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2018免费版2019,久久国产劲暴∨内射新川,久久久午夜精品福利内容,日韩视频 中文字幕 视频一区

首頁 > 文章中心 > 神話傳說

神話傳說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神話傳說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神話傳說范文第1篇

年年年,年年年年,一年、兩年、三年……古代每年如果不放鞭炮和禮花還有貼對連,可怕的“年怪”會吃掉許多人來填飽肚子。

古代有人知道了這個秘密后告訴每個村子,村子里的人都紛紛逃離。有一個人說:“不用逃了,“年怪”最怕光亮和紅色!”大家知道后就放鞭炮和貼對連。

從此,“年怪”沒有在來過一次,人們也習慣了這樣的習俗。

神話傳說范文第2篇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起源于上古時代,2021年中秋節的神話傳說故事有哪些你知道嗎?共同閱讀2021年中秋節的神話傳說故事,請您閱讀!

中秋的神話傳說故事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中秋的由來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但并沒有說明是八月的哪一天。

唐朝以后,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傳說唐太宗夢游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一般認為,中秋節開始盛行于宋朝,元末朱元璋起兵時以月餅秘密傳遞“八月十五日殺韃子(即蒙古)”訊息,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將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明清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大傳統節日。《正德江寧縣志》載,中秋夜,南京人必賞月,合家賞月稱為“慶團圓”,團坐聚飲稱為“圓月”,出游待市稱為“走月”。

中秋節的傳統習俗賞 月

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于魏晉時期,每逢中秋便擺出果品,賞月暢談,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

此外,我國很多地方還有祭月、拜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向明月寄托對未來的希冀。

吃月餅

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人們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托思念。

賞 桂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賞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

玩花燈

中秋是我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廣東地區將花燈掛于高處,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觀 潮

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大賦名篇《七發》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后,中秋觀潮之風更盛。

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中提到:“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

燒 塔

南方廣泛流傳著燒瓦子燈(或稱燒花塔、燒瓦塔、燒番塔)的游戲。如《中華全國風俗志》卷五記: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圓塔形,有多孔。黃昏時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燒之。俟瓦片燒紅,再潑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時四野火紅,照耀如晝。

猜燈謎

神話傳說范文第3篇

在中國與韓國的傳說中,常出現的九尾弧是只有九條尾巴的狐貍。它可以變成艷麗的女人誘惑男人,據說每條尾巴都有不一樣的法力。其實九尾狐并不是指它只有九條尾巴,而是有無數條。據說,當一只狐貍活了超過一千年,它就會變成九尾狐。

九尾狐要想變成人,需要吃掉 100 個人類肝臟。有個傳說,當九尾狐為了第 100 個肝臟要去誘惑一個男人時,如果那個男人向曾經接受他幫助的動物或是鬼求助,就可以把九尾狐擊敗。

九尾狐每一百年就會有一個尾巴出現。當九條尾巴齊全的時候,再過 100 年,也就是說九尾狐活了1000 年之后,這個九尾狐就可以變成人。所以,活了1000年的九尾狐是已經吃了 100 個男人的肝臟后而變成的美麗女人。當它吃了第 100 個肝臟后,就可以以人的身份活下去。但是故事里的九尾狐往往在要吃第 100 個肝臟的時候而失敗。

神話傳說范文第4篇

關鍵詞:原型理論 古希臘神話傳說 怪物

古希臘神話與傳說中的怪物奇形怪狀,而在外形的背后隱藏著西方文化思維的根。對于怪物所折射出來的文化象征內涵問題的研究卻很少,而這方面的研究又是至關重要的。首先,能讓我們從新的角度審視古代西方人、自然與社會的微妙關系;其次,可以探索西方文化原型,了解西方人思維觀念和文化根源。

一、怪物本質的探究

神話傳說反映的是人類童年時代的思維方式。它把古代人對于自然社會的原始理解象征性的表達出來。《牛津雙語詞典》對“怪物”是這樣解釋的:a monster means an imaginary creature that is very large,ugly and frighting.它強調的是包含丑陋、危險、怪異等等有悖于西方人審美標準的一系列特征。具體來說西方神話怪物與中國一樣都經歷了“萬物有靈―自然崇拜―人本主義”這三個過程。而西方更加注重人本主義,積極認識改造事物,卻受到了大自然等外界的阻撓。而美丑主要是由事物與人的關系決定的,于是,在表達人類共同的情感、意志和愿望的基礎上就出現了對自然物的丑化現象。從原型理論角度來看,文本中猙獰的怪物本質是人類對于自然等阻礙“人”的發展的事物的集體認知和情感丑化的具象化意象。

