程內容進行論證的基礎上有效地整合,根據培養目標科學合理地設置課程的深度,減少冗余,提高教學效率。

三是以必修課程為主體,豐富選修課程。必修課與選修課在人才培養中承擔不同的角色,必修課是保障學生必須的知識和技能,而選修課則依照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培養更具個性化的人才。目前總體的看法是減少必修課的比例,相應增加選修課比例。國外研究型大學選修課的比例遠高于必修課,這得益于其雄厚的師資。應用型本科大多為剛剛從專科升為本科的高校,師資有限,選修課的開課量也應量力而行,以免流于形式,總體上還是以必修課為主,選修課為輔。酒店管理專業選修課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通識選修課,分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藝術三大類,一般高校會對自科和社科作要求,對藝術類不作要求,筆者認為藝術類課程有助于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應該要求選修4學分或以上。第二類是專業選修課。這類選修課要兼顧人才培養的需求和教師的特長。專業選修課可以涉及旅游類、營銷類、溝通類、文化類、園林類、規劃設計類、管理類以及與酒店相關的其他專業的基礎知識。

四是以理論知識為基礎,重視實踐教學。酒店管理作為實踐性強的專業更是如此。酒店管理專業實踐體系包括課程內實踐、課程外實踐、專業實習三大部分。課程內實踐主要是通識課和專業課,應從系統的角度考慮各課程實踐內容的銜接,避免重復。比如《酒店服務禮儀》中包括禮儀實踐訓練,但前廳、客房與餐飲的相關課程中服務技能訓練中也包括禮儀訓練,再如營銷課程中的問卷調查及分析,多門課程也都涉及,重復訓練既浪費資源又讓學生疲倦,這就要統籌考慮,合理分配。課程外實踐是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來鍛煉綜合技能,可以分為三大塊,一是專業認知,要求學生利用課余相對零碎的時間到專業對口的企業做兼職,通過一定的方式進行考核并獲取學分。二是社會認知,要求學生利用寒假和暑假做兼職,不一定與專業對口,但要達到學校的考核要求,并獲取相應學分。三是創業認知,要求學生通過參加校內外各種創業大賽來獲取學分。課程外實踐學分應是強制性的,而非選擇性的,是學生畢業的硬性條件。專業實習包括頂崗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應用型本科高校應該實行3+1的模式,即三年在校內學習,一年校外實習。一年的校外實習又可分為兩種形式,即分為兩個學期,比如第六和第八學期錯開實習,或者最后一學年全部安排實習,兩種方式各有利弊。筆者認為錯開實習效果更好,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結合,但兩次實習的崗位應該有差異,否則學生沒有積極性,這需要學校與企業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并通過合約的方式固定下來。

作者:宋歡單位:泰州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旅游管理專業

1.專業地位提升教育部頒布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專業由原來的635種調減至506種,酒店管理作為新增專業與旅游管理并屬旅游大類。在此之前,酒店管理(本科)一直作為旅游管理的一個方向而存在。酒店管理本科的確立標志著該專業獨立地位的確立,其碩士及博士層次的人才培養也將逐步發展,與之相應的研究也將逐步繁榮。酒店管理專業地位的提升要求在研究中把酒店管理作為一個獨立的專業來思考,而不是旅游管理專業的一部分,在專業定位、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建設等方面開展深入地研究以滿足酒店業發展的實際需要。

2.專業綜合性強隨著旅游業及商業的快速發展,酒店行業也進入了迅猛發展階段,不僅體現在量的發展,更在于質的飛躍。酒店業早已擺脫傳統的業態與休閑、地產、養老、會展、醫療等行業不斷融合,竭力滿足人們多樣化及深層次的需求,新的酒店形態不斷出現,已經形成了豐富的崗位群,這也是酒店管理升為本科專業的重要原因之一。酒店業綜合性的增強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致使酒店管理專業具有綜合性。例如,產權式酒店的出現要求酒店管理專業人才懂物業管理類的知識、酒店景區化的趨勢要求酒店管理專業人才懂景區設計以及園林等知識等等。總之,酒店業的綜合性意味著酒店管理者專業的綜合性,在課程體系設置時應結合社會發展趨勢,開設社會所需課程,培養綜合性人才。

