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2018免费版2019,久久国产劲暴∨内射新川,久久久午夜精品福利内容,日韩视频 中文字幕 视频一区

首頁 > 文章中心 > 露天煤礦災害防治

露天煤礦災害防治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露天煤礦災害防治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露天煤礦災害防治

露天煤礦災害防治范文第1篇

一、露天煤礦開采環境問題的治理對策

1選擇合理開采工藝與機械設備露天開采工藝與設備的選擇是露天礦設計中的重要環節,它的合理與否直接影響露天礦的投資成本,露天礦的初期建設以及露天礦的經濟效益。而電能是清潔、環保、廉價的能源,并且目前大型的露天煤礦企業都已經與發電企業進行合并,形成了煤電聯合企業,露天煤礦的一些大型設備,如電鏟、吊斗鏟、輪斗挖掘機、膠帶、排土機等都是以電作為能源。因此,在露天煤礦設計和生產過程中,盡量使用用電設備代替用油設備,優先考慮采用半連續工藝、連續工藝、倒堆工藝等,取代單斗電鏟—汽車運輸的間斷工藝,從而達到降低原油消耗,提高礦山經濟效益,減少汽車尾氣對礦區空氣的影響。

2最大化的回收煤炭資源煤炭作為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如何最大化的回采它是實現高產高效綠色礦山所要解決的問題。為了減少煤炭損失,提高回采率,露天煤礦應采用合理的采煤方法。對于近水平及緩傾斜煤層,應采用頂板拉溝向底板推進的開采方式,并使用傾斜分層,同時配以輔助設備清掃浮煤。對于傾斜和急傾斜煤層,除了采用頂板露煤和水平分層外,還要使用前裝機或者推土機回采三角煤,從而減少煤炭自燃對礦區空氣的影響。

3優化露天礦運輸系統運輸系統作為露天礦核心環節起到了紐帶的作用,通過露天礦的運輸系統可以將采場、排土場、儲煤場聯系起來。運輸系統的優化是將露天礦運輸距離合理化、最小化,從而減少露天礦的運輸費用,提高運輸效率,降低運輸過程中對露天礦環境的影響。露天礦運輸系統優化應按照礦、巖的流向,從運輸系統的總體目標出發,合理選擇運輸線路和運輸工具,綜合考慮運距、運輸方式、運輸時間和運輸費用,以最短的路徑、最少的環節、最快速度和最少的費用組織好礦、巖運輸活動,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4資源綜合利用在露天煤礦開采的過程中產生了許多廢棄的物料,這些廢棄的物料如果不進行合理的利用和處理,將嚴重的影響礦山的環境,因此我們應該把露天開采工程中伴隨產生的廢氣、污水、煤矸石、煤灰等看作資源,發展循環經濟,形成相關產業,變廢為寶。通過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相關循環產業的經濟效益,從而降低露天煤礦開采的成本,減輕露天開采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與破壞,實現真正的綠色開采,使礦山產業可持續化、綠色化。

二、結語

露天煤礦災害防治范文第2篇

關鍵詞:邊坡滑坡,監測,滑坡類型

Abstract: The landslide opencast coal mine is easy to happen, some even caused significant personal property losses. So for the landslid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slope stability and causes of landslide, and the landslide of slope.

Keywords: slope landslide, monitoring, landslide types

中圖分類號:TU45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2095-2104(2012)01-0020-02

前言

皮里青露天煤礦位于新疆伊犁伊寧縣潘精鄉卡拉亞尕齊村境內,是伊犁最大的露天煤礦之一,生產能力90萬噸/年,始建于1995年,建礦以來發生兩次較大面積的滑坡現象(2005年西幫一次,2009年北幫一次),因此結合兩次事故實際治理情況進行分析和學習。

邊坡滑坡是露天煤礦安全生產的重大隱患之一,露天煤礦邊坡的穩定與否,是直接關系到煤礦能否正常生產的重要前提。露天煤礦邊坡研究與治理工作是煤礦技術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邊坡在煤礦的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對安全生產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對邊坡的治理持續時間長,從煤礦開采到結束的整個期間都需要對邊坡進行維護治理。而且隨著礦山開采深度的逐漸增加,露天礦山邊坡的高度、面積等也要大幅度增加,這就加大了對邊坡治理的難度。

