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煤礦工藝流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明確各功能分區,減少物流、人流交叉明確工業場地內功能分區,可以是場區布局緊湊合理,以減少工業場地占地面積。阜康礦區鼎鑫煤礦工業場地分為場前區、輔助生產區、生產區、選煤廠及風井區。生產區及選煤廠布置靠工業場地東北側,靠近外部公路,減少煤炭運輸長度同時減少場內運煤道路布置以節約煤礦工業場地占地。風井區布置在工業場地南側靠近圍墻布置,由于風井區內瓦斯泵站與其他主要建筑物距離要求較遠,通過將風井區布置在場區角落有利于減少因安全距離要求而引起的工業場地浪費。場前區以及輔助生產區均按集中布置有利于職工工作、生活分離,減少物流、人流交叉,提高場地利用率。
擴大生產協作,采用先進技術在經濟合理的前提下,盡量采用先進技術,選用先進的生產工藝,提高車間單位面積產量指標;盡量采用大傾角皮帶,縮短輸煤走廊長度,以提高場地利用率。煤礦工業場地設計中避免“大而全、小而全”的發展模式,走專業化、協作化及科學化的道路。不重復建設,不重復利用地,已達到節約用地的目的。鼎鑫煤礦地面生產系統考慮井工開采的同時兼顧露天開采。礦井開采的原煤經過篩分洗選后進入儲裝系統,然后直接由汽車裝車外銷。煤礦工業場地西側設置露天來煤受煤坑,露天開采的原煤經受煤坑直接進入上倉皮帶,進入選煤廠進行洗選。地面生產系統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減少繁蕪流程,減少不必要的生產工藝,同時減少重復建設,節約工業場地占地。
充分利用地形,提高用地效率總平面設計中應地制宜發揮用地效能,在避免大規模土方工程的前提下,盡量減少占用土地。充分利用地形、地勢,平面布置中結合生產過程中的工藝流程,利用現狀地形高差減少輸煤走廊長度,以節約工業場地占地。利用工業場地現狀地形臺階裝布置單身宿舍,可以提高單身宿舍采光效果,減少單身宿舍間布置間距。在有壓力管道的車間,利用現狀地形進行分臺布置。如在地勢較低的臺階上布置鍋爐房、污水處理系統,在地勢較高的臺階上布置高位水池,這樣可以利用現有地勢減少壓力管道的敷設,同時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水泵房設置,以減少場地面積。
合理緊湊布置建(構)筑物合理縮小建筑物的間距,雖然可以使建筑物布置緊湊、節約廠區用地,但由于生產、運輸以及防火等要求,一味縮小建筑物間距對于節約用地的效果是不夠的。在無特殊條件限制的情況下,針對同類建筑進行聯合布置對于總平面的經濟性和緊湊性是有特殊的意義。鼎鑫煤礦平面設計中將器材庫與器材棚,壓風機房與制單車間、鍋爐房與配電間等建筑物進行聯合布置,合并成為一個較大的建筑物有利于提高工業場地利用率。廠房的合并除了進行平面方向合并成聯合廠房外,還可以進行豎向方向合并。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自動化高層貨架倉庫的發展和應用已經為減少倉庫占地面積提供無限可能。鼎鑫煤礦中各建筑物盡可能進行多層布置,通過充分利用空間,擴大建筑使用面積,以有效節約用地。
【關鍵詞】 煤礦工人; 塵肺病; 粉塵危害; 防治對策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pneumoconiosis among coal miners in a certain area, and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Method:1398 cases of mine workers in a given area were selected from September 2015 to September 2016,all the workers were conducted medical examination,the clinical data of all workers and pneumoconiosis disease outbreaks were statistical analysed.Result:In the survey,36 workers were detected had pneumoconiosis disease and the rate was 2.58%,tunneling working face call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dust was (8.84±3.24) mg/m3,the total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dust was (16.87±5.27) mg/m3,
