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文化產品設計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1“神”層面的造物思想傳承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其以儒家文化為核心,還包括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等其他文化形態。儒家美學思想核心是主張美與善的高度統一。道家主張“天人合一”,崇尚自然,強調尊重自然、效法自然。佛教提出了一套去惡從善的理論學說和倫理道德準則。中國傳統造物藝術深受儒家、道家、佛家等多學派的影響,在表現形式上重“寫意”、輕“寫實”,力求“以形寫神”、“神形兼備”。在傳統造物藝術中,“神”是內核(造物思想與觀念、精氣神韻),“形”是外殼(外在形式)。中國傳統造物思想包含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造物過程中所體現出的生產者和使用者的設計思想;另一個層面是人造物完成以后所體現和影響的人文思想內涵。日本建筑設計大師安藤忠雄在他的《安藤忠雄論建筑》一書中就對如何繼承傳統,闡述了他的觀點:繼承非形態的精神。他指出對傳統的繼承,不應該是繼承傳統的具體形態,而是繼承其根本的精神的東西,將其傳承到下一個時代。北京奧運會“祥云”火炬設計是成功傳承傳統造物思想的優秀代表作(見圖1)。在整體設計思想層面,北京奧運會火炬整體設計理念:“淵源共生,和諧共融”與儒家的美與善高度統一的思想一脈相承;在產品造型的人文思想內涵層面,借祥云傳達“天地自然,人本內在,寬容豁達”的東方文化精神——祥和文化,完美地展示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是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完美結合,實現了中國傳統藝術與現代設計藝術的交融。在經濟全球化、設計國際化時代,我們仍然能感受到日本制造的精致靈巧、美國產品的簡潔大氣、德國設計的精密嚴謹、意大利設計的夸張浪漫,與這些國家秉承民族傳統設計思想和人文精神,發展現代藝術的設計策略密不可分。
2“形”層面的歷史原型創新
在“形”層面,以傳統建筑、服飾、日常器具、食品作為產品設計的歷史原型,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創新:造型上借用傳統器物的整體或局部形態、色彩和材質上采用傳統器物的裝飾圖案及色彩搭配。設計師圍繞傳統器物形態的設計創新有幾個層次:縮小或擴大原型比例,賦予其以新功能;保留整體造型特征,根據功能需求和現代審美改變其材質、裝飾圖形、色彩;原型的抽象和再創作,是原型創新的一個高級手段,提取整體或局部形態特征,融合現代設計元素,共同構筑新的產品造型,消費者只能從再創新的產品中感知原型的存在。對“原型”的多層次創新,挖掘“原型”的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貝聿銘先生是歷史“原型”創新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巴黎盧浮宮擴建設計方案,貝聿銘盡量保留盧浮宮原有的建筑,將新盧浮宮的重心設在拿破侖庭院。在庭院中“直接”引用金字塔的形式,作為盧浮宮的主要出入口(見圖2),把所有服務設施都建在地下,以現代設計的視角,提取古代埃及金字塔的錐形造型特征,結合現代科學技術手段,賦予金字塔新的生命力。晶瑩剔透的金字塔——古代文明的最高象征,與盧浮宮700年文化歷史互相輝映,是歷史原型創新應用的優秀典范。
3以“形”傳“神”的綜合性表現
在挖掘傳統文化元素的外在“形”特征和內在“神”設計思想的基礎上,結合現代產品設計開發的功能性、技術、商業等要素,實現“神”和“形”的再生。2008年獲得紅點設計大獎的中國參賽作品“上上簽”牙簽盒(見圖3),“形”層面,局部特征造型來源于中國標志性建筑天壇,紅色鏤空部分是天壇祈年殿頂的一個縮影,并采用中國傳統黑紅色彩搭配。“神”層面,“上上簽”表達中國祈福文化的人文思想,牙簽由淀粉制作而成,有效減少對木材和竹子的消耗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設計思想。此外,鏤空部分天壇的造型也像一個古代官帽,內裝的七根牙簽也有七上八下的含義,使設計飽含中國的傳統文化意境與韻味,達到“形”與“神”的高度統一,得到國內外設計界的廣泛贊譽。器物的“形”往往隱藏著深層次的象征意義,是人類文化借以表達的外在形式,人們樂此不疲對“神”(人文精神)的追求,才使得“形”的意義得以傳承和創新,如傳統吉祥圖形不斷的演變與豐富,最初人類以太陽作為吉祥、光明的象征,現在我們把牡丹、石榴、百合為美滿生活的吉祥物。工業設計師運用現代的造型方法和語言,從“神”和“形”兩個層面,呈現傳統文化的優秀元素,在商業上已經獲得一定的成功。但當代大量的中國設計作品并沒有得到國際設計界的廣泛認可,中國的現代產品設計還沒有形成穩定的風格和特色,這使我們充分認識到,產品設計中文化傳承、文化創新和文化重生是極具挑戰性的課題,當然這與我國制造業雖跨越了工業革命初級發展階段,但工業設計缺乏歷史積累密切相關。在產品設計中實現傳統文化重生,深入探討設計理論和開展大量設計實踐顯得極其重要。
摘要:鐵路擁有龐大的文化資源和深刻的情感積累,開發相關文化創意產品可以推動鐵路文化創造性地轉化和發展,同時滿足公眾的情感需求和消費需求。文章首先總結了鐵路文化的特征,其次分析了基于鐵路文化特征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開發現狀及存在問題,最后提出了基于鐵路文化特征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原則和設計方法,以期為其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和研究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鐵路文化;特征;文化創意產品;設計