3.專業平臺性對于酒店管理專業而言,研究型大學主要研究理論創新、行業的發展等高層次的問題,應用型大學則研究如何將理論轉化為服務,并在教學中將服務能力的培養作為重要目標。服務能力并不能狹隘地理解為服務技能,似乎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只會迎賓、鋪床、斟酒之類,服務能力包括以服務技能為基礎的服務意識、服務理念、服務管理、服務創新等。不同行業服務技能存在差異,但服務意識、服務理念、服務管理、服務創新是相通的。酒店業作為最古老的行業之一,經過千百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較為先進的理論體系與豐富的實踐經驗,其行業標準已成為其他服務行業學習的標桿。瑞士洛桑酒店學院畢業的學生成為銀行業、高科技企業等與酒店不相關企業爭相聘請的對象,因為大部分企業都是對客服務的主體,對服務能力的需求是一致的。總之,酒店管理專業的核心競爭力是服務能力,而這也是所有服務企業所必須的,所以,酒店管理專業具有平臺性,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就業范圍遠比人們理解的要廣闊。

4.專業實踐性強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性強已是共識,這也是為何酒店管理專業建設的研究以高職層次居多,且以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為主。如前所述,酒店管理專業的核心是服務能力的培養,服務絕不是閉關冥思的產物,也不是實驗室的產物,而是實踐的產物,實踐性是服務最為顯著的特征。應用型本科培養懂理論、會實踐,能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人才,缺乏對實踐的理解,一切也就無從談起。不管從專業來看,還是從應用型本科的定位來看,酒店管理專業都是實踐性強的專業。

二、應用型本科酒店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4W+1H框架

要系統地完成酒店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探討,可以遵循4W+1H的框架,即回答以下五個問題:課程體系是什么(what);為什么要構建課程體系(why);課程體系建設主客體是誰(who);課程體系何時構建(when);課程體系如何構建(how),其中最后一個問題最為關鍵,也最為復雜。第一,課程體系是什么(what)?所謂體系就是一個系統,課程體系是指諸多課程相互聯系而構成的整體[3]。我國高校課程體系一直沿用蘇聯的“三層樓”式的課程體系,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構成。基礎課即通識課程,是所有專業都要學習的課程,專業基礎課是與本專業緊密相關的基礎課,一般以本專業所依托的主干學科為主,專業課則是本專業的理論和技能課程。但課程體系不是上述幾類課程簡單的總和,而是前后呼應具有邏輯關聯的整體。第二,為什么要構建課程體系(why)?課程體系是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的主要載體,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付諸于實踐的橋梁,也是高校教育最核心的問題,課程體系建設的科學與否直接決定了人才培養的質量,其重要性毋庸多言,本文不做累述。第三,課程體系主客體是誰(who)?對于應用型本科學校,課程體系的建設應該由學校和企業來共同完成,具體而言有三大主體:第一是學科專家,一般是學科的帶頭人,他們對學科定位及其發展思考深入;第二是授課教師,他們對課程和學生理解深入,對于課程內容的整合最具發言權。第三是行業專家。行業專家包括行政高級管理人員和企業專家。前者對行業理解更具前瞻性,能從宏觀上整體把握,后者對社會人才需求的把握更為準確。應用型本科定位是以服務地方為主,地方行業專家的意見更為重要。課程體系建設的客體是學生,但關鍵是課程體系的建設到底要培養什么樣的學生。目前,我國高校分為三種類型即學術性研究型大學、專業性應用型大學和職業性技能型院校。研究型大學為綜合性大學,主要培養創新學術型人才,即理論創新和技術創新人才。職業性技能型院校主要培養實用型技能人才,即能從事一線操作與服務的高級技能及初級管理人才。而應用型本科則介于兩者之間,培養既能在生產一線從事具體工作,也能將理論知識轉化為生產力,從事生產設計的人才。具體到酒店管理專業是培養具有一線服務技能,懂管理,能進行產品設計與創新的人才。第四,課程體系何時構建(when)?課程建設優先與社會而不是與學科對接,因為社會在發展,學科隨之變化,人才培養的需求相應改變,死守學科而忽略社會容易陷入“刻舟求劍”的誤區。另一方面,所開設課程與學生接受能力不符,影響課程的教學質量,也必須適時調整。所以,應隨著社會需求變化和科學知識發展而不斷調整課程體系。美國高校每年淘汰約5%的課程,并適度增加新的課程,彈性化的課程體系值得借鑒。但我國高校普遍缺乏課程體系改革的動力,仍然堅守傳統思維,多年教學中一本教材,一本教案,一套課件的現象比比皆是。淘汰并更換新課程無疑增加了工作量,對教師提出了更大的挑戰。應采用制度化的方式,確保課程體系建設穩定性與動態性并存。總之,課程體系建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并非一時之事,而是時時之事。第五,課程體系如何構建(how)?

