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森林生態旅游管理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文獻綜述
“生態旅游”的概念是在生態旅游發展之后提出的,最早是由拉斯格瑞提出的,拉斯格瑞是墨西哥非常權威的生態專家,同時也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特別顧問,他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提出這一概念,隨后便在世界范圍內引發了巨大的反響,使人們更加關注于生態旅游和環境保護。生態旅游的實現形式以森林公園、濕地保護區為主,其中,森林旅游資源已經成為現階段生態旅游最主要的形式。近年來,我國先后建立起眾多以森林資源為基礎的生態旅游項目,森林生態旅游業的發展規模正在逐漸擴大,與此同時,國內學者對生態旅游的研究也逐漸加深,除了對生態旅游概念、發展生態旅游的原則和對策進行探討外,近年來研究重點開始轉向對參與主體和生態旅游目標的研究,對于森林生態旅游而言,更加關注其發展模式和可持續發展。早期國內學者主要探討和研究的是森林生態旅游的內涵,如李向明在《近年來我國森林旅游研究綜述》中重點闡述了森林生態旅游產生的時間背景以及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所獲得的效益,其在肯定森林旅游資源經濟價值的同時,更加注重其生態價值;吳南方在《對森林生態旅游的再認識》中重點對森林生態旅游行為進行了分析和探討,認為以森林為主題的生態旅游應是以保護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為目的的、而非單純以娛樂為目的的旅游活動。近年來,國內學者對生態旅游有了更深層次的研究,即將可持續發展理念引入生態旅游活動中,更加關注于生態旅游資源和生態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具體實現路徑是以區域的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來帶動和促進全國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關于森林生態旅游的研究有很多,如潭開湛認為森林生態旅游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前者是實踐層面的可持續,后者是理論層面的可持續,前者是基于保護自然生態環境而開展的旅游活動,是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一種實踐;劉紫云認為森林生態旅游實際上是一種生態經濟產業,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途徑,要想更好地發展森林生態旅游,就應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待森林生態旅游規劃和管理中。
2.我國森林生態旅游發展現狀及相關參與主體分析
2.1我國森林生態旅游發展現狀
我國幅員遼闊,氣候類型復雜,森林植被類型多樣,森林面積將近16000公頃,覆蓋率20%以上,絕對數量位居世界第五,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潛力巨大,截止到2012年底,我國共建各類自然保護區2669個,占國土總面積近15%,超過12%的世界平均水平。其中,開展森林生態旅游的區域主要有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國營林場等,以森林公園為主體,相關旅游活動已經收到了明顯的效益,并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使越來越多的人受益,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森林旅游游客量占到國內旅游總人數的1/3左右。我國森林生態旅游獲得較快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管理問題,主要體現在開發利用和保護上,首先是森林資源的過度開發和盲目利用,一些地區加發展森林生態旅游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在缺乏學科論證的情況下進行開發和利用,同時又不注重對森林資源的保護,一味追求經濟效益,致使森林生態旅游環境嚴重超載,對生態系統造成破壞,而這種破壞又是在短期內很難恢復的;其次是森林生態旅游管理不到位或失位問題比較嚴重,旅游區管理涉及到多項內容,由多個部門聯合干預勢必會造成管理上的混亂,加之缺乏專業人員,對森林資源進行管理,受到的保護效益并不理想;再次是社會公眾缺乏環境保護意識,對森林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認識不足,隨著旅游市場的不斷擴大,這種負面效應也會不斷擴大;最后是成本與利益分配失衡,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涉及到的利益相關方較多,存在開發主體與管護主體不一致的現象,容易造成成本與利益分配失衡的問題,使地方政府、開發商、游客這些受益者與當地居民處于對立狀態。上述問題嚴重影響了我國森林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2.2森林生態旅游相關參與主體
森林生態旅游的參與主體主要有地方政府、開發企業、當地居民和游客,各方利益訴求不同,在經營管理上各種利益相互交織,容易產生矛盾。原則上講,森林生態旅游的參與主體應共同承擔起保護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的責任,但是由于在實際管理中,由于參與主體的多層次化和相關利益關系的復雜性,使得參與主體間的利益協調面臨著一定的困難,根據不同參與主體利益要求的不同,滿足各參與主體的方式和途徑也就不同,政府考慮的是綜合效益,即在保護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同時,能夠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開發商考慮的是如何能夠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而當地居民則希望能夠從中獲得收益的同時,又不會影響到當地的生活的環境。由此可見,基于參與主體的森林生態旅游管理研究,有其必要性,在此提出三點原則:第一,平等原則,各參與主體雖然在發展森林生態旅游中扮演的角色和發揮的作用不同,但是其主體地位是平等的,不應讓弱勢主體(主要指當地居民)成為受害者;第二,互利原則,各參與主體在發展森林生態旅游中都有自身的利益訴求,應注重對各參與主體目標利益的分析,有效協調相互之間的矛盾,合理分配利益,實現多方共同獲益;第三,協作原則,各參與主體承擔的任務不同,又相互聯系,缺一不可,只有協作程度得以提高,各參與主體的獲益才會越來越大。
