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近視手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未成年人不宜做
考軍校、拿駕照、找工作……近年來,準分子激光近視手術被越來越多人所接受,其中以學生、教師、職業白領居多。
據了解,目前我國每年至少有70萬人通過手術摘掉眼鏡,近視手術數量居世界首位。不過,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劉泉教授指出,任何手術都有適應范圍和禁忌,具備以下條件的人才適合做該項手術:18周歲以上;近兩年近視度數較穩定,其變化不超過50度;身體和眼睛無隱患;角膜的厚度足夠手術的需要,角膜弧度不能太陡的人群。如果不符合以上標準而盲目接受手術,則會面臨手術后視力回退和一些并發癥,如視網膜脫落、圓錐形角膜等,反而會嚴重損害視力健康。
劉教授解釋說,未滿18歲的青少年由于眼球發育未定型,容易出現手術后近視回退現象,加上眼球仍處于變化之中,手術提早干預有可能會帶來不良影響。而長期戴隱形眼鏡者,在手術前2周,最好停止戴,如果是長期不科學戴隱形眼鏡者也不適合進行手術,因為角膜會持續缺氧導致角膜太薄,使手術無法進行。
另外,眼部有活動性炎癥或有圓錐角膜、青光眼、嚴重干眼癥等都不適合做此手術。視力極差的重度弱視患者等人群也不適合手術。
術后效果因人而異
針對很多人擔心手術后近視回退反彈的問題,專家指出,近視手術只是一個矯正方法,并不是一個治療方法,一般經過近視手術后,裸眼視力可達到術前戴眼鏡時最好的矯正能力。大多數人一般不會出現回退現象,但如果屬于高度近視患者或術前視力不穩定者較易出現回退。
據介紹,近視手術后視力會不會出現回退要根據個人情況而定,如果在術前兩年內近視度數比較穩定,術后一般不會發生回退現象,即使發生也會在術后半年以后出現;但如果在術前近視度數兩年內每年都有數十度的增長,醫生一般建議患者等近視情況穩定后再進行手術,否則可能會因近視本身發展出現輕微回退現象,一般會在3~6個月出現,發生回退現象后可到醫院進行補充矯正,術后還要愛護眼睛,科學用眼。一般情況下,容易出現回退的情況多是8周歲以下或度數在1500度以上的近視患者。所以,如果盲目接受手術,手術后視力可能回退。
因而專家建議,如果沒有特殊需要,戴近視鏡不失為一種矯正視力的最簡單的方法。比如學生高考后,做了激光手術,但他之后還要上大學,需要讀書、寫字,用眼強度很大,特別是大學生,平均每天用電腦的時間遠遠超時,這些都會對手術效果有影響,嚴重的人群會發生視力反彈。據臨床觀察,做完手術后半年至一年發生反彈的情況較多,其中以學生居多,多為用眼過度引起。
術后仍要避免劇烈運動
放射狀角膜切開術由前蘇聯著名眼科專家費奧德羅夫教授率先于1979年報道介紹,后經眼科界共同努力及醫療實踐,逐步被許多國家廣泛采用。此手術療法被認為是目前治療近視眼的一種安全、有效的新技術。我國一些地區的醫院也逐漸開展應用起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這是一種高精密度的顯微手術,必須具備先進的醫療設備,熟練的手術技能,才能保證手術效果。此外,對于本手術治療近視的一些具體問題,國內外尚存在爭議。有些問題通過儀器設備的改進,操作技術的提高以及較長期的實踐、觀察,已逐步得到解決,有些問題則有待進一步研究、探討。下面就近視患者普遍關心的問題作些簡單的介紹:
一、手術基本原理和必備條件
手術是在角膜中心視區(直徑為3~4毫米的角膜中心部分)之外的角膜上,根據不同屈光度作4~12條規則的、深達角膜全厚85~90%的放射狀切口,使角膜中央變得平坦,曲折率降低,從而達到矯正近視的目的。如此精細準確的操作,單憑“經驗”和“感覺”是達不到要求的。俄國費奧德羅夫教授曾說:在電子顯微鏡的觀察研究中,我們認識到該手術由于所用的金剛石刀尖非常銳利,切開角膜組織時,像是刀在水中或豆腐中劃痕,毫無阻力感,其結果僅是將組織劃分開,而不是損傷組織分子。這種分離可以促使柔軟且富有彈性的膠原分子再生,因此對角膜損傷不大。切口愈合后肉眼很難看到痕跡。鑒于手術精細、準確的要求,眼科醫生除必須掌握有關理論和操作技術外,還必須具備下列條件:①同軸光的手術顯微鏡;②超聲角膜測厚儀;⑧微調顯微手術刀(用金剛石或紅寶石制作);④角膜中心視區定位器,⑤放射狀切口標記器;⑥手術計算參數公式表。手術前要將受術者的屈光度數、角膜屈率半徑、眼壓、年齡、性別等參數代入公式,算出角膜中心視區的大小,再用角膜測厚儀測出角膜厚度,調整微調顯微手術刀的切割深度和確定需要的切口刀數,使手術操作達到要求,保證切口整齊均勻、深度適宜。
