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國內信息的政策及其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國度信息政策問題是近幾十年來各國都頗為關注的一個問題。國度信息政策過程與一切政策過程一樣。都以政策需求為起點。中國能否存在國度信息政策需求?本文從信息資源管理、信息產業開展和信息技術運用三個方面.對中國當前的信息政策需求停止了較為系統的剖析。
關鍵詞:信息政策政策制定政策需求
國度信息政策是近幾十年來許多國度都頗為關注的一個問題。中國國度信息政策的研討源于對科技情報政策的研討。迄今為止,這一范疇的研討仍以科技情報政策為主要對象。首先。研討者多是科技情報范疇的專家學者;其次。在術語運用方面,“科技情報政策”的運用頻率比“國度信息政策”要高得多。雖然如此,目前從宏觀上對國度信息政策的研討已惹起了越來越多的學者的注重。筆者以為,國度信息政策過程與一切政策過程一樣.都是以政策需求為起點的.因而,在研討國度信息政策時.信息政策需求的剖析應該遭到足夠注重。只要弄清了實踐的政策需求背景。才有可能精確地界定國度信息政策問題,也才有可能使制定出來的國度信息政策真正落到實處,從而真正處理國度信息活動中的實踐問題。基于此。本文從信息資源管理、信息產業開展和信息技術開展三個方面對我國當前的信息政策需求做一扼要剖析。
一、信息資源管理、開發和應用所產生的政策需求
在當今中國,“信息是一種資源”的觀念已不得人心。與此同時,隨著信息技術的開展和信息量的劇增.人們也開端認識到,信息并不是簡單地同等于資源。信息也不是簡單的“越多越好”。據有人估量。全世界每年約產生720億條各種介質的信息,假如一條信息按100字節預算.則全世界每年消費的信息量約為72萬億字節。要從如此數量宏大、內容冗雜的信息中挑選出所需求的信息確非易事。這就需求對信息施行有效管理,有效的管理是使信息成為資源的前提條件。信息資源管理的目的就是使人們從紛繁復雜的各類信息源中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本錢,查找出本人所需的最精確、最完好的信息,從而促進信息資源的開發和應用。
中國自施行變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開展,人民生死水平和文化素質的進步。普通公眾對法律信息、文娛信息、醫療保健等El常生活信息的需求與El俱增。而隨著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立進程的加快。各級指導對各種決策信息亦給予了相當的注重.國度更是將信息視為一種戰略資源。鄧小平同志早在1984年就號召“開發信息資源。效勞四化建立”。國度經過各種傳媒和言論工具,鼎力宣傳信息的重要作用。一切這些都使社會信息認識大大加強,社會信息需求大幅度增加。在這種狀況下。增強信息資源管理,促進信息資源的開發和應用就顯得非常迫切。而信息資源管理的關鍵就在于制定國度信息、政策。就我國的實踐狀況而言,信息資源的管理、開發和應用所產生的政策需求主要包括:
(一)如何完好地搜集文獻信息資源。資源的積聚是開發應用的根底.文獻信息資源搜集得完備與否,在一定水平上反映了國度的信息資源管理程度。在中國,文獻信息資源的搜集方面還存在許多缺乏。首先。就一個國度而言,國內正式出版的文獻的搜集工作.在一切信息搜集工作中,應該是比擬容易完成的。中國的呈繳本制度施行的時間不可說不長.但是實踐狀況卻并不令人悲觀,以國度圖書館為例.1992年該館只收到呈繳本3.3萬種,離應珍藏的數目尚差2萬種左右。這闡明呈繳本制度尚欠完善。其次.非正式出版物的搜集在中國不斷是一個頗為棘手的問題,大量的會議文獻、學位論文、產品報告等長期處于散亂無序的狀態,在這方面。國度也不斷未有系統的政策出臺。許多非正式出版物所包含的信息,正好契合人們快、新、準的請求。因而系統地搜集非正式出版物已刻不容緩。再次。隨著變革開放的深化,科研、經濟、貿易、文化等各范疇均增加了對國外文獻信息的需求,在經費有限的狀況下,不可能搜集一切國外出版物,這里就存在如何選擇高質量的國外出版物、國內文獻信息機構如何合理地分工等問題。以上一切文獻信息搜集方面的問題,都對信息政策提出了新的需求。