3.基于參與主體的森林生態旅游管理模式的構建
目前,我國森林生態旅游景區基本上實行的是“事業化管理、企業化經營”的模式,即政府主導管理,企業廣泛參與經營,但是這種經營管理模式只注重發揮政府和企業的作用,卻忽視了其他參與主體,現提出景區保護性管理、游客人性化管理和社區參與管理三種管理模式。
3.1景區保護性管理
美國等西方國家發展森林生態旅游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經營管理經驗,在這方面值得我國借鑒,與美國相比,我國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最大的阻礙就是社會公眾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比較淡薄,為生態旅游管理帶來了一定的難題,而這又不是能夠在短期內能夠解決的問題。國外在發展森林生態旅游過程中,重視對景區進行保護性管理,以美國為例,其森林生態旅游景區主要采用的是國家公園管理模式,通過分級管理的方式對森林生態資源進行多層次的保護,該管理模式具有以下幾個特點:其一,負責生態旅游管理的機構,職責比較明確,國會負責立法,內務部以此為依據,結合地方管理需要,制定決策,由管理局統一執行;其二,重視對中央與地方管理機構關系的協調,采用垂直管理的模式,排除各州政府的干擾,對管理者角色進行明確定位;其三,對國家公園的經營權限進行細化,管理者與經營者相分離,實行特許經營制度,而且相關監督機制比較健全,允許社會公眾參與管理。國外發展森林生態旅游,在經營機制、管理機制、規劃機制等方面的景區管理經驗,值得我國借鑒。
3.2游客人性化管理
森林生態旅游景觀與普通自然景觀存在很大差異,這主要體現在旅游場所、旅游形式、旅游參與和旅游體驗等方面,就旅游者而言,森林生態旅游景觀對旅游者的素質要求較高,森林生態旅游者多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而且具備一定的環保意識,為此,應將人性化管理理念融入到森林生態旅游管理中,該管理模式具有以下幾個特點:其一,以游客為中心,在管理過程中能夠讓游客獲得愉悅的身心體驗,并能夠產生一定的教育意義,游客在自覺保護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同時,還能夠影響到其他游客的行為;其二,這是一種各參與主體共同參與的管理模式,要想更好地引導和約束游客行為,政府與社會各界應共同努力,做好宣傳教育工作,使游客能夠在旅游活動中獲得學習感悟,增強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其三,這是一種對森林生態旅游進行全過程的管理,更注重運用溝通和教育手段,而非單純依靠強制性的行政和法律手段,以此來提高游客的滿意度,塑造真正的森林生態旅游者。
3.3社區參與管理
近年來,全國各地旅游景區紛紛將社區參與引入景區管理中,社區參與現已成為旅游業持續發展的重要評判依據,同時也是生態旅游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在發展森林生態旅游過程中,社區居民獲得的生態旅游收入比較低,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參與主體存在利益分配不均的問題,目前社區參與的受惠面很小,一些應當給予的生態補充也沒能夠完全落實。目前我國森林生態旅游社區參與的發展還存在很多問題,如對社區參與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參與程度較低、相關機制比較匱乏等,為了更好地發揮社區參與的作用,應盡快構建和完善我國森林生態旅游社區參與機制,注重對社區居民的引導和培訓教育,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旅游管理和服務中來,更好地保護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
4.基于參與主體的我國森林生態旅游管理的對策和建議
4.1協調各參與主體間的矛盾
森林生態旅游的參與主體可以歸納為地方政府、開發企業、當地居民和游客四類,由于各方利益訴求不同,相關利益關系比較復雜,在實際管理中應重視對各參與主體間存在的矛盾進行調節,而兩者存在的主要矛盾為企業之間的矛盾、政府與企業之間的矛盾、游客與當地區民之間的矛盾,其中對森林生態旅游管理影響最為明顯的是政府與企業之間的矛盾。開發企業重視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容易出現對森林生態資源盲目開發的問題,有必要借鑒國外的管理經驗,逐步對森林生態旅游景區進行分級管理,管理權與經營權相分離,吸引更多的企業參與經營,政府和公眾對企業經營進行監督。由于政府與企業在發展森林生態旅游過程中的利益訴求不同,為了更好地協調二者之間的矛盾,政府應發揮其在森林生態旅游管理中的主動作用,加強政策引導,督促企業重視對森林資源的保護性管理,實現森林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4.1加強對各參與主體的管理
除了強化政府主導管理和企業綠色管理外,還應注重對當地居民和游客的管理,為此,可以借鑒社區參與管理和游客人性化管理兩種管理模式,重視對森林生態旅游社區參與機制的構建,主要包括可進入機制、可持續機制和監督機制三方面的內容,以此來調動當地居民參與森林生態旅游管理的積極性,充分發揮社區參與對森林生態旅游管理的作用;對游客應進行人性化管理,加強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知識的宣傳教育,改變以往通過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達到強制性管理的方式,應提高游客的自我管理能力,培養真正的森林生態旅游者,使生態旅游能夠名副其實。
作者:高雪單位:遼寧師范大學海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