二、手術適應癥和禁忌癥
一般講,以下情況的近視患者可以考慮實施手術:①年齡在18~45歲的單純近視者。②近兩年來近視度數比較穩定者。⑧近視度數在2.00~6.00度之間者,效果最佳。超過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患者行手術可改善近視的程度。④散光度在2.00度以下,可用鏡片矯正者。⑤兩眼近視度數相差很大,且不適合戴隱形眼鏡者。⑥因工作需要不適合戴框架眼鏡者。
有以下情況者不適宜做手術:①18歲以下尚在發育階段的青少年。②手術后必須立即長期緊張從事近距離工作者。③從事強對抗性項目的運動員。④弱視且視力無法矯正者。⑤凡患有外眼炎癥性疾病、復發性角膜炎、未能控制的青光眼、色素膜炎、白內障、干眼病以及患有影響角膜傷口愈合的全身病,如糖尿病、膠原病等的患者均不宜作此手術。
總之,手術并不適用于所有近視患者,手術對象必須要經過精細地選擇,并一定要考慮到患者的職業和工作環境、分析接受此種手術的利弊之比。術前還應將手術的效果和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實事求是地向患者講明,在取得他們理解和同意的情況下方可進行手術。
三、手術的效果評價
手術效果應以手術6個月以后的遠期療效為依據。影響手術效果的因素很多,病人的個體變異幅度、原有屈光度、角膜曲率、基礎眼壓、術后自我護理等因素,都會影響其最終效果。至于手術的設計和操作,更直接與效果有關,如中央視區的直徑,切口深度、數目、方向以及術后的包扎壓力等,都會影響效果。
據對目前國內外開展此項手術的總體水平分析,術前為5.00度以下的近視者,術后約有50%的人裸眼視力可增至1.0以上,30%達到0.5~0.9,20%為0.4以下。一般而言,此手術對低、中度近視患者的視力提高有較理想的效果,術后視力的增進比較穩定可靠。
四、手術的并發癥
即便具備了先進的醫療設備,熟練的手術技巧,又積累了比較豐富的實踐經驗,做這種手術也并非是萬無一失的,仍然有可能發生以下并發癥:
①術后視力波動,不穩定;②屈光矯正不足或矯正過度;③角膜穿孔、感染;④角膜炎或潰瘍、新生血管;⑤眼內感染等。
此外,術后有的患者有眩光感覺,據國內某醫院報告,發生率約占11.9%。手術中雖角膜切口疤痕很細,而且不進入中央視區,但在黑暗環境下瞳孔擴大時,迎面或側面來的強光仍可造成疤痕區的漫射,引起眩光感,干擾視線。這對夜間駕駛車輛或在燈光下從事精密工作者會帶來不便。因此,除要求手術時注意保留直徑不小于3毫米的角膜中央視區外,在選擇手術對象時還應考慮到他們的職業和工作環境。
醫保報銷流程1、患者查詢醫保卡支持的醫保定點醫院和定點藥店;
2、在醫院的掛號窗口掛號時,患者主動出示自己的醫保卡,使用醫保卡掛號是醫保報銷程序的重要部分;
3、如果只是小病,醫生僅寫了處方單。患者持處方單前往收款處,遞交處方單和醫保卡,付款取藥,醫保會按照醫院規定比例進行報銷;
4、如果需要住院,醫保的住院報銷比例較高,可以繳費后直接住院進行治療;
關鍵詞:準分子激光角膜切削術 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 準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角膜磨鑲術 近視
近視眼是最常見的屈光不正,配戴眼鏡是治療近視眼的傳統方法,但隨著人們對美觀、視功能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眼鏡已不能徹底解決近視的問題。準分子激光屈光手術的問世,以其獨特的優越性為近視眼提供了更為有效的治療手段[1]。現就其主流術式——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術治療近視眼的研究做一綜述。
1 準分子激光角膜切削術(PRK)