一、滑坡類型

(一)順層滑坡

順層滑坡,顧名思義,就是發生滑坡是順著邊坡的方向。一般分為兩種類型,一是沿單一層面的滑坡,造成這種滑坡的原因是滑面傾角大于其內摩擦角,而且坡角切層被挖開。這種滑坡發生時規模較大,且一般是由人為原因引起的。另外一種類型是坐落式平推滑移型滑坡。坐落式平推滑移型滑坡的滑面具有復合形態,主體滑面為巖層滑面,而滑坡后緣為近似的圓弧形。坐落式平推滑移型滑坡的主滑面比較平緩,滑體的滑動變形速度較小。(2005年西幫滑坡就屬于此類)

(二)楔體滑坡

楔形體滑坡的滑動面及切割面均為較大的斷層或軟弱結構面。根據滑坡結構面的數目,可以將楔形體滑坡細分為有兩個結構面組合形成的楔形體和由三個結構面組合形成的楔形體。在第一種楔形滑坡中,滑坡一般沿著兩個結構面的交線方向滑動,且兩個結構同時發生滑坡。第二種楔形滑坡由于是由三個結構面構成,因此在滑坡發生時有多種可能性存在。滑坡可能是沿著三個結構面的交線方向發生雙滑面滑坡,也能是沿著單一結構面傾向滑動的單滑面滑坡。在邊坡中兩種結構面相互交切成楔形失穩體時較易發生楔形滑坡。(2009年北幫就屬于此類)

(三)圓弧滑坡

圓弧滑坡指發生滑坡的滑動面的形狀是弧形狀,這種滑坡類型比較容易發生在土質邊坡、散體結構的破碎巖體或軟弱沉降巖邊坡滑坡中。圓弧滑坡的形成具有一定的過程,也就是說,圓弧滑坡的發生不是一觸即發的,是有時間性的。因此在預防和治理這種滑坡時,往往會有比較充裕的時間讓人們拿出有效的方案。圓弧滑坡一般經歷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坡角蠕動變形,從坡角開始發生滑動。第二階段是經過坡角的滑動變形,滑坡的后緣張裂開始擴張,并且速度越來越快。最后一個階段就是滑坡中部滑床斷裂貫通,整個滑坡面發生滑動。在圓弧滑坡中第一階段發展較慢,坡角的變形需要較長的時間,在后兩個階段發展速度較快,尤其是在后期,圓弧滑坡由于坡角的變形和滑坡后緣的斷裂,速度不斷加快。

(四)傾倒滑坡

傾倒型滑坡與上述三個滑坡的發生方向正好相反,是一種反傾邊坡結構。傾倒型滑坡是在巖石重力作用下巖塊發生移動而產生的倒塌破壞。傾倒型滑坡開始形成時沿著邊坡巖體中的反傾結構面產生錯動,邊坡面形成微細的錯動裂紋,繼而發展為裂縫。隨著巖層層面的進一步錯動使邊坡面的裂縫兩側產生相對的差異變形,并使巖層逐漸向外傾斜直至崩塌。只有在邊坡巖體結構面傾角很陡時,才有可能發生傾倒型滑坡。

(五)復合滑坡

復合型滑坡是上述四種滑坡有兩種以上滑坡同時發生的滑坡。在發生滑坡時,有可能是順層滑坡,同時也是圓弧型滑坡。或者是楔形滑坡,同時又是傾倒型滑坡。當多種滑坡類型同時發生時,對滑坡的預防和治理增加了難度,具有一定的復雜性。

二、滑坡的預防與治理

滑坡的形成原因有很多,有人為原因也有自然原因。在人為原因中,主要是由于在開采過程中,無序開采,施工人員沒有按照施工程序進行規范操作。所以,加強采場邊坡巖體的穩定性,要加強對露天煤礦邊坡的預防和治理。