鐵路行業擁有磅礴的文化力量,從歷史脈絡看,人們可以探尋京張鐵路承載的百年穿越、成昆鐵路寄托的奮斗榮光、膠濟鐵路和京滬高鐵迸發的發展活力,可以探尋蒸汽機車的歷史遺跡、內燃機車的人文情懷、電力機車的澎湃動力、復興號動車組的智能科技。從時代發展看,中國鐵路營業里程突破十四萬公里,高鐵里程穩居世界第一,我國不僅擁有世界先進的高速鐵路、高寒高原鐵路、重載鐵路,還有“幸福向著小康開,一直開向現代化”的公益性慢火車。列車穿過城市鄉村、穿過高山峽谷、穿越沙漠林海,串起了游子的鄉愁和學子的夢想。這些都賦予了中國鐵路龐大厚重的文化資源和深刻的情感體驗,開發相關的文化創意產品,可以推動鐵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促進鐵路優秀的文化資源實現傳承傳播和共享。形成產業規模后,可以催生出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鐵路文化的軟實力、產業的競爭力,促進經濟結構的發展和轉變,實現產品多元化,滿足公眾多樣化消費的需求。
1鐵路文化的特征
1.1時間性
火車行駛在歷史和未來、傳統與現代的兩端,它代表著一往無前的一段歷史進程[1]。在很多文學作品中,火車代替更慢的馬車成為日常交通工具,也代表中國踏上不可逆的快速現代化進程。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坐在不停向前行駛的火車里,經過一片荒野,漸漸出現零零點點的小房子,似乎與小時候住過的地方有些相似,忽然間童年的很多事出現在眼前,在鐵路邊玩耍,或是趴在窗臺上看著列車經過。在精神層面,火車帶領著旅客跨越過去、現在和未來,任由其模糊現實與回憶,但在物理層面,火車終究將人從一個現實時空帶入另一個現實時空。
摘要:文章根據現有研究,從符號學理論下的“空符號”角度出發,以故宮文化創意產品為例分析應用經驗,進一步研究“空符號”在文化創意產品中的應用設計。首先,對“空符號”進行概述,同時對其特性和功能做了相應梳理;其次,簡述何為文化創意產品設計,進而闡述了“空符號”在文化創意產品中的應用意義、應用思路及應用原則;最后通過對故宮文化創意產品進行舉例分析,歸納出“空符號”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策略。希望通過文章的研究,能夠促進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的多樣性,并為相關研究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空符號;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應用
隨著“空符號”概念的出現并逐漸完善,空符號這個新興元素逐漸被應用到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中。文化創意產品通過提取文化元素,用“空”的形式表現外延,簡化的形式對觀者的思維也減少了束縛,為觀者預留了足夠的想象空間,也促進了豐富內涵的產生。文章將根據空符號的特性、功能等,以故宮文化創意產品為例,分析二者結合的應用意義、應用思路、應用原則以及“空符號”在文化創意產品中的設計策略。
1“空符號”概述
1.1空符號的概念
空符號即最早由Chomsky提出的“空范疇”,從符號學的觀點來看,這里所謂的“空”就是只有所指,沒有能指。在客觀世界中,由于實體表達的有限性,很多存在的現象很難表達,創作者就會運用“空”的符號去代替,所以空符號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抽象符號,符號化的極致空符號應運而生。產品的外延簡化了,內在含義卻豐富了,以它缺少的、“空的”外延,來詮釋它所指的內涵。外延的“空”減少了對欣賞者內心的禁錮,為觀者提供了想象的空間,有限的外形包含著無限的想象。空符號雖不是實體,但它所帶來的價值卻超出實符號本身,特殊的存在方式也使它承載了更豐富的文化[1]。
文化創意產品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其對于社會來說不僅能夠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還能實現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傳播,充分體現了我國的文化自信。現如今,隨著我國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購買產品的過程中也會選擇設計效果更好的產品,對于文化創意產品的選擇來說亦是如此,因此,要想做到提高文化創意產品的銷售量和影響范圍,就需要充分重視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從受眾的角度出發,定制受眾喜愛的文化創意產品,讓這一行業能夠得到長久穩定的發展。文化創意產品與普通的產品不同,文化創意產品其本身推出的意義就是為了宣傳相應的文化內容,讓文化得到更大程度的傳播,其中所傳播的文化涵蓋的方向也較多,包括地域文化、歷史文化以及人文文化,都屬于文化創意產品所傳播的文化內涵。我國大部分的地區都會存在文化創意產品的產出與銷售,目的是為了讓地區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播,設計師通過將文化內容采用刻印或是刺繡等其他的方式呈現于具體事物上,讓購買文化創意產品的人不僅能夠得到心儀的功能性產品,還能接受文化的熏陶。無論對于文化的傳承還是對受眾需求的滿足來說,文化創意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銷售渠道的拓展和受眾需求的提升,文化創意產品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設計水平,滿足新媒體形勢下市場的需求。