pneumoconiosis detection rate was 4.40%,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al face,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oal miners; Pneumoconiosis; Dust hazar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First-author’s address:Institute of Occupational Medicine of Jiangxi,Nanchang 330006,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7.033
塵肺病是常見的職業病,由長期吸入生產性粉塵(灰塵)引起肺組織彌漫性纖維化(瘢痕)所致,可導致咳嗽、咳痰、胸痛等癥狀,嚴重者威脅患者的生命[1-2]。有研究表明,煤礦工人是塵肺病高發人群之一,其防治P鍵在于對癥治療和消除各種危險因素,故分析其現狀對指導防治對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義[3-4]。對此,本研究通過對某地區煤礦工人進行塵肺病職業體檢和職業衛生調查,分析其現狀,探討防治對策,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某地區煤礦工人1398例,男710例,女688例;年齡20~58歲,平均(36.89±12.57)歲;接塵年齡21~28歲,平均(23.89±4.57)歲;工齡1~28年,平均(13.67±5.26)年;掘進場所546例,采煤場所852例;純采煤工182例,主采煤工242例,純掘進工128例,主掘進工214例,混合工632例。所有資料均完整且來源真實可靠。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①男性年齡在18~65歲范圍內,女性年齡在18~60歲范圍內;②無精神病病史或免疫系統、血液系統等嚴重性原發性疾病;③可清晰通過語言、筆錄、行為等方式進行信息傳遞和表達。(2)排除標準:①本次體檢禁忌證者;②拒絕提供完整資料者;③有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嚴重性疾病者。
1.3 方法
1.3.1 儀器 粉塵采樣器(FCY-3T 粉塵采樣器)、電子天平(AEL-200電子分析天平),儀器均經計量部門檢定合格。
1.3.2 調查方法 所有工人均給予職業體檢檢查,根據GBZ188-2014《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有關要求進行在崗期間主要包括內科、五官科常規檢查,后前位X射線高千伏胸片,心電圖,肺功能等檢查(對疑似塵肺病者進行X線胸片檢查),并通過自制調查問卷(主要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工作職位、工作場所、入廠年齡、接塵年齡等)進行一般資料收集,之后對所有作業人員所在工作場所進行粉塵采樣和檢測,主要包括企業一般情況、生產工藝流程、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個人防護用品等職業衛生調查,對不完整或不清晰記錄的問卷進行現場補充或剔除。
1.4 觀察指標 統計分析所有工人的塵肺病檢出情況和兩組塵肺病患者接塵、發病年齡和發病工齡情況,其中塵肺病診斷標準參照《職業病防治法》和《塵肺病的診斷標準》,即X線胸片顯示有大陰影出現,其長徑不小于20 mm,短徑不小于10 mm為Ⅲ期;有總體密集度2級的小陰影,分布范圍≥4個肺區或有總體密集度3級的小陰影為Ⅱ期;有總體密集度1級的小陰影,分布范圍2~3個肺區為Ⅰ期,有總體密集但表現尚不夠1級診斷為疑似患病[5]。
1.5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20.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P