在揭示怪物的本質后,我們從怪物的形象建構和譜系系統來探求其背后的文化原型。

二、怪物的形態組合性

怪物最初起源于不同部落融合而產生的的圖騰符號。由于對自然態度的變化,人們運用審丑標準在圖騰的基礎上完成對怪物形象的構建。其基本的組合方式包括雜合、夸張和異化等形式。

雜合即將幾種形態組合形成一個奇形怪狀的物體的方式。其主要形式是“人+動物”和“動物+動物”。蛇、獅、龍的身體部位出現的頻率很大。而龍本身也是很多動物的雜合。如喀邁拉是獅頭羊身蛇尾,斯庫拉全身是海蛇和怪物。這證明了它們是在當時環境中人類征服大自然時遇到的強敵。這些映射的原型是自然界中超出人們自身理解的未知的事物。

夸張指代的是西方先民通過設計數量多少、形狀大小的方式來制造奇異的效果的方式。該方法使怪物更為怪異可怖。數目有夸多和夸少兩種。水蛇許德拉有9個蛇頭。提豐有100個會噴火的龍頭。格賴埃三人一體,共用一眼一嘴。形體一般都是巨大的。如:涅墨亞獅子、許德拉都是體形很大。這些都給讀者構建了一個有別于人類和熟知動物特征的奇特怪物。從本質上來說,它們都藝術地反應了自然的強大和人類征服自然的艱巨性。

異化是事物改變本身的特點和功能而呈現出另一種特征的方式。而異能是進過異化異于人類的能力。怪物都有一項過人的本領,而且普通人類很難抵抗。有的是刀槍不入、長生不死、聰明過人或歌聲優美。還有一種是它們具有的奇特的異能。如格萊埃能預知未來,看到墨杜薩會變成石頭。這些無法用邏輯去解釋的怪物反映的是對自然變幻莫測和當時西方還仍未達成戰勝自然的境況。

三、怪物譜系的系統性

怪物譜系以地母蓋亞為起點,由蓋亞子女再與神、人、物結合派生出怪物系統。它可將80%的怪物都歸納到該系統中。還有幾個怪物游離于蓋亞氏系統之外,但它們仍然可以歸宿到“神人物”的結構系統中。庫克羅普斯、哈爾庇埃和哈爾戈斯都是受神派遣完成他們的意志。牛人是神牛和克里特王后的后代。相對于中國神話中的怪物,其譜系系統性遠超過中國神話。

怪物系統發源于地母蓋亞,在作品創作和傳播的父系氏族社會時期,新神譜系得到了普遍心理認可,而先前的體系中的事物因有異于他們思想則受到丑化。人神物的結合產生了新的怪物,且怪物不是受神的派遣,就是被英雄所殺。這些都體現了愿望人對自然既依賴又征服的心理和遠古人類的理想。另外,神居住在天上,它代表的是人類的理想,怪物生長在地上,代表人們在征服自然的過程中受到了挫折,因而受到了丑化。總之,神和英雄是古西方人的理想、意志和愿望,是一種征服自然的“本我”,而當時環境下的古人則因受到自然的制約處在“自我”的生存狀態,怪物則是他們受到挫折和阻撓的具象化外顯。

希臘神話傳說中的怪物就很好詮釋了西方文化中強調人與自然的對立、征服自然的基本特點。而且怪物一直影響著西方文化,也根深于現當代的影視、文學的審美活動。怪物的原型的開掘對于理解古代西方人和西方文化特征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渠道。

參考文獻:

[1]吳愛紅.永不枯竭的源泉――試論希臘神話原型及其對西方文學的影響[J] .內蒙古電大學刊. 2008,(09):60-62

[2]魏光奇:《天人之際:中西文化觀念比較》,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張 巖:《〈山海經〉與古代社會》,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9。

