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自我效能護理對老年高血壓影響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目的:探討基于自我效能理論的護理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影響。方法:選取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6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住院時住院號的不同分組,奇數30例為對照組,偶數30例為觀察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基于自我效能的相關護理。比較兩組護理前后自我效能[采用慢性病自我效能表(CDSES)]、服藥依從性、血壓、飲食控制情況。結果:觀察組服藥依從性優于對照組(P<0.01);護理后,觀察組CDSES中完成自我管理、一般自我效能、達成效果、應對問題4個方面得分高于對照組(P<0.05,P<0.01),收縮壓和舒張壓低于對照組(P<0.05,P<0.01);觀察組飲食控率高于對照組(P<0.01)。結論:對高血壓患者采用基于自我效能理論的護理,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從而提高服藥依從性和飲食控制程度,改善其生活質量。
【關鍵詞】自我效能理論;高血壓;飲食控制;護理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具有病程長、發病率高、控制率低的特點[1]。調查報告顯示,我國目前高血壓的人數逐年增多[2]。關于高血壓多采用藥物控制,但老年患者記憶力降低、視力減退或存在焦慮孤獨等心態,因此,常常不能有效地按醫囑服藥,控制血壓效果不佳、血壓控制達標率低[3]。高血壓也是引發腦卒中、冠心病等嚴重并發癥的危險因素[4]。自我效能是指個體在某種情景中對自己以某種行為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高的患者常常依從性較好[5]。目前,自我效能理論已被廣泛應用于慢性疾病的臨床護理和自我管理中,本研究旨在研究基于自我效能理論的護理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影響,為臨床治療和護理提供借鑒及參考。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高血壓的相關診斷標準,且年齡>65歲者;②無腦部疾病者;③自愿同意參與本研究者。排除標準:①受教育程度低,無法完成量表者;②精神疾病患者;③存在嚴重的并發癥患者。根據住院時住院號的不同分組,奇數30例為對照組,偶數30例為觀察組。觀察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65~80歲(68.4±6.2)歲;受教育程度:初中以下9例,初中及以上21例。對照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67~72(67.8±7.1)歲;受教育程度:初中以下8例,初中及以上22例。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明顯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
1.2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如健康教育,飲食指導、監測血壓、指導用藥和觀察不良反應等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基于自我效能的護理干預,主要護理方法如下。①要構建高血壓管理團隊,團隊成員由醫務人員、營養師、心理咨詢師等組成。醫務人員通過對社區護士及醫生進行相關的培訓指導,進行高血壓患者的診療工作,輔助制定相關高血壓管理方案,培訓內容包括測血壓的技巧、并發癥的監護和護理、營養和相關藥物管理,培訓包括授課的一對一輔導和自主學習、團隊交流等。②為患者進行集體的健康教育,教育內容包括高血壓藥物的治療特點,常用降壓藥物的種類用法和相關注意事項,用藥后的不良反應和禁忌證,避免患者發生服藥依從性差的問題,在集體教育的過程中,可以鼓勵患者互相交流,講述服用藥物成功的自我管理方案。也可以幫助患者羅列出所服用的藥物,患者自己寫出藥物服用的時間、劑量,鼓勵患者主動與醫務人員進行交流,并在書寫的過程中發現存在的問題,重視服藥依從性,指導患者閱讀藥物說明書,并為患者進行合理解釋。③為患者制定高血壓管理方案,由護理人員定期上門進行隨訪或電話隨訪,在隨訪的過程中為患者測量血壓、詢問患者服藥的落實情況,針對患者未按時服藥的原因進行探討并分析,為其指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了解患者目前存在的并發癥、血壓控制情況及藥物的不良反應,積極與醫生溝通,根據個體情況進行用藥方案的調整。④言語勸說和心理護理。用積極的語言鼓勵患者按時服藥,為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講解情緒和高血壓的關系,指導患者調節自我情緒,進行自我放松訓練,如聽音樂、看電視、下棋、聊天等;為患者講述運動與高血壓的關系,鼓勵患者合理運動,如散步、快走、跳廣場舞等;為患者講述自測血壓的方式,積極引導患者進行疾病的自我監測,也可通過寫日記或記錄等,為患者記錄疾病的發展。⑤飲食護理。為患者指導低鹽、低脂、清淡飲食,可為患者發放健康手冊,附上高血壓患者可用食物和避免服用的食物,增強患者對高血壓飲食知識的了解,同時也可推薦食譜,為患者進行合理的營養搭配,在保證營養均衡的同時又可以保證血壓控制良好。