一是強調以通識教育為目的,淡化學科專業。關于通識與專業的問題一直是人們爭論的焦點,大部分學者傾向于通識教育,也有學者指出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要根據學校定位、地區需求而定,不能一概而論,筆者認為應用型本科的前提和酒店管理專業的特點決定了只能選擇通識教育。應用型本科主要培養懂理論,會實踐,能將理論轉化為生產力的人才,他們與市場對接緊密且肩負將理論付諸實踐的重任,時刻面臨著應對錯綜復雜的社會環境和知識不斷更新的挑戰,窄口徑的學科化專業化的知識顯然無法滿足社會對他們的高要求。對通識教育的選擇更與酒店管理專業特點有關。隨著酒店業與其他行業的融合,酒店管理專業綜合性不斷增強,對知識面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況且與酒店管理的基本實踐技能并不難掌握,若只專注于專業則與高職教育無異。每一個學生都有無限的可能,過于學科化專業化的教育則會扼殺這無限的可能。高等教育不是教育的終點,而是教育的新起點。酒店管理專業的通識教育通過兩大類課程實現,即通識課程和其他專業課程。通識課程應該涵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哲學、歷史學、文學與藝術這幾大類。特別要重視旅游文化教育,增加與人文素養有關的哲學、歷史、文學等課程的數量,因為文化的熏陶比技能的操作更重要,“做人”的教育比“做事”的教育更重要。要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其他相關專業的教育必不可少,與酒店管理相關的其他專業課程至少應包括經濟學、管理學、心理學、營銷學、語言學幾大類,其中經濟學和管理學作為主干學科,課程數量可適當增加。經濟學的深度要依據學生的接受能力而定,心理學的課程應受到重視,并注重心理學原理的傳授。語言學顯然不能忽視,酒店行業是我國國際化程度較高的行業,對外語要求較高,外語課程的比例應比一般專業高。同時對普通話也要作相應要求,普通話可作為一門小型課程單獨開設或融入到《演講與口才》等相關課程中。

二是以內容整合為途徑,推廣小型課程。課程小型化指壓縮原有課程中重復或不必要的部分,減少學分和學時,盡可能地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同時給學生以更多的課外時間,根據自己的興趣補充課外知識,自主學習新的技能。應用型酒店管理本科應提倡并鼓勵課程小型化,主要基于三大理由:首先,應用型高校的理論課程知識只要求學生知道結論,懂得運用,不需過于追根探源,原理的探究應該由研究型大學完成。其次,酒店管理專業一直依附于旅游管理,旅游管理作為新興的學科,理論體系不完整,很多課程都是其他學科課程的直接套用,酒店管理的課程更是如此。比如《酒店餐飲管理》《中外飲食文化》和《旅游禮儀》中均涉及各地飲食文化風俗的知識,因此,應在課程內容整合的基礎上進行課程小型化的改革,既疏通了課程體系的脈絡,也節約了課時,一舉多得。再次,課程小型化還是時展的要求。課程體系作為集體智慧的結晶,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滯后性,因時展而涌現的新知識、新技術無法及時納入既有課程,或者相關課程的容量不足以容納新的知識,可以采用靈活的方式,把新知識進行壓縮,以學術講座的形式融入課程體系中,按照一定的標準計算學時和學分。比如養老旅游是應市場需求出現新興事物,還沒有成熟的理論和實踐操作,不適合放在課程體系中,但作為前沿動態可以擴充學生知識面,為學生提供新的思路。最后需要說明的是,課程小型化并不是簡單地縮減課時,而是在課程內容進行論證的基礎上有效地整合,根據培養目標科學合理地設置課程的深度,減少冗余,提高教學效率。