神話傳說范文第5篇

關鍵詞:中國神話;《圣經》;創世故事;異同

世界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話和傳說。其中都蘊含著其民族人民豐富的想象力。最早的中國神話傳說出現在公元前的先秦古籍《山海經》中,它所保存的神話最豐富也最接近古代神話的原貌;而西方文化中的《圣經·舊約》(其中包含有創世紀的故事)是基督教的圣書是世界著名的名著,也是成書于公元前。那個時候,地廣人稀,居民稀少,生產力和知識水平都非常的低下,人們要生存就必須同大自然做斗爭。但人們對周圍的自然現象都一無所知,無法理解,對于風雨雷電、森林大火、日月星辰、四季變化知識感到驚奇,而做不出科學合理的解釋。所以當時的人類只能用想象和借助想象解釋周圍的一切,把自然界變化的動因歸之于神的意志和權力,并把自然想象加以人格化、形象化②。所以這些神話和《圣經》中的故事可以說是當時社會的反應以及人類想要征服自然、了解自然的強烈愿望的體現。

中國神話文化和《圣經》文化都是東西方文明的體現,中國神話和《圣經》也是世界神話故事中的兩顆璀璨的明珠,對東西方的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文會對兩文化中的創世造人故事進行內容和形式上的比較,其中我們會發現很多異曲同工之處和有趣的文化差異。

一、中國神話和《圣經》創世故事的不同點

(一) 創世神的地位不同

《圣經》中由始至終、由頭到尾都只有唯一的一位男性神——上帝。但除了他之外還有眾多的小天使,他們只是上帝意志的執行者,不能稱為神。在《圣經》中上帝是一位有著超自然能力的神,主宰著一切,是宇宙及人間的統治者,其地位之高無人能及,無人撼動。他動輒就懲戒、憤怒,一念之差便可毀滅成千上萬的人的幸福,給一族一方帶來滅頂之災,時時處處顯示著他對宇宙和人類的絕對主宰權和絕對威力和地位。

相反,在中國古代神話中,占主導地位的創世神則多為女性神。尤其是一些少數民族中,創世神多為女性神。如我們所熟知的苗族的女媧、蒙古族的麥德爾、基諾族的阿嫫腰白、瑤族的密洛陀等。這些女神都是身位巨大,本領超群,能造天造地,賦予萬物以生命的圣潔、光輝的女性神的形象。古書《說文解字》中曾記載道:“媧,古之神圣女,化萬物者也。”由此可見女性神在中國神話中地位之高。

(二) 創世神的形象及性格不同

《圣經》中的上帝具有認得形狀、人的性格和人的情感。上帝和人一樣,有喜怒哀樂,品性有正值的一面,也有陰暗的一面。就如夏娃和亞當偷吃了伊甸園的果子后受到了上帝的懲罰體現了上帝的怒。《創世紀》中寫道:“上帝對女人宣判到:‘我要大大增加你懷孕和分娩的痛苦。你將依賴你的丈夫,并且受到他的管制。’”再如后來上帝認為人類世界太過混亂無序,太殘忍,就只留下了挪亞一家及一些動物后發了一場毀滅性的洪水毀掉了其余的人類。這何不體現了其殘忍冷酷的一面。所以說《圣經》中的上帝如人類一樣都擁有普通的情感,但卻擁有著崇高的地位和無限的力量。

中國上古神話中的神則具有同體的特征,其諸神大多是神人同體的形象③。我們熟悉的造人的女性女媧即是一個人頭蛇神的神。《山海經·大荒西經》郭璞注:“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變。”《楚辭·天問》中也有記載:“女媧有體,孰制匠之?”王逸注:“女媧人頭蛇身。”有人曾統計《山海經》中所出現的四百五十多個神中,人形神與非人形神約為一比四,可以看出,中國古代神話中神的形象多為半人半獸。與《圣經》中上帝的品性不同的是,中國創世神話中神都擁有著高尚的品德,不像上帝那樣情緒不定,易爆易怒,稍有不順即會懲罰人類甚至毀滅人類。想創世神中的開天辟地、女媧補天這些故事就充分體現了他們的品性,簡直就是凡人的楷模。他們和人類一同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成為人來的保護神,甚至還有為了人類而獻身的。這邊是另一處中西文化的差異在這些神話故事中的體現。

(三) 創世的方式不同

在創世方式上,中國神話與《圣經》中的差異是非常明顯的。

在《圣經·創世紀》中記載:“上帝說: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上帝說:諸水之間要有蒼穹,將水分為上下。于是創造了蒼穹,把水上下分開……上帝說:水要多多滋養有生命的物,天上要有鳥飛翔。于是就有了魚、鳥等動物。”①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上帝創世造物是何其簡單輕松,所有的一切都是“上帝說”的結果,想要什么不需要自己動手,只需動動嘴皮子,所以的一切即會馬上出現。物質成了神意識的產物。