(二)如何促進信息資源的共享和交流。信息資源具有共享性,它不會由于運用而貶值,相反,會由于被有效應用而增值,而信息的交流則為信息資源的增值提供了前提和條件。在信息資源共享和交流方面,中國也存在不少亟待處理的問題。首先,長期以來,由于管理體制等方面的緣由,信息機構或部門之問缺乏協作,部門分割,門戶林立,該交流的信息不交流,該公開的信息不公開。信息資源的閑置與短缺兩個極端并存,用戶得不到必要的信息,而一些消費和提供信息的部門卻將珍貴的資源束之高閣,聽憑其隨時間的消逝而喪失價值。如何突破這種場面,完成信息資源的共享,這對信息政策提出了一系列的需求。其次,為了促進信息交流,目前.我國信息系統的建立正以較大范圍、較快速度鋪開。“八五”期間,中國政府投資250億元.建立了國度經濟信息系統等12個大型信息系統,為促進信息交流提供了條件,但這些信息系統的建立,由于缺乏統一的規劃和組織、一定的規范和標準,較難互相兼容、橫向聯網,為信息在更大范圍內的交流形成了障礙。消弭這些障礙,促進信息交流也對信息政策提出了新的請求。另外,隨著人們日常生活中對信息的依賴水平越來越大,各種群眾傳播媒介開端留意增加信息欄目的比重,如報紙、播送、電視等經常傳播各種文娛、招聘、廣告和商品供需等方面的信息。如何使這種信息報道規范化、標準化,如何減少其中的偽信息成分.增加其牢靠性和合法性,這些問題也對信息政策提出了新的請求。
(三)如何在信息管理和開發應用中正確選擇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現代信息技術在信息管理和開發應用過程中.極大地進步了人腦對信息停止處置、存儲和傳送的才能與效率,使現代化大消費方式開發和應用信息成為可能.從而反動性地進步了獲取學問和科學技術的效率,發明出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最先進、潛力無量的消費力。但是現代信息技術開展快、更新快、復雜多樣化的開展,常常使人頭昏眼花,如何在這種狀況下把握技術、選擇技術,如何正確地評價技術,及時地認識新技術的潛力以及決議技術的開發方向.特別是如何分離本國的國情引進和應用技術等問題,關于信息政策提出了一系列的需求。特別是在像中國這樣的開展中國度,這方面的政策需求由于資金等條件的限制常常顯得更為迫切。
二、信息產業的開展所構成的政策需求
從2O世紀5O年代起,信息產業從美國等少數興旺國度興起,并在全世界范圍內疾速開展,成為世界經濟根底構造中一支不容無視的重要力氣。據美國信息經濟產業協會第26屆年會報道,世界信息產業在2000年的市場銷售額超越9000億美圓,成為世界第一大產業。由于信息產業是一種學問、智力密集型產業,具有高增值、高投入、低損耗、無公害、先導性等特征,因此容易遭到各國政策的高度注重,其開展前景是相當光明的。中國的信息產業開展起步較晚,從幾個主要行業來看,其開展范圍和速度還很不夠。計算機產業方面,“七五”期間,計算機產值年均增長19.4,僅占國民消費總值的2.3,為世界計算機產值的3‰。中國的計算機產業雖在零部件產品方面有部分優勢,但總的來說,根底技術落后,還是一種內向型產業.尚未構成范圍經濟。軟件產業方面,“七五”期間獲得了一批攻關成果,但消費工程化的產品商品化水平低,軟件人員力氣分散,軟件程度低.對軟件管理差.大型軟件主要依賴進VI,這種情況亟待改動。通訊產業在“七五”期間有很大開展,通訊與信息效勞相分離.正在成為通訊業開展的一大特性。數據庫產業方面,我國剛剛起步,數值型、事實型數據庫的比重在進步.而文獻型數據庫的比重在降落,且數據庫范圍小,程度低.需求缺乏.效勞落后。有關調查顯現,自建數據庫的應用率只要3左右。總的來說.中國的信息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程度很低,有待進一步開展。而進一步開展信息產業,必然會對信息政策提出一系列的請求。
(一)如何變革現行的信息產業管理體制和信息企業的運營機制。首先,中國現行的信息產業管理體制存在著“一死二散三亂”的弊病,這在信息效勞業中表現得尤為突出。以咨詢業為例,中國現有的咨詢機構中,既有從屬于黨政部門的.也有由派和大眾團體興辦的。既有獨立的咨詢企業,又有事業型的隸屬機構,但至今仍沒有全國性的歸口指導部門和行業管理組織。國度對咨詢業短少規劃和方案指導,沒有明白的咨詢業開展規劃、開展步驟和目的.沒有將咨詢業歸入方案指導的范圍制定政策和措施,任其自生自長。咨詢業缺乏管理制度,包括市場管理制度、機構與人員資歷檢查制度等。國度缺乏對咨詢人員職業道德規范肯定的管理。一切這些都嚴重障礙了咨詢業的安康開展。其次,中國信息企業的數量不多,固然比政策機關的信息部門有生機,但也存在著運營機制方面的問題。一切這些問題,都對信息政策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二)國度應該如何培植信息產業。世界各國開展信息產業的經歷顯現,信息產業對國民經濟和社會開展的作用是宏大的。從技術上講,信息產業經過信息技術的推行應用會促進傳統產業的改造和晉級,還會招致其他高新技術產業的構成和開展,從管理上講,信息產業經過決策的科學化和現代化會使管理程度和管理效率大大進步,從而解放和促進消費力.從經濟上講,信息產業經過產業構造的改動會把工業化經濟引向信息化經濟,并經過經濟信息化的開展促進經濟現代化的完成。在中國.開展信息產業將有利于減少同世界興旺國度的差距。而信息產業又是一種新興產業,其開展需求國度培植。政策應如何向信息產業方面傾斜,如何從投資上培植信息產業,如何在信息產業各行業部門之間合理分配投資總額等等,這些問題也是需求信息政策給予處理的。
