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營科技企業發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我國民營科技企業作為推動科技進步和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從改革開放初至今,在企業數量、資產總額、總收入、凈利潤等各方面都得到了顯著的發展。然而,面對我國入世后的新環境,民營科技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又面臨著諸多問題。從產權明晰、風險投資、融資等角度對其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以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迎接新的挑戰。
關鍵詞:民營科技企業;產權明晰;風險投貪;融資
1我國民營科技企業的發展現狀
從改革開放初至今,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我國的民營科技企業在各方面都得到了發展。截止到2007年,我國民營科技企業已超過15萬家,從業人員約1300多萬人,經濟規模已接近8萬億元,繳納的稅金約占全國稅收的十分之一、全國工業企業繳納稅金的四分之一,工業增加值約占全國工業增加值的五分之一。
我國民營科技企業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歷了巨大的社會變革,這中間涌現了諸如聯想、方正、華為、遠大和東軟等一批著名企業,然而也有一些曾風行一時的企業,如巨人、京海、科海等己被淘汰。據統計分析,民營科技企業的倒閉率約占20%,在市場逐漸成熟和規范的過程中,其生命臨界為三年。
2我國民營科技企業存在的問題
2.1產權明晰問題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民營科技企業取得了長足發展,然而在其向深層次發展過程中,產權不清問題一直是限制我國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的“瓶頸”,由于產權不清問題產生的種種弊病日益顯現。例如,小霸王企業倒閉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母公司任意抽調小霸王的流動資金使得企業捉襟見肘,生產設備改造、技術創新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嚴重阻礙了企業由一個高峰向另一個高峰躍進,從而最終導致了一個明星企業的隕落。我國民營科技企業由于產權不清而產生的不利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1)產權主體不清晰,不利于企業的資本積累,因而從根本上動搖企業的競爭力。(2)產權不清,從根本上影響企業的治理結構,進而影響企業的管理權威。(3)產權不清,由此界定的有關人員間的權、責、利就不明確,易產生“搭便車”的道德風險。
2.2融資問題
融資是現代經濟運轉的必要條件。融資困難是我國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普遍遇到的一個問題。傳統的企業融資方式主要有商業銀行貸款、發行股票債券、企業合資聯營等等。由于商業銀行風險約束機制加強、對民營企業的不信任和存有偏見,以及高科技企業自身的特點之一就是高風險,使得企業難以通過正常的銀行融資渠道獲得大量的貸款。在證券市場上,民營科技企業直接上市有嚴格的資格審查,對于創業初期的企業來說更是難上加難。而高新技術產業化成功率低的特征又決定了企業很難具備企業合資的可行性。由于缺乏可靠的投融資渠道,使得我國大批技術水平高、市場前景好的高科技項目難以實現商業化、產業化。
2.3其他問題
(1)企業國民待遇尚需落實。民營科技企業在土地供給、稅收優惠、進出口經營權等方面,仍受到不公平待遇。此外,科技服務體系尚不健全,為民營科技企業服務的創業服務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科技培訓中心等數量少、功能弱,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民營科技企業的發展。
(2)知識產權。國家近幾年雖然也加強了在這方面的法律保護,有了著作權法、商標法、專利法、反不正當競爭法、軟件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但法律力度還不夠,尚未形成尊重他人知識產權的風氣。
(3)創新問題。由于缺乏核心技術與品牌,中國制造的產品很多長期處于獲利鏈的最低端。盡管民營科技企業已經無可爭議地成為我國自主創新的一支生力軍,但是在創新發展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如技術積累不足導致的創新后勁不足、對技術創新缺乏有效的管理,自主創新還沒有成為所有企業自覺的意識和普遍的行為等。
3促進我國民營科技企業健康發展的建議3.1明晰企業產權
雖然至今還沒有哪一種產權制度是盡善盡美的,但是產權明晰滿足了一個企業之所以成為企業的起碼制度要求。從根本上說,清晰私人資本的產權,首先是民營資本自身的權利,因而應尊重民營資本自身的選擇,不能有任何直接的外來干預,更不能存在否定民營資本自身選擇權的各種強制。因為民營資本最清楚重新界定產權對企業發展究竟有效、無效,最清楚重新界定產權所需要支付的代價究竟有名高。對于這種有效性和成本,別人是難以體察的。
3.2完善我國的風險投資機制,深化金融改革
風險投資機制的出現可以大大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為其提供資金支持和分擔投資風險。高科技企業的特點是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而風險投資追求的目標是,高新技術商品化、產業化后所能夠獲取的高資本收益。因此,風險投資的特點恰恰滿足了高科技企業成長過程中對資金的需求,二者在投融資的動機上具有驚人的契合性。風險投資的魅力就在于其是一種特殊的金融創新,它不僅是一種投資,同時也是一種融資。并且,投資和融資的工具都是以權益形式存在的,即作為金融中介的風險投資公司或風險投資基金,首先從投資人那里籌集一筆以權益形式存在的資金,然后又以掌握部分股權的形式對一些具有成長性的企業進行投資,當風險企業通過運營、管理獲得成功后,風險投資家再安排其股份從風險企業中退出。樹立風險投資意識和建立風險投資機制是科學(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技術向生產轉化必不可少的條件。
3.3其他問題的對策
(1)在民營科技企業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鼓勵創新的土地供給、稅收優惠、進出口經營權等方面的政策。建立民營科技企業社會服務體系,為民營科技企業提供完善的社會化服務。在鼓勵發展會計、審計、法律、信息咨詢、市場營銷技術服務等各類中介機構的同時,積極設立技術市場,大力加強經紀人隊伍、科技情報研究所、科技培訓中心等建設,努力提高為民營科技企業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2)加大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首先可以有效的促進新的創造發明,鼓勵更多的資源用于科技的研究與開發;其次,可以促進新技術的應用于推廣,促使更多的發明被公開,從整體上促進科技進步。
(3)創新是企業發展不竭的動力。技術創新離不開制度機制創新。如在對新技術新產品的識別上,既注重國家關于產業與技術政策的導向,更注重技術與產品的國內外市場需求及前景;在對人才的選拔上,既注重科技人員的學歷、經驗和成就,更注重其思想、創意、潛力,能夠不拘一格降人才。進入新時期,民營科技企業應進一步完善創新機制,摒棄“一次創業”時只重簡單的量而忽視質的粗放外延式企業發展模式,轉向重視技術創新、加強研發體系建設的內生式企業發展模式。
總之,民營科技企業作為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政府要從外部創造良好的創業環境。此外,民營科技企業自身也要加強治理,在發展方向、運作機制以及思維方式、管理模式、經營特點、誠實信用等方面,克服自身存在的缺陷,苦練企業“內功”。
參考文獻
[1]沈衛堅.民營科技企業發展迅猛[J].中國經貿導刊,2003,(3).
[2]代勇登,陸新文.中小企業發展與政府扶持問題初探[J].中國民營科技與經濟,2006,(9).
[3]鄧佩玲.我國中小型民營企業內部沖突管理研究[J].暨南大學,2006.
[4]吳敬璉.發展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制度重于技術[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2.
[5]劉偉.中國私營資本[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