相比之下,中國的創世神的創世活動則有著許許多多的艱辛和悲壯。從大家熟知的苗族創世神開天辟地來看,《廣博物志》卷九行《五運歷年紀》記載:“之君,蛇身,噓為風雨,吹為雷電,開目為晝,閉目為夜,死后骨節為山林,體為江海,血為淮瀆,毛發為草木。”這個神話故事說明了世界是由吹死化身,身體發膚和骨血氣息皆化作河山草木,日月風云,不僅僅付出了自己的辛勤勞動,甚至是生命創造了人類世界。這種以勞動創世的精神實質在少數民族的創世神話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在中國的傳世神話中,沒有《圣經》創世那般奇幻輕松,一舉一動都是血與汗的流淌,骨與肉的鑄就。這就是中國創世神話的一個重要特點。

(四) 神與人之間的關系不同

之前我就有提過《圣經》中的上帝具有著超自然的能力和至高無上的地位,他住在著世界的一切。他擁有認得性格,易暴躁易憤怒。所以上帝只喜歡人們聽從他,服從他,祈求做他的奴隸,而不愿看到人的智慧與力量超過他。所以,上帝一旦感受到了危機,他甚至會為了維護其統治、尊嚴和地位而懲罰人類甚至毀滅人類。就如《圣經》中記載的兩個故事《伊甸園》和《挪亞方舟》。上帝只因亞當與夏娃偷吃了智慧之果而知善惡是非便將他們逐出伊甸園,讓他們承受種種苦難與毒惡的詛咒。到了后來,上帝認為人類不夠尊重他,便殘忍地發起了一場幾乎將人類和動物全部毀滅的洪水。由此可見,《圣經》中人神地位是不平等的,關系是惡劣的。

中國的創世神擁有高尚的品德,理性的行為,與人有著深厚的感情,神與人之間是和睦、平等的。他們只會幫助人類免受災難與毀滅,與人類共同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是人類的保護神,甚至還有些神為了人類而獻身。《淮南子·覽冥篇》:“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斬鱉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從這里就可以看出中國創世神與人之間關系的融洽和和諧。

二、中國神話和《圣經》創世故事的相似點

中國神話故事和《圣經》故事中的創世故事雖然由于文化歷史的背景原因有一些差異性,但在某些方面也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一)創世之初的環境

《藝文類聚》卷一引《五運歷年紀》中記載道:“天地混沌如雞子,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圣經·創世紀》中記敘:“原始太初,上帝創造了天地,地面一片空虛混沌,淵面黑暗,只有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對比兩故事記載,我們可以發現中國神話和《圣經》故事都認為最初宇宙是一片渾濁,無形無狀,是創世神把它們分成天與地的。

(二)強調了人是由土造出來的

中國神話和《圣經》中都談到了泥土造人。在西方,人們經常把亞當和夏娃當做是人類的始祖,那么他們是怎樣產生的呢?《圣經》中這樣寫道:“上帝用地上的塵土造人,用生氣吹進他的鼻孔里,創造出了有靈的活人,給他起名為亞當。”在中國,人類則是來源于女媧的創造。《風俗通》中記載:“俗說天地開辟,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做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于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土人;貧賤者,引絙人也。”《創世紀》中上帝用泥土造人,中國上古神話中,女媧用黃土造人,他們所用的造人原料是一樣的,都是土。雖然是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文化,可是用泥土創造人類的神話卻是相同的,這一點還是驚人的相似⑤。

(三)流露出了早期人類對自然的恐懼心理

在我們的各種閱讀中,經常能讀到《圣經》中“挪亞方舟”的典故。講的是開天辟地人類誕生后,由于人類的墮落激怒了上帝,上帝就用一場滅頂的洪水來毀滅人類,人類在擁有超能力的上帝面前無計可施。這些巨大的災難都在人類心中留下了恐怖的記憶。中國古代的神話對自然畏懼感也表現得尤為突出。中國神話中的女媧煉石補天,“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水浩洋而不息。”當人類面對洪水這種天災時無能為力,無法與之抗衡,充滿了恐懼,只好求助于天神女媧。女媧重整山河,蒼天得補,四極得正,萬物復原,體現了中國先民們在惡劣的生存條件下對自然的恐懼。所以說,中國神話與《圣經》創世故事中在這方面也是有共性的。

三、 為何中國神話和《圣經》故事會產生這些差異?

