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藝術在公共藝術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建設的加快,城市的社會公共事業成為一座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能折射出城市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城市是公共藝術的載體,公共藝術屬于城市,他隨城市而生,為城市而存。沒有文化的城市是沒有靈魂的,一座城市中有沒有富有創意與代表性的公共藝術和公眾參加的對寬松的的藝術分氛圍的存在,有沒有適當比例的充盈著藝術氣息的文化交流與審美及休閑的娛樂的公共空間,已成為衡量一個城市文化品質高低的重要標準,隨著時代的發展,公共藝術的發展也是與時俱進的,新媒體藝術的介入,為公共藝術的發展打開了一個嶄新的局面,但是也存在這樣那樣的一些問題。本文嘗試性的分析了新媒體藝術在公共藝術當中的應用及其存在的問題做了分析,并對新媒體公共藝術的未來做了展望。
關鍵詞:城市公共藝術;新媒體藝術;公眾參與;互動性
一、公共藝術概念
公共藝術,是從西方引進的一個詞,由“公共”和“藝術”兩個獨立的定義組成。公共藝術,顧名思義是一種具有公共性的藝術形式,它是一種公共的具有社會目的的藝術,公共空間與公眾參與是公眾藝術的兩個必要條件,公共空包括公園、廣場、車站、街道等對公眾開放的空間。
二、中國的公共藝術發展現狀
中國的公共藝術步伐有些緩慢,雖然近幾年各地都在做一些公共藝術品,少數地區在嘗試性的引用新材料、新技術、新設計、新媒體來呈現一些公共藝術作品,但往往因為諸多原因,如制作成本太高、技術不成熟、后期維護困難等原因而擱淺,其中技術不成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本文將分析討論如何通過新技術來呈現體現時代特色的公共藝術作品。談到當今的公共藝術的時代特色,那就要體現在“新”字上,如新技術、新材料、新媒體等;中國的大部分公共藝術似乎還停留在“老”的層面上,老材料(玻璃鋼合成材料,金屬等),老技術(焊接等),一般也都是靜態的冷冰冰的雕塑或裝置,很多城市的公共藝術雕塑可以總結為“三根線頂個球”“兩個小孩托本書”等類似的形式,這似乎還都建立在老的技術、老的觀念的基礎上,這些公共藝術作品,都是那么的死氣沉沉,完全不能帶動一個城市的公共藝術活力,那我們能不能通過新媒體公共藝術作品當中的運用來提升公眾活力呢,讓公眾真正享受到到新時代公共藝術作品的魅力。
三、新媒體及新媒體藝術概念
新媒體是一種以“光學”和電子媒介為基本語言的新藝術學科門類,其核心是建立在數字技術的基礎上,亦可成為數字媒體藝術。新媒體的藝術表現形式很多,包括錄像、互動裝置、虛擬現實、電腦動畫、數字特效、數字音樂等,具有很強的公眾互動性。新媒體藝術的存在方式與傳統的藝術形式存在很大差異,它不同于以往傳統藝術的物質性,而是運用聲、光、電等多種媒體進行藝術造型的再創造。
四、互動性,新媒體藝術讓公共藝術作品動起來
互動性是城市公共藝術中最重要,最核心的一個原則,體現了公眾參與,公共藝術強調公眾的參與性,參與使人們了解公共藝術,也只有在參與過程中才能才能真正實現了公共藝術的價值,新媒體藝術能通過聲、光、電讓公共藝術作品動起來,充分吸引公眾的目光,讓公眾參與到公共藝術作品當中去。想要讓一件公共藝術作品動起來、炫起來,聽起來似乎是一件壓力蠻大的事情,但當我們把聲、光、電、機械學綜合運用到公共藝術作品當中去時,似乎這一切都將成為可能;當然這首先需要公共藝術設計師在出方案時要大膽構思,跨界思考,不能僅僅局限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你可以不懂技術,但你絕對不能因為自己的不懂,不能解決,就把方案框定在一個小范圍內;這時據需要設計師去尋找各個方面的合作者,如燈光設計師、機械工程師、電力工程師等,將你的大膽構思與各方面的專家分享討論,修改,使其有落地的可能。說到這也要討論下部分“狂野”的公共藝術設計師,說到“狂野”是因為他們的方案與構思太概念化,以目前的最前端的技術仍難以呈現;當然敢于大膽設想是好的,但畢竟公共藝術不是工業設計,并不需要太多的概念化設計,我想只要能將本時代前沿技術運用到公共藝術作品中并能完美的呈現在公眾面前,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目前我想綜合運用聲、光、電新媒體技術,以及機械工程技術能讓公共藝術作品動起來、且炫目公眾,讓公眾能駐足觀看,流連忘返就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了。當然作品也要體現其文化主題,地域特色等,在基于文化大背景下的新媒體公共藝術作品必能提升公眾活力。
五、新媒體公共藝術作品日常維護問題
新技術公共藝術作品,并不像傳靜態塑或景觀作品那樣牢固永久,也不像短期的動態裝置作品那樣曇花一現,它需要長時間牢固有效的運轉,這就為其日常的維護增加了困難,室外的安置環境更為日常的有效運轉增加了難度;再者新技術的動態公共藝術作品,應該是一個長期需要開支的項目,畢竟有效的運轉,需要耗費一些資源,且動態公共藝術作品的運行安全性,也需要日常的關注;這些都是我們在今后發展新技術動態公共藝術作品需要考慮的問題。
六、中國新媒體公共藝術作品的未來
談到新技術公共藝術作品的未來,似乎是充滿了無限的美好愿景,在技術已經相當成熟的未來,新技術公共藝術作品必然能占據到一定的市場份額,這需要廣大公共藝術設計師的努力以及藝術媒介的不斷創新。
1.作為設計師;需要時時了解信息前沿,掌握新媒體相關動態,具有與時俱進的精神;不斷創造新的新媒體公共藝術作品;同時做好與廣大新媒體技術人員你的交流溝通工作,在他們的技術指導下更好的完成新的公共藝術作品。公共藝術設計師應該考慮到在未來的數字化城市公共藝術應進一步強化人與環境、人與人、人與作品的聯系,應充分考慮到參與互動人群的喜好與承受能力、理解能力等。
2.作為公眾;要具有積極參與新媒體城市公共藝術的熱情,具有體驗新技術、新感覺的精神;需要具有城市主人翁的意識;另外新媒體公共藝術作品,不同于以往靜態的硬質材料的公共藝術作品,它更脆弱,更容易遭到破壞;因此它需要公眾共同的愛護。
3.藝術媒介的不斷創新;聲、光、電作為新的藝術媒介已經在許多當代公共藝術作品當中得到了較好的應用,數字時代下的公共藝術應緊跟最新科技的發展,尋找更新的公共藝術媒介及實現形式。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新媒體藝術在城市公共藝術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科學技術大背景下的新媒體公共藝術更是改變了公眾對藝術的認知與實踐,更為廣大公共藝術設計師提出了挑戰,這需要廣大公共藝術設計師共同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新媒體藝術的公共藝術作品,將為提升城市活力,增加公眾參與度發揮極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郭曉寒,何雨津.《互動媒體藝術》.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鮑宗華.《數字化與人文精神》.山海三聯,2003.
[3]馬欽忠.《公共藝術基本理論》.天津大學出版社,2008.
[4]楊繼紅.《誰是新媒體》.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5]孫振華.《公共藝術時代》.江蘇美術出版社,2003.
作者:崔學飛 單位:江南大學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