PRK即在去除角膜上皮后,用準分子激光切削角膜前彈力層和部分角膜基質層,從而改變角膜中央或周邊的前表面曲率,達到矯正近視的目的。其適應證為18歲以上、近視度-2D至-6D、矯正視力較好、屈光度穩定2年以上、屈光介質無渾濁者,并應排除嚴重的眼部病變。但PRK常存在眼部不適、虹視及眩光、上皮缺損、角膜霧樣混濁等并發癥[2]。考華婷等[3]就指出PRK對不同度數的近視都有效,對中低度優于高度近視,并指出角膜霧樣混濁是PRK最常見的并發癥。
2 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LASIK)
LASIK即用準分子激光對角膜瓣下基質層進行屈光性切削,與PRK相比保留了角膜上皮和前彈力膜,更符合角膜生理狀態。LASIK的臨床應用始于90年代中期,對于高中低度近視均有較穩定的療效,因其具有價錢相對低,術后不適癥狀輕,視力恢復快,屈光矯正更穩定、更精確,角膜混濁發生率低等特點,是目前臨床治療近視的首選術式[4-5]。Solomon KD等[6]對1988~2008年的有關LASIK文章進行了系統分析,結論指出其術后滿意度高達95.4%。但由于LASIK術中、術后可能會并發角膜瓣全游離、角膜瓣皺折、異位、角膜上皮瓣下植入、角膜擴張、彌漫性板層角膜炎等危險[7],因此對于角膜較薄的高度近視患者不作為首選,限制了其適應范圍。
3 準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角膜磨鑲術(LASEK)
LASEK由Camellin M[8]于1999年首創,即機械掀起角膜上皮后進行激光切削,通過激光切削而改變角膜屈光力達到治療近視的目的,術后上皮瓣予以復位保留。因保留了上皮瓣,可明顯減輕PRK術后疼痛和角膜霧樣混濁;因不需負壓吸引制作避免了LASIK有關角膜瓣的并發癥[9]。Scerrati E[10]觀察了LASIK和LASEK術后地形圖的改變,指出LASEK術后角膜表面更規則,像差小,術后6個月時對比敏感度更高。伊瓊等[11]指出LASEK治療中高度近視更安全有效,拓寬了準分子激光的適應證,尤適用于角膜薄、小瞼裂、角膜曲率小、陡峭等患者。LASEK最大的缺點是術后的疼痛不適。國外不少研究也得到了相似結論[12-13]。然而,由于LASIK術后1 d視力即可基本恢復,1周后即達到較佳視力,而LASEK需1個月左右方能達到較佳視力[14],故對于有較快提高視力要求的患者仍提倡優先考慮LASIK。
治療近視眼,目前尚無一種完美無缺的手術方法。PRK適合低中度近視,LASIK、LASEK適應范圍廣,對高度近視更優于PRK,但也各有其限制。雖然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術在臨床上應用廣泛,但個體化切削、飛秒激光作為較新的屈光手術方法其地位也在不斷上升。但鑒于各種方法各有利弊,取長補短,聯合治療很可能是今后研究的重點方向。隨著欲通過手術治療近視的患者日益增多,選擇何種手術方式除了考慮近視度數外,還應根據個人的年齡、職業、經濟條件、心理狀態,以及醫療設備、醫生經驗等做出綜合的考慮。只有因人而異,合理選擇,才能獲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Ang EK, Couper T, Dirani M, et al. Outcomes of laser refractive surgery for myopia[J].J Cataract Refract Surg,2009,35(5):921-933.
第一:夜間視力減弱是99%做過手術的人都會有的, 眼睛干澀癥候群的幾率大致是60%到70%。③這些癥狀會一輩子跟著你。過去我們說,半年內這些癥狀就不會有了。
第二:激光手術是不可逆的,術后反彈后無法再做第二次,有些甚至連隱形眼鏡都不能帶。術后多年出現并發癥和副作用的概率高。不專業醫院手術有可能會過矯。
第三:激光治療近視眼,眼角膜要持于透明,外面的出色世界才能了解地映在視網膜上。眼角膜上本是沒有血管的,眼角膜被這些增生血管遮蓋后使透明產生障礙,看物體就會變得模糊,尤甚產生陰影。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