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園本課程民間藝術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陜西民間藝術為“園本課程”的開發
提供了有效的教育資源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既要有陜西的民族文化特色,又不能盲目照搬民間藝術形式和內容。教師要根據幼兒教育的客觀規律和不同階段的幼兒特征,挖掘民間藝術中適合幼兒教育的內容。根據馬斯洛“層次需要理論”,人只有在滿足了基本的生理與安全需要之后,才會有社會需要,包括對家(國家、集體)的歸屬感、家鄉的自豪感和文化的認同感,而恰恰民間藝術能夠很好支撐這種情感。通過對幼兒的滲透教育,使幼兒在學前階段、在與玩伴的交往中,取得他人的尊重,使其更產生自信心,形成積極的人生觀,獲得社會需求。學前階段是幼兒感官功能的發育期,在此期間,對幼兒進行不斷的視覺、聽覺和觸覺的訓練和教育滲透,可以有效的完善感知覺的發育。陜西民間藝術的形式多樣,有的具有強烈的視覺觀賞性、有的具有悅耳的聽覺悠揚性,有的具有趣味的把玩性。讓幼兒在感官發育期接觸陜西民間藝術,不僅吸引其對教育內容的注意力,也能鍛煉其觀察力、聯想力、表達力的協調發展。
二、陜西民間藝術在“園本課程”中的實踐應用
在學前教育實踐中,我們遵循幼教規律,結合當前階段的幼兒特點,選取適宜的民間藝術形式,設置切合實際的教育目標,設計具備操作性的教學方案和內容。
(一)創設特色的幼兒園環境:可依據幼兒園教師空間布局,選取有特色的民間文化創設。例如,可將不同樓層布置成不同藝術形式的室外環境,將一層走廊布置成色彩斑斕的農民畫展示區,將二層布置成巧奪天工的剪紙展示區,將三層布置成展示民間泥塑的特色區等等。讓每層的每個藝術主角自己去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讓他們自己講述自己的藝術魅力,展示自己的藝術形象。讓孩子們生活在傳統民間藝術的視覺海洋中,處處離不開藝術的提示,萌發對美的初步感受。
(二)設計特色的教學活動方案:活動方案的設計可利用陜西地域的民族文化資源,對現有的教學活動做有效的改編和合理的拓展,使其更能傳達陜西地域美的特色。如在美術教學活動《認識顏色》這一章節中,活動巧妙通過對陜西民間藝術-馬勺的繪制,對原有的教學活動做了合理改編,讓幼兒繪制了《家鄉的馬勺》,增進了幼兒對馬勺文化的了解,激發了孩子們的繪畫的興趣和對家鄉文化自豪感,完成了預定的活動目標的同時,大大提升了自己繪畫的自信心,修改后的活動設計也更加傳達陜西民間文化的藝術魅力;如在《吼秦腔》單元時,教師邊播放秦腔藝術家表演秦腔的視頻資料,變示范唱秦腔,同時孩子們學會秦腔個別名段的唱詞,并試著用“吼”的方式唱出個別詞句,不僅讓孩子們了解了秦腔,同時也認識了自己家鄉的國粹;如在《玩泥巴》活動中帶領孩子們捏制兵馬俑、在“藝術展演”活動中播放皮影戲、在《我是小導游》活動中讓孩子介紹鐘樓、大雁塔等。在活動過程中,應建立師幼的互動關系。教師應把幼兒的需要放在首位,密切關注他們的對該活動的反應和態度。教師和幼兒之間應是相互支持和合作的關系,教師引導,幼兒配合;教師正確示范,幼兒積極展示自我的良性互動關系。同時,教師之間應開放互評,積極聽取不同意見,反復研討每一項活動的意義和過程,明確該課程的優缺點、教育價值和內涵。
(三)舉辦特色的藝術主題月活動為能更集中的開展陜西民間藝術教育,園本課程可開設主題教育月活動。通過組織幼兒參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環大雁塔一日游、參觀陜西省歷史博物館、聽“青曲社”講陜西方言相聲;舉辦攝影展活動《我的家鄉-陜西》;文藝表演《舞蹈—陜西娃娃》、《兵馬戰陣》;親子活動《我們一家在鐘樓》等活動,讓孩子們“看”“聽”“游”中,認識陜西和陜西的地域特色文化,促進了幼兒整體和諧的發展。
(四)開設特色的戶外活動:民間體育游戲是在以前民間流傳的深受孩子們喜愛的傳統少兒活動,及趣味性和健身性與一體。孩子們經常參加民間體育游戲活動,不僅能增強體質,還能促進幼兒良好個性及意志品質形成,培養其民間體育活動興趣。幼兒園園本課程可以把陜西民間游戲“丟沙包”、“跳房子”、“抓子”“滾鐵環”、“跳皮筋”等民間藝術活動經過優化,有機地融入晨區活動、戶外活動里。通過過對民間體育游戲的適當改編、形式創新、內容整合,創設幼兒園傳統游戲活動,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可以豐富幼兒園體育教學活動的內容,也極大的豐富了幼兒在幼兒園的生活。
陜西民間藝術具有獨特的地域性和深厚的歷史底蘊,因此,將陜西的民間藝術優勢與幼兒園園本課程的開發和利用,使兩者深度融合是幼教教師踐行和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髓和內涵的重要課題。通過將本土的民間藝術資源整合,開發出具有陜西地域特色的園本課程,使幼兒在當下多元化的文化的氛圍,了解和認識陜西民間藝術,吸取了民間文化的精髓,產生對民間藝術的認同感,能起到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的重要作用。
作者:邵欣欣仝菲單位:陜西師范大學西安市第二保育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