(一)加強培訓,提高施工人員技術

施工人員的技術對滑坡的預防和治理起到關鍵作用。所以,在施工中要注意對施工人員的技術培訓。在培訓中,要嚴格按照培訓制度執行,并且要加強考核,確保施工人員能夠完全理解該項技術。尤其是在采用新技術的煤礦開采中,要加強施工人員的技術培訓。在培訓中,要重點介紹發生邊坡發生的規則,對不同地質發生滑坡的特點作為重點,以便施工人員能夠在施工中有的放矢。

此外,在培訓中,要努力提高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只有提高了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才能使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中把施工安全謹記在心,在發生滑坡時能夠及時發現,避免滑坡造成更大的損失。

(二)滑坡的監測

露天煤礦邊坡監測是預防邊坡滑坡的重要手段,邊坡監測可以及早發現邊坡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措施,盡可能的減少滑坡帶來的危害。在對邊坡監測,主要對工作幫、非工作幫的邊坡變形、位移等情況進行監測。在監測中,要盡量采用新技術,提高監測質量。在新技術使用時,需要注意最好能夠與舊技術進行參照對比,得出有效的監測質量結果。

(三)邊坡管理

第一,建立健全邊坡管理機構。成立露天礦邊坡管理小組,配備專業技術人員,按期進行邊坡觀測,及時提供觀測數據,每季度作出邊坡監測分析報告,報礦領導及有關部門。把邊坡管理工作納入日常生產管理。

第二,加強現場管理。在邊坡作業時,管理人員要加強巡視,要求施工人員嚴格按照施工程序和操作規范進行施工,對于違反操作規定的人員,要及時處理,并給予一定的處罰。此外,還要對施工人員進行現場培訓,增強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操作規范意識,確保施工的質量,同時也是對施工人員自身安全的保護。

第三,建立一支邊坡維護專業隊伍,加強檢查維修。露天煤礦邊坡,必須對其進行經常性的檢查和維護,用以保證邊坡穩定,防止災害發生。

(四)滑坡防治技術

第一,削坡減重,采用自上而下的清理緩坡措施。緩坡起到了穩定邊坡的作用。(西幫、北幫都采用了削坡減重的方法進行了處理)

第二,抗滑樁加固,采用鋼筋混凝土樁加固邊坡。必要時進行人工放坡,鋪上草皮,植上灌木,砌筑局部擋土墻或者預埋防滑坡的木樁。(西幫采用了抗滑樁加固的方法進行了處理)

第三,控制地下水壓變化,地下水是影響邊坡穩定的重要因素,多數邊坡失穩破壞都是由于地下水的失控所造成。因此,要設置排水網絡,防止地表雨水流入礦坑沖刷邊坡,層理。深凹露天礦要在坑外周圍設置防山洪、防泥石流的阻擋或者疏導的設施。(西幫采用了修建當水墻來控制地下水變化的方法進行了處理)

三、結束語

露天煤礦邊坡治理不僅關系到煤礦的利益,也關系人們的人身安全,所以煤礦管理部門要切實做好邊坡治理工作,預防邊坡滑坡發生。咋愛邊坡滑坡后及時采取措施,將損失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祖國林; 秦生之; 張淑芬 ,露天煤礦滑坡災害與整治 ,地質災害與環境保護,1995年第9期

2、張艷博; 李占金; 康志強 ,露天煤礦滑坡災變機理及控制對策研究 ,中國礦業,2011年第1期

3、翟宏新,露天煤礦開采工藝及設備的新進展,礦山機械,2008年第10期

4、覃輝煌; 周望; 肖中林 ,垂直錨桿式鋼筋砼擋土墻在深凹露天煤礦邊坡滑坡治理中的研究和應用,科技創業月,2013年第1期

5、張艷博; 康志強; 李占金,露天煤礦軟弱層滑坡災變演化數值模擬分析 ,礦業安全與環保,2010年第8期

6、張水生,山西某露天煤礦邊坡滑坡成因及變形機理分析 ,資源環境與工程,2008年第2期

露天煤礦災害防治范文第3篇

【關鍵詞】露天開采 砂巖礦 問題治理

中圖分類號:G812文獻標識碼: A

一、前言

砂巖礦是我國重要工業原料,砂巖礦工業的可持續發展關系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安全。礦產資源的開發造成礦山環境問題嚴重,因露天采礦、開挖和各類廢渣、廢石、尾礦堆置等,直接破壞與侵占大量土地;礦山開發誘發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有增無減;采礦疏排水破壞了地下水系統,井泉干枯,人畜飲水困難。這些都嚴重影響了礦區周圍群眾的正常生活和社會穩定,也使得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工作十分艱巨繁重。