一、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的發展趨勢
(一)文化創意產品向著規模化的方向發展
文化創意產品在多年的發展中得到了大眾的認可和喜愛,在不少的旅游勝地,文化創意產品的銷售做到了推動區域的經濟發展,隨著文化創意產品銷售量的不斷上漲,這一類產品的生產逐漸向著規模化的方向發展。最初的文化創意產品都是由部分景區周圍的居民對相關的文化在實物上進行體現,還有部分具有個人手藝的民眾會通過展現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來換取一定的經濟效益,這種創收方式得到了廣大民眾的認可,也有不少的民眾愿意為這一類的文化創意產品買單,這讓企業家看到了這其中的商機,也讓一直將設計文化創意產品為生的民眾得到了經濟方面的保障,從而有充足的資金購買相應的制作設備,以此實現文化創意產品的規模化發展。在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我國的民眾愈發意識到文化傳承的重要性,通過書面傳播的方式傳承中華文化過于枯燥,難以激發民眾的了解興趣,通過文化創意產品對文化內容進行傳播是一種全新的文化傳播方式,對于民眾來說,這種方式具有更強的趣味性,讓人民群眾對其產生更強的了解欲望,從而提升文化傳播的效果。將其進行規模化的生產對于這一行業來說有很好的推動作用,任何行業的發展都需要建立在規范運營的基礎上,有了相應的規模和生產制度、標準,讓更多的人民群眾了解到文化創意產品,也讓更多具有設計能力的優質人才投入到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中來。
(二)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向著高質量的方向發展
我國有五千年的悠長歷史,在時代的長河中,我國傳承下來的傳統文化內容較多,其承載的不僅僅是文化知識,還有文化素養和古法技藝、精神品質,都是我國人民群眾寶貴的精神財富,但是,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技術在大眾的生活中得到了普及應用,中西方文化出現了較高程度的交融,我國存在不少的年輕群體對國外的文化有較高的熱情,甚至對外國文化的推崇心理遠遠超過了對我國文化的熱愛,這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來說有較大的阻礙。因此,在實現文化傳承的過程中,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和銷售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途徑,不斷提高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質量是促進行業發展的重要準則,在文化創意產品質量提升的基礎上,更能夠讓受眾感受到文化內容的優質性,從而建設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尊崇心理。大眾生活水準不斷提升,其在生活中使用的產品質量不斷提高,樣式不斷創新,并且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人民群眾所了解到的東西和看到的東西越來越多,其對產品的要求也會隨著眼界的提升而提升,文化創意產品要想在市場眾多的產品中實現脫穎而出,就需要不斷提升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質量,讓大眾對產品的設計有較高的滿意度,甚至有眼前一亮的感覺,讓文化創意產品不斷深入到這種的生活中,實現文化傳播范圍的擴大。
[摘要]在昂普理論的基礎上結合旅游體驗塑造與強化模式,分析旅游體驗客體和旅游體驗主體,構建以“體驗式旅游”為中心的酒文化旅游開發思路,基于體驗式旅游視角,開發適應新經濟形勢下的酒文化旅游產品。
[關鍵詞]RMP昂普理論;體驗式旅游;酒文化產品
現階段酒文化旅游產品的開發多是靜態的,淺層次的體驗,主題模糊的、孤立的開發居多,雷同的產品較多;動態的,具有深度體驗、滿足游客個性需求的、主題鮮明,酒文化內涵深、紀念品有特色有創意的產品則較少。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設計酒文化旅游產品時,忽視了游客的過程性體驗需求,沒有深入挖掘酒文化內涵,缺乏創新造成的。本文分析游客的體驗需求,緊扣旅游體驗產品的設計原則,結合理論基礎提出酒文化旅游產品的設計思路。
一、酒文化體驗旅游需求分析
體驗旅游是體驗經濟時代的產物,是現代游客旅游的一種新的需求。針對這種需求的轉變,旅游業的戰略目標由傳統的只提供商品或服務,轉變成帶給消費者無法忘卻的游覽經歷。基于此,需讓游客獲得美好的新奇感、滿足感,讓游客細細品味旅游過程,滿足游客求知審美、滿足游客消遣娛樂、自我實現等更高層次的需求。
(一)求知審美的需求。隨著人們文學素養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體驗酒產品的物質以及精神內涵提出更高的要求。審美體驗始終存在于酒旅游的各個環節中,同時是領悟文化的深入層級。游客在心理上產生感知進而捕捉和酒文化密切相關的優美景象,通過看酒的生產工藝流程、觀看酒的儲存發酵、參與酒文化的體驗活動,獲得感官的愉悅,理性的思維,豐富的想象,由外及內的舒暢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