(三)如何推進信息商品化和信息社會化的開展。在信息效勞業中,有事業型的,也有運營型的。長期以來我們的信息效勞業大多以事業型為主。市場經濟體制確實立,信息的商品性質確實認,使得“信息是商品”的觀念逐漸不得人心。如何在信息效勞業中進步運營型信息效勞業的比重,如何進步事業型信息效勞業中有償效勞的比重,這也對信息政策提出了一系列的需求。
(四)如何促進信息產業的平衡開展。信息產業能否平衡開展,不只影響到信息產業本身的開展與經濟效益.還將影響到整個國民經濟的開展。信息產業的平衡開展有利于充沛發揮各地的信息資源與物質資源的作用,有利于合理運用與節約國度對信息產業的有限投資,有利于樹立最優的信息產業地域構造。但是,我國東部、中部、西部各地域經濟開展不均衡,城市和鄉村的差距很大.各部門信息系統的建立與開展有遲有早、有快有慢。如何促進信息產業的平衡開展,如何諧和城市與鄉村、中心城市與其他城市的信息產業的開展,如何諧和各信息產業部門、行業之間的關系,這都對信息政策提出了新的需求。
三、信息技術的開展和推行運用產生的政策需求
1964年數字計算機的問世和第一顆通訊衛星的升空是現代信息技術的兩個代表性事情,計算機與通訊技術的分離構成了現代信息技術的中心,以C+C(Computer+Communication)為中心的現代信息技術從2O世紀下半葉開端,對整個社會文化帶來了極端嚴重的影響和十分普遍的革新結果。信息技術的開展,一方面為更深更廣地開發信息資源提供了堅實的根底,另一方面也不時產生出許許多多的新問題和新難題。
在中國,現代信息技術的開展起步較晚,但開展并不慢。2O年前以至10年前,對普通中國人而言還相當生疏和神秘的計算機和復印機等,如今已被頻繁而普遍地運用,而且中國如今已有不少的國際聯機檢索終端,光盤、多媒體技術、可視圖文等最先進的信息技術也已逐漸引見到國內并開端被運用。在這種狀況下,信息技術給許多國度形成過的問題,也同樣是中國所要面對的。信息技術所招致的政策需求是激烈的和多方面的。而且新的政策需求還會不時產生出來。
(一)如何正確處置信息活動中的利益分配和學問產權問題。信息技術曾經完整打破了傳統的信息獲取方式,輕而易舉的復印、錄像、復制和套錄等技術手腕,帶來了大范圍的侵權事情和令人震驚的糾葛,學問產權問題變得格外復雜和鋒利。首先,由于拷貝技術的開展,印刷體方式、磁存儲方式和電子存儲方式的信息都極容易被屢次復制和擴散,使得學問產權、軟件產權、數據庫產權的維護難度上升,學問消費者和數據庫消費者的利益遭到損害和要挾。信息范疇中經濟利益的合理分配問題,由于信息技術的普遍運用變得愈加復雜和艱難。其次,在聯機檢索系統的運用中,“套錄”方式的運意圖味著聯機數據庫有可能被分批“偷”出來。再次,在國際貿易中.隨著信息技術的開展,跨國數據流已成為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一切這些現象都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即如何合理分配信息消費者、信息傳播者和信息運用者之間的利益?如何合理地維護學問產權?這些方面對信息法律和信息政策均提出了需求。
(二)如何保證信息平安。信息技術的開展和大量運用使信息平安成為一突出問題,而且使信息平安的概念和范圍不時擴展和復雜。信息平安觸及信息系統的平安、數據庫的平安以及個人隱私失密、商用信息平安、國度秘密維護等問題。信息的電子編碼、網絡傳輸、共享數據和程序以及計算機病毒、計算機立功等都使信息平安問題變得嚴峻和普遍.成為信息法律和信息政策要處理的棘手問題。
(三)如何維護國度主權和利益。現代信息技術已構成國度實力的重要組成局部,是一種戰略武器。控制最先進的信息技術的國度在世界舞臺上處于有利的支配位置,對信息資源的控制使其他國度增加了對它的依賴性,過火的依賴則埋伏著有損國度主權的風險。在引進信息技術、購置信息設備、依托別國建數據庫和信息系統時,維護本國戰略性信息資源和維護國度主權也成為國度信息政策中的新內容。特別是在像中國這樣的開展中國度,一方面出于開展的需求希冀引進技術和信息,另一方面又要防止過多的依賴而受制于人,避免某些興旺國度應用信息技術停止經濟侵略和文化侵略,已成為信息政策需求思索的一個共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