二、礦山地質環境存在的問題

1、占用和破壞大量土地。采礦工業占用和破壞土地,包括采礦活動所占用的土地(如廠房、工業廣場);為采礦服務的交通(公路、鐵路等)設施,采礦生產過程中堆放的大量固體廢棄物所占用的土地等。

2、地質災害頻繁發生。許多礦山在開采過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危害,露天礦山主要表現在:一是露天開采使邊坡改變原有的天然平衡狀態,地面及邊坡開挖影響山體、斜坡穩定,導致巖(土)體變形,誘發崩塌和滑坡等地質災害;二是礦渣隨意堆放,造成超負荷堆放,引起滑坡;三是部分礦山礦渣順溝堆放,遭遇下雨,溝內匯水攜帶大量礦渣形成泥石流。

3、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采礦往往把周圍植被砍伐殆盡,水土流失嚴重,地表喪失或部分喪失了生態功能,造成水土流失、巖石,甚至荒漠化。

4、環境污染。采礦過程中的環境污染主要來源于廢水、粉塵和廢渣。廢水未經達標處理就任意排放,甚至直接排入地表水體中,使土壤或地表水體受到污染。露天礦山生產的各個環節,如穿孔、爆破、鏟裝、運輸、破碎、排土等均產生大量的粉塵,隨風漂浮,彌漫空中,污染大氣,危害人體健康。大量堆存的廢渣占用土地資源,污染生態環境,有些尾礦廢渣中甚至含有重金屬、放射性元素等,對生態環境的危害十分嚴重。

三、露天礦開采環境問題的治理對策

1、區分環境問題歷史舊賬和新賬,從而明確環境恢復治理的主體和責任人。要由目前的礦山企業來承擔歷史遺留的環境問題的治理顯然是不現實的。因此盡早區分歷史舊賬和新賬,是明確環境恢復治理責任、內容、資金來源和實施主體的重要前提。歷史舊賬和新賬的劃分,建議以企業由計劃經濟轉為市場經濟即企業利潤基本上繳國家轉為企業自負盈虧的年份為界。對于歷史舊賬,應主要由政府承擔,主要依靠國家、省市政府投資、組織治理。而新賬必須主要由企業承擔,嚴格執行誰破壞誰治理、誰負責的原則。杭二泥露天礦、海州露天礦這樣的老礦,由于歷史原因造成的環境問題主要由國家、政府承擔治理恢復;而進人市場經濟后由于露天開采引發的新的環境問題則必須由企業承擔,進入企業生產成本,負責治理恢復;而新建礦山則必須從勘察、立項、建設、設計、生產開始就從法制上、管理上明確責任人,并負責到礦山閉坑。確保環境得到恢復和改善。

2、完善、修改的制定包括露天礦開采在內的有關標準、規范,使礦山開采的環境管理和治理具有可操作性、規范,使礦山環境管理和治理具有可操作性、針對性和科學性。實現露天礦開采從勘查、建設、生產、閉坑全過程的管理和監督有法可依。實現露天礦開采環境的改變一破壞一恢復一重建的良性循環。促進可持續發展。這就從源頭避免、減少了環境問題的危害和地質災害的發生。

3、露天砂巖礦建設開采的規劃要充分考慮開采至最終境界可能帶來的環境問題和災變。規劃和設計中要充分考慮不要在可能的環境災變區設計民用與工業建筑。這一條對新建露天砂巖礦是必要的。

4、老的露天砂巖礦,開采已幾十年,造成的環境地質災害已成事實的情況下,防治對策建議遵循兩條原則:一是避讓原則,不要有災害區內布置工程建設和居民建筑,已有的盡量考慮搬遷;二是針對性治理原則,對不宜搬遷的重要設置和建筑,采對針對性治理原則,對不宜搬遷的重要沒置和建筑,采取針對性治理,如加固、屏蔽、采礦回填、邊坡壓腳等。宜進行幾個方案的技術經濟比較,要綜合考慮技術可行性、經濟合理性和安全風險性。