要探究《圣經》與中國神話的創世故事為何會有以上的那些差異,我們應該先分析下兩者的文化歷史背景。

(一)《圣經》和中國神話的歷史背景

《圣經》是基督教的經典,源于希伯來文化。想要了解《圣經》的歷史背景,就要先了解希伯來的歷史。古希伯來在歷史上屢被侵犯,長期遭受亡國之痛,其中有一半為猶太人。由于猶太人長期遭到鎮壓和流放,他們不甘心守侮辱和虐待,希望終有一天會有一位救世主來救贖他們。于是便在暗地里秘密傳播著一種思想,即救世主思想,崇拜上帝耶和華,耶和華就是他們的救世主。這就是猶太教。后為宣傳這種思想,進而編寫出了《圣經·舊約》。當時的《圣經·舊約》是作為一種精神信仰,統治者統治人們思想的一種政治武器而出現的,具有極強的宗教目的。盡管《圣經》中的許多故事本身并不具有宗教性質,但都被涂上了一層神秘的宗教色彩。直到后來的基督教,影響之廣無法想象。

同《圣經》的歷史背景相比,我國的神話故事發展就簡單得多。我國最早的神話故事出現在先秦時期,但大多十分零散,不成體系,又沒有專門的神話搜集冊,只是東一段西一段的被記錄在我國古代的各種書志中,保存得并不完整。像關于開天辟地的神話,在史書上就有好幾處。再加上我國擁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創世故事和神,所以中國的神話故事并沒有什么特別突出的,所以對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影響都不大。

(二)的影響

濃厚的也是引起創世故事差異的因素之一。總所周知,西方民眾的氣氛十分之濃厚,其中近70%的人都是信奉基督教,他們相信上帝是萬能的,永恒的,是人類的救世主,是人類的權威。他們每周都會去教堂,去做禮拜,去唱圣歌,去贊美他們的上帝。這一切都是受到基督教思想的影響,更不用說《圣經》中的故事了。

中國古代也有眾多的神話傳說,但對神的崇拜氣氛遠沒有西方那樣濃厚,更談不上形成宗教了。我國是一個自由的國家,但80%的國民都沒有。其中也有部分人有封建迷信的思想,認為有鬼魂神的存在,但也只是進行了祭祀和朝拜而已。所以說,中國神話只是被當做某些創作或欣賞的工具,又或是當時人們美好愿望的表達罷了,沒有什么重大的影響。相比看來,濃厚的也是導致文化差異的原因之一。

四、結語

神話產生的各民族早期人類社會有著相似的自然條件、生活經歷、生產方式及思維方式,這使得《圣經》和中國神話中的創世故事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但迥異的歷史文化背景、所處的自然環境、文明演進過程和方式的不同也使得兩種創世故事中存在些許差異。而正是因為這些差異才使得世界的文化歷史多姿多彩。對這兩種影響深遠的神話故事進行比較和分析,可以進而更好的理解現實中的東西文化差異,出盡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溝通。

[參考文獻]

[1]洪佩奇,洪葉. 圣經故事舊約篇[M]. 南京:鳳凰出版傳媒集團,2010年.

[2]刁瑞珍. 宙斯與女媧——中國神話和希臘神話相似性初探[J]. 陜西教育學院學報,1995年6月第11卷第2期.

[3]李建東. 中國和希臘神話的幾點異同[J].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1994年第21卷第2期.

[4]王群,夏靜. 《圣經》“創世紀”與中國神話“創世說”比較研究. 外語教育,2001年第00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雄市| 陆丰市| 陇西县| 阿拉善左旗| 郁南县| 兴安县| 新巴尔虎左旗| 彩票| 柞水县| 津南区| 敦煌市| 灌阳县| 敖汉旗| 石屏县| 永城市| 乌海市| 遵义县| 邳州市| 杨浦区| 紫阳县| 栖霞市| 油尖旺区| 阳朔县| 荃湾区| 穆棱市| 宜川县| 获嘉县| 壶关县| 承德市| 潮安县| 陵水| 沽源县| 克山县| 昭苏县| 北票市| 江达县| 会东县| 三都| 策勒县| 西华县| 定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