三是以必修課程為主體,豐富選修課程。必修課與選修課在人才培養中承擔不同的角色,必修課是保障學生必須的知識和技能,而選修課則依照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培養更具個性化的人才。目前總體的看法是減少必修課的比例,相應增加選修課比例。國外研究型大學選修課的比例遠高于必修課,這得益于其雄厚的師資。應用型本科大多為剛剛從專科升為本科的高校,師資有限,選修課的開課量也應量力而行,以免流于形式,總體上還是以必修課為主,選修課為輔。酒店管理專業選修課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通識選修課,分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藝術三大類,一般高校會對自科和社科作要求,對藝術類不作要求,筆者認為藝術類課程有助于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應該要求選修4學分或以上。第二類是專業選修課。這類選修課要兼顧人才培養的需求和教師的特長。專業選修課可以涉及旅游類、營銷類、溝通類、文化類、園林類、規劃設計類、管理類以及與酒店相關的其他專業的基礎知識。

四是以理論知識為基礎,重視實踐教學。酒店管理作為實踐性強的專業更是如此。酒店管理專業實踐體系包括課程內實踐、課程外實踐、專業實習三大部分。課程內實踐主要是通識課和專業課,應從系統的角度考慮各課程實踐內容的銜接,避免重復。比如《酒店服務禮儀》中包括禮儀實踐訓練,但前廳、客房與餐飲的相關課程中服務技能訓練中也包括禮儀訓練,再如營銷課程中的問卷調查及分析,多門課程也都涉及,重復訓練既浪費資源又讓學生疲倦,這就要統籌考慮,合理分配。課程外實踐是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來鍛煉綜合技能,可以分為三大塊,一是專業認知,要求學生利用課余相對零碎的時間到專業對口的企業做兼職,通過一定的方式進行考核并獲取學分。二是社會認知,要求學生利用寒假和暑假做兼職,不一定與專業對口,但要達到學校的考核要求,并獲取相應學分。三是創業認知,要求學生通過參加校內外各種創業大賽來獲取學分。課程外實踐學分應是強制性的,而非選擇性的,是學生畢業的硬性條件。專業實習包括頂崗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應用型本科高校應該實行3+1的模式,即三年在校內學習,一年校外實習。一年的校外實習又可分為兩種形式,即分為兩個學期,比如第六和第八學期錯開實習,或者最后一學年全部安排實習,兩種方式各有利弊。筆者認為錯開實習效果更好,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結合,但兩次實習的崗位應該有差異,否則學生沒有積極性,這需要學校與企業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并通過合約的方式固定下來。

作者:宋歡單位:泰州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旅游管理專業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萨嘎县| 康平县| 于田县| 茶陵县| 乌海市| 连云港市| 香港| 宜兴市| 龙南县| 龙江县| 镇宁| 柞水县| 临高县| 福清市| 南涧| 克拉玛依市| 尼勒克县| 永靖县| 娱乐| 信宜市| 忻州市| 开远市| 淮北市| 漾濞| 贵溪市| 富宁县| 虹口区| 新蔡县| 抚宁县| 曲阳县| 福泉市| 齐齐哈尔市| 海丰县| 修武县| 卫辉市| 大埔区| 信阳市| 汽车| 绥芬河市| 道真| 新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