5、在地質環境問題較嚴重的露天礦,建立環境地質監測網站和地質災害預警系統。主要針對已經建設和正在生產的露天煤礦,且環境災變問題已經存在并影響、危害地面建筑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情況下建立。如撫順發電廠及地面興平路等均建有地面變形監測線網,實時監測并預測變形趨勢,為及時采取災害防治措施,避免損失提供依據。

6、對于新建露天砂巖礦,決策者、管理者、采礦者應站在保護生態環境的戰略高度,主動的通過采礦工程活動改善和重建周邊地區的環境。如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礦就做出了有益可喜的成績。通過開露天礦、修水庫、改河道、改變地形和地層層位、調整土壤結構、防止水土流失、復墾種植等,不但避免了環境的惡化,而且通過露天砂巖礦開采,建設一生態環境更好的新礦區。

7、泥石流的防治。惠順石場泥石流的防治措施:主要采取工程防御體系、生物水保防御體系、管理防護體系和管理體系等綜合防御體系。加強對廢石廢土的堆放管理,設排水溝,防止暴雨和地面徑流沖刷、水土流失,改善排水、導洪能力,修筑支擋工程、攔洪等攔擋工程,控制泥石流的固體物質和雨洪徑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

8、土地植被恢復。礦山開采產生新的堆積、挖損地貌,巖石,使原有的地表形態和地貌景觀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破壞了原有的土地資源及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因此,在礦山開采前,首先對破壞場地的表土進行剝離,將表土存放于客土場,待恢復治理時將表土進行回用、平整后實施植被恢復工程。在礦區內進行植被恢復,可大幅度提高礦區的植被覆蓋率,減少水土流失,從而降低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爆發幾率,減少礦山污水對礦區周邊水系的污染,礦區生態環境和地貌景觀可以得到逐步恢復,生態環境質量大幅度改善。

四、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的重要性

礦山環境問題由來已久,但近些年來顯得尤為突出,其根本原因在于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輕環境保護治理的問題。解決礦山環境問題的重要措施就是進行礦山環境治理,通過礦山環境治理,可以恢復土地資源,從而有效解決人地矛盾;可以保護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可以增加就業機會,有利于社會安定團結;可以實現礦業和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礦山環境治理是建設和諧礦山的重要手段。

五、結束語

砂巖礦開采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的任務任重而道遠,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的逐步開展,進一步扼制生態環境的惡化,改善區域生態環境現狀,水資源狀況得到恢復治理,資源的綜合利用率明顯提高,真正實現“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文明、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跨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令第44號《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

露天煤礦災害防治范文第4篇

【關鍵詞】煤礦;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引言

由于地質相對復雜,煤炭開采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地質災害,這些地質災害直接危害礦區居民的生命和財產的安全,地質災害的產生和延續,使人們無法安居樂業,治理災害的工程量巨大,耗資不菲,工期較長。因此,需要及時找出相應的災害治理措施,以免造成更大的災害。

1 煤礦地質災害的特點

群發性,采煤工程破壞地質環境的平衡。引起地質環境的反饋,其反饋行為所導致的災害往往不是孤立的,常在同一煤礦區某一時段集中形成災害群。衍生性,原生環境地質災害還常常衍生一連串的次生災害,形成一系列有成因聯系的災害鏈。例如煤礦生產對環境的影響可分為直接的(通常是長期的)和間接的(通常是短期的),但兩種類型的環境影響結果可以認為是一種連鎖反應。區域性(如下圖所示),就各種災害的內部聯系而言,它們受一定區域性條件控制,如受區域性構造條件、區域性煤系巖性組合特征、區域性煤變質條件、區域性地理條件和區域性氣候條件的控制和影響。因此,在災害時空演化和分布上表現出區域性的特點。發災持續時間的多樣性,煤與瓦斯突出、瓦斯爆炸、煤塵爆炸、礦井突水、頂板冒落等災害,往往具有突發性,發災時間短、強度高,破壞性大。