1.3比較指標。①比較兩組服藥依從性,應用中文版Morisky[6]量表,該量表一共包括8個項目,每個項目根據頻次的不同得分,量表的總分為0~8分,如果總分<6分則表示依從性低,6~7分則表示依從性中等,8分表示依從性高。②比較兩組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血壓,采用慢性病自我效能表(CD-SES)[7]進行評估,量表包括成自我管理、一般自我效能、達成效果、應對問題4個方面,共33個評分點,每方面分數為10分,分值與患者的自我效能呈正相關。③采用糖尿病飲食治療依從性調查表[8]比較兩組飲食控制情況,內容包括飲食控制知識和飲食療法依從性兩部分,根據依從性程度可分為優、中、差三種,飲食控制率(%)=(優例數+中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兩組服藥依從性比較。見表1。
2.2兩組CDSES評分和血壓比較。見表2。
2.3兩組飲食控制情況比較。見表3。
3討論
高血壓臨床表現為頭暈、頭痛、胸悶、心悸、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肢體麻木等,有些高血壓患者早期無任何臨床表現。在我國,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均不高[9]。自我效能是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實現某一種行為的期望,也是決定個人是否能夠戰勝困難的個人信念。自我效能可用于預測患者的健康行為,患者自我水平較高也具有較好的依從性及更高的需求去采取相關健康行為,目前自我效能已被證實,在高血壓的服藥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0]。高血壓藥物的自我效能是指患者有沒有信心按照醫囑服藥,也是影響患者服藥依從性的關鍵因素。高血壓患者服用降壓藥是長期連續的過程[11],在服藥的過程中需要患者形成堅定的服藥信念,否則很容易發生自動換藥或停藥等行為,自我效能的提升有助于患者控制血壓,促進實現自我管理,改善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CDSES中完成自我管理、一般自我效能、達成效果、應對問題4個方面得分高于對照組(P<0.05,P<0.01)。分析原因為團隊在收集患者的服藥種類、藥物不良情況和疾病相關知識等情況后,為患者制定了相關的個體化管理方案,由護理人員和臨床專家為患者調整用藥,由隨訪護士及時幫助患者測量血壓,可以更好地幫助患者堅持合理用藥;本研究還開展了相關群體的健康教育,包括講座小組討論等,為缺乏經驗的患者提供了一定自我管理經驗。護理人員在隨訪中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均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效能。自我效能的來源主要包括直接經驗、替代性經驗及心理社會知識,本研究強調醫護人員在患者高血壓管理中的協調和組織能力,使高血壓患者愿意接受相關醫護人員的建議,對提高自我效能具有重要意義。目前,高血壓患者主要靠長期服藥、規律用藥來控制血壓,用藥依從性是指就醫后按照醫囑所開的用量、用法及時間進行服藥[12]。用藥依從性可受到患者的年齡、受教育程度、身體健康水平、家庭背景、經濟水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13];同時服藥依從性也與高血壓的控制率及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相關。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服藥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1),分析原因為在管理的過程中,高血壓管理團隊更加重視健康教育,為患者講解了用藥相關知識,提高了患者的服藥認知度,指導合理規范用藥,患者明確藥物對高血壓轉歸的重要性,同時通過主動交流經驗、言語勸說及生理心理護理等方面,獲取自我效能,最終調整對個體的管理結果。高血壓患者飲食也需要注意,但患者對疾病的知曉率很低,其往往憑自己的感覺隨意進食,飲食過油或過咸,從而引起血壓、血脂升高,進一步導致很嚴重的后果[14]。護理干預的目的在于激發患者自主控制飲食的意識,使患者主動進行自我管理[15]。管理過程中自我效能使患者可以勇于面對并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難,同時自我效能可以使患者保持積極的思維方式和良好的心態。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飲食控制率高于對照組(P<0.01)。
作者:王穎竹 周消寒 沈琴 單位: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