圖1 地質災害區域特征

不可避免性和可防御性,煤礦環境地質災害是按一定規律、達到一定程度后發生的。在目前技術經濟條件下,乃至今后一定時期內,要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但這些災害又是可以防御的,隨著研究的深入、經驗的積累,依靠科技進步進行預測預報和積極治理,對災害進行控制,減少災害,減輕災害損失是可能的。

2 煤礦地質災害產生原因

2.1 客觀原因

采礦過程,從地殼內部挖出了極為巨大量的礦石和巖石。誠然,不論采礦的手段是鉆采、坑采,還是露天開采,還是液采,實際上都是肢解地殼的機體,過后會留下千瘡百孔的空洞。這就使本來呈自然平衡的地殼,出現了新的不平衡和不諧調,導致了地殼物質的不穩固性。這是誘發礦山地質災害的本質原因。采礦特別是地下采礦必須要排凈礦坑下積水和處理地層漏水,這又造成地下水的不平衡,進而導致地層的不平衡性和不穩定性。

2.2 主觀原因

相當長時期以來,地方和民營小煤礦等如雨后春筍般發展,它們與國營大礦山爭奪資源或單獨或寄生于國營大礦山之上,每個小礦山在大礦山上挖一個洞,宛如一個個瘡疤,極易發生瓦斯泄露和透水等事故。

3 實例分析

3.1 地質災害概況

某煤礦位置屬構造侵蝕中山地形地貌。地質結構簡單,地形起伏較大,構造不發育,在井田區域內未發現崩塌、滑坡、泥石流、潰壩等地質自然災害。礦區所處位置為山區,年降水量1502.2mm,雨量頗豐,多集中在6~9四個月,汛期常會在短時間內形成集中降水,水量較大,是誘發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的主要原因。煤礦在開采過程中,采空區上方的地表可能會出現裂縫或塌陷坑等地質災害,多集中于山體林地內。因此,要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防止地質災害事故發生。

3.2 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3.2.1 加強地質災害排查工作

地質災害防治監測小組負責每月對礦區范圍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組織不少于一次“拉網式”排查;每次大雨過后要臨時增加一次地質災害排查,對排查中發現的隱患由相關科室負責人及時制定防治方案,限期整改并監督落實。每年汛期來臨之際,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安排人員負責礦區范圍內的巡查工作,重點巡查具有潛在重大危害的滑坡和地面塌陷、塌方等可能因暴雨誘發的隱患點。對查出的隱患地點,要設立醒目、永久的警示標志,并及時納入群測群防監測網絡,采取有效的防災減災措施。

3.2.2 認真履行職責,加強制度建設

煤礦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實行統一管理,分工協作的原則,地質災害防治辦公室負責全礦區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各監測人員按照各自職責負責相關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全礦要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各類制度建設,形成全員防災、群測群防、責權分明的地質災害防范機制,盡職盡責,全力以赴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確保礦區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

3.2.3 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

全礦各相關科室負責人要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列入日常重點工作安排,堅持不懈的抓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確保各項防治措施落實到位。建立和完善工作責任制,明確具體責任人,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人。

3.2.4 堅持汛期值班和災情速報制度

在汛期實行地質災害值班制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及成員保持24小時通訊暢通,一旦出現險情領導小組所有成員要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協調、指揮組織搶險人員進行搶險救災和善后處理工作。災情嚴重時,要立即啟動應急救援預案進行搶險救援。同時,按照災情速報制度,迅速上報災情。對發現的地質災害隱患地點,應立即組織應急調查,確認險情,采取措施進行避險和防范。

3.2.5 建立健全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

為切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充分發揮煤礦群測群防網絡體系的監測作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聯系人要配合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切實落實群測群防網絡人員對礦區范圍內各類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嚴密監控工作,嚴格落實地質災害群測群防責任制度,切實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工作。

3.2.6 認真落實各項地質災害治理措施

礦區一旦發生地質災害后,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要嚴格按照已備案的煤礦地質災害應急救援預案,落實治理資金、人員進行地質災害監測,并定期向相關管理部門上報監測數據和資料,切實把地質災害的損失降到最低。

在煤炭開采之前對可能引發的地質災害進行預測是十分重要的環節,對于有可能產生的災害應遵循“以防為主,避讓和治理相結合”的方針。在煤炭開采過程中,對于可能產生地面塌陷及地裂縫等地質災害的煤礦,可采取特殊的開采方法和頂板管理措施,以防止或減少地面塌陷地地裂縫等地質災害的產生,對塌陷的地表隨時進行綜合治理,以恢復和進一步改善礦區環境質量,使治理后的環境比原有環境質量更好。

參考文獻:

[1]翟文杰,鐘以章,姜德錄,王中,李芳.撫順西露天煤礦地質災害預測[J].自然災害學報. 2006(04).

[2]胡炳南.我國煤礦充填開采技術及其發展趨勢[J].煤炭科學技術.2012(11).

(上接第323頁)

(4)分站具有獨立性和兼容性。分站可以顯示及參數設置,可以現場對分站的參數進行設置,并且顯示實測數據,獨立工作而無須其它輔助設備。

(5)軟件具有循環檢測、單點追蹤、定時檢測等各種檢測手段,提供數據的查、改、刪等編輯功能,圖形處理、報表處理等分析手段,且具有水位超限報警、傳感器出水面報警等系統安全運行報警功能。

(6)具有遠程終端顯示及上傳等其它功能。

5 結論

通過該系統的應用,不但免去了繁重的人工計量工序,還大大提高了礦井防治水害方面的科技含量,確保了水情監測數據的時效性、準確性,對礦井各處水文水量情況有了動態掌握,不但為潘謝礦區A組煤的開采提供寶貴的數據,還在預防礦井水害確保礦井安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露天煤礦災害防治范文第5篇

為什么要制定《防治水規定》?

趙鐵錘:《防治水規定》是在現行《礦井水文地質規程》及《煤礦防治水工作條例》(以下簡稱《規程》和《條例》)的基礎上制定的,主要的考慮是適應當前煤礦水害防治工作的新情況、新變化,進一步規范煤礦防治水工作,有效防治礦井水害。一是近年來發生多起重特大水害事故,總結事故教訓,需要對原《規程》和《條例》進行補充;二是隨著煤炭工業的迅速發展,我國不少煤礦已經在湖底下、水庫下、河流下甚至在海底下進行采煤,急需對相關防治水工作作出規定:三是煤礦安全監管監察體制發生了變化,制定《防治水規定》,并提升為部門規章,以利于企業貫徹執行和強化對煤礦防治水的監督檢查。

《防治水規定》有哪些特點?

趙鐵錘:《防治水規定》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對防范重特大水害事故規定更加嚴格。針對近幾年發生的重特大水害事故,《防治水規定》在內容上作出了相應補充和完善。如針對2005年廣東“8.7”水害事故和2007年山東“8.17”水害等暴露出的問題,《防治水規定》中有關條款規定:嚴禁在水體下開采急傾斜煤層;煤礦在雨季要建立巡視檢查制度和停產撤人制度,發現暴雨洪水災害嚴重、可能引發淹井時,必須立即停產撤人,只有在確認隱患已徹底消除后方可恢復生產。

二是對防治老空水害規定更加嚴密。據統計,老空透水事故占煤礦水害事故的80%以上,主要原因是探放水措施不落實、在有透水征兆的情況下仍違規作業。因此,《防治水規定》在總則中就明確規定:煤礦井田內及周邊區域水文地質條件不清的,嚴禁進行采掘活動;礦井有透水征兆時,受水害威脅的區域要立即停止作業,撤出作業人員到安全地點。第五章中對有關探放水設計、施工等作出了具體規定,明確要求井下探放水使用專用的探放水鉆機,嚴禁使用煤電鉆進行探放水。

三是對強化防治水基礎工作作出規定。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劃分、水文地質勘探等工作是礦井搞好防治水的基礎。為此,《防治水規定》專門增加了相應內容,對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劃分及基礎資料、水文地質補充調查與勘探等作出規定,要求礦井編制井田地質報告、建井設計和建井地質報告,并且應當有相應的防治水內容:礦井應當按照規定編制必要的防治水圖件,內容真實可靠,并每半年對圖件內容進行修改完善;礦井防治水基礎臺賬,也要認真收集、整理,實行計算機數據庫管理,并每半年修改完善1次,為防治水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四是減少了有關防治水的行政審批。根據《行政許可法》的有關規定,這次在《防治水規定》中,除水體下采煤留設和變更防隔水煤(巖)柱尺寸須經省級煤炭行業管理部門審查批準后方可進行開采外,對礦井其它水害防治設計等審批,均確定由煤礦企業負責。

《防治水規定》對煤礦防治水原則、專用設備配備、探放水作業隊伍設置以及防治水技術人員配備等有什么規定?

趙鐵錘:煤礦防治水工作應當堅持“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則,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綜合治理措施。水文地質條件復雜和極復雜的礦井,在地面無法查明礦井水文地質條件和充水因素時,必須堅持有掘必探。

煤礦企業、礦井的主要負責人(含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人)是本單位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責任人,總工程師(技術負責人)具體負責防治水的技術管理工作。

煤礦企業、礦井應當按照本單位的水害情況,配備滿足工作需要的防治水專業技術人員,配齊專用探放水設備,建立專門的探放水作業隊伍。

水文地質條件復雜、極復雜的煤礦企業、礦井,還應當設立專門的防治水機構,裝備防治水搶險救災的配套設備。

這次制定的《防治水規定》與以往《規程》和《條例》相比主要增加了哪些內容?

趙鐵錘:主要增加了以下內容:一是增加了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劃分指標。原類型劃分有4項指標,即受采掘破壞或影響的含水層及水體、礦井涌水量、開采受水害影響程度、防治水工作難易程度。而《防治水規定》根據老空水事故多的教訓和有關防治水的調研情況,在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劃分中增加了礦井及周邊老空水分布狀況和礦井突水量兩項指標。二是調整增加防水閘門和水閘墻的規定。根據我國潛水電泵的發展水平,對水文地質條件復雜、極復雜的礦井,井底車場周圍不具備設置防水閘門條件時,可用潛水電泵排水系統代替。井下需要構筑水閘墻的,應當由具備相應資質的單位進行設計,按照設計進行施工、組織竣工驗收,否則不得投入使用。三是增加了有關物理勘探規定。物理勘探已成為重要勘探手段,具有效率高的特點,為此,《防治水規定》有關條款中增加了物理勘探方面的內容,要求采用物探、鉆探等綜合手段查明礦井水文地質條件。四是增加了水體下采煤、礦井水害應急救援、廢棄礦井關閉、露天煤礦防治水以及法律責任等規定。

下一步如何宣傳貫徹落實《防治水規定》?

趙鐵錘:《防治水規定》是做好煤礦防治水工作的一部重要規章。各級煤礦安全監管、煤炭行業管理部門和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及有關單位,特別是煤礦企業都要認真貫徹落實。

要充分發揮媒體作用,大力宣傳《防治水規定》的有關內容。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將組織有關專家編寫《防治水規定》釋義,對相關部門的有關人員以及重點煤礦企業技術負責人進行宣貫培訓。

各級地方煤礦安全監管部門、煤炭行業管理部門和駐各地煤礦安全監察機構要認真組織學習《防治水規定》的內容,全面理解《防治水規定》的含義、熟悉相關規定,提高煤礦安全執法水平。同時要針對轄區內煤礦的實際情況,制定學習培訓方案,結合事故案例,組織對煤礦企業從事防治水工作的有關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進行全面培訓。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南县| 边坝县| 恩施市| 大荔县| 禄劝| 剑阁县| 屏东县| 四平市| 葫芦岛市| 襄樊市| 汤阴县| 正阳县| 禹州市| 利川市| 桐城市| 涞源县| 桑日县| 文登市| 郎溪县| 岱山县| 容城县| 攀枝花市| 赤峰市| 九寨沟县| 黄浦区| 两当县| 巍山| 盐山县| 玉龙| 正宁县| 亚东县| 富平县| 讷河市| 凤冈县| 浦东新区| 福海县| 临漳县| 夏河县| 荆州市| 北安市| 肇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