2 結果
2.1 不同工作場所的呼塵和總塵平均濃度及塵肺病檢出情況比較 掘進場所塵肺病24例(4.40%),采煤場所塵肺病為12例(1.41%),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11.835,P
2.2 不同工種的塵肺病檢出、接塵和發病年齡及發病工齡比較 混合工的塵肺病檢出率最高(3.16%),純采煤工的塵肺病檢出率最低(1.10%),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3.1 某地區煤礦工人塵肺病患病的現狀及危險因素 塵肺病是常見的潛伏期較長的慢性職業病之一,煤礦工人長期吸入的粉塵潴留在肺內難以清除,離崗后仍具有較高的發病風險,故如何消除其危險因素對防治該疾病的發生具有重要的價值[6-7]。
3.1.1 粉塵濃度是高危因素之一 粉塵濃度是塵肺病發病的高危因素之一,人體自身雖具有清潔體內粉塵的功能,但在高濃度粉塵工作環境下,粉塵不可被有效清理,從而增加并發的風險[8-10]。由表1可以看出,煤礦工人呼塵和總塵平均濃度與其塵肺病檢出率呈正相關。蔣勝蘭等[11]研究也表明,塵肺病的發病率因粉塵的濃度、防護設施、種類等因素的差異而不同。
3.1.2 工作層面決定粉塵粒子大小及危害程度 本次調查研究結果顯示,掘進工作面的呼塵和總塵平均濃度及塵肺病檢出率明顯高于采煤工作面,這可能是由于采煤過程中煤炭的粉碎度較低,其產生的粉塵粒子較大且分散度也較小,很快即可墜落至地面,被人體吸入的機會少;但在掘進過程中,可能由于其粉碎程度大、分散度大,易使粉塵粒子在空氣中漂浮較長的時間,增加被人體吸入的風險[12]。
3.1.3 工種不同,危險程度不一 由表2可以得知,在不同工種中,混合工的塵肺病檢出率最高(3.16%),純采煤工的塵肺病檢出率最低(1.10%),表明混合工是煤工塵肺防治工作的重點人群。這可能是由于該工種長期駐點于礦井和掘進巷道之間,長期在通風條件較差的井下工作,易使其吸入的粉塵量更多,肺部的粉塵積聚速度也越快,導致其更早、更快病發[13-14]。
3.2 塵肺病防治對策
3.2.1 加強教育 (1)宣傳法律法規,為勞動者提供健康保障,用人單位應履行職業衛生管理義務,加強工人職業衛生教育培訓,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2)宣傳塵肺病知識,加強粉塵作業勞動者職業培訓,宣傳和講解“除塵”“防塵”,提高工人自我防護意識和維權意識,指導個體有效掌握防護用品的佩戴和監管。
3.2.2 健康防護 塵肺病發生后,容易合并呼吸系統相關并發癥,如呼吸系統感染、氣胸、肺結核、肺心病(以感染為主)等,造成肺功能不同程度的損傷,威脅煤礦工人的健康安全和壽命[15-17]。因此,應定期了解工人的患病現狀及趨勢,組織工人行X線等健康檢查項目,及時給予對癥處理,預防疾病惡化,“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18]。領導部門應加強煤礦工人作業場所環境的清潔工作和衛生監督,嚴格落實煤礦工人在崗前、在崗時以及離崗后的健康檢查。
3.2.3 工藝改革 工藝改革、設備更新,是消除粉塵危害的主要途[19]。具體措施如下:(1)加強工作場所通風,通過一定量的風速和風流,可將以氣溶膠形態懸浮呼吸性粉塵稀釋或帶離作業場所,從而有效減少呼吸性粉塵濃度;(2)加強防塵產生的處理和管理,應對防塵用水做凈化處理,使水質達到國家標準,對綜采工作面實施煤體注水,每隔30 m施工一個注水孔、240 t/100 m注水量,對輸水管路進行噴塑等特殊處理,完善礦井灑水防塵管路系統;(3)強化作業產塵點治理,炮掘工作面安裝高壓遠程噴霧和放炮自動噴霧、采煤機前后滾筒安裝負壓二次降塵器、支架安裝追機遙控自動噴霧、綜掘工作面使用綜掘機除塵系統等,同時在礦井主要進風巷安裝自動凈化水幕和旋轉噴霧、在大巷安裝噴淋系統和地噴水幕、皮帶落煤點安裝封閉防塵罩等,以實現快速高效降塵目的[20]。
此外,還可以取得相關公益機構的幫助,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力量,加大企業在防治措施上的執行力度和自覺性,從而達到有效控制煤V工人塵肺病發生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麗江,劉軍,路寶利,等.粉塵作業人員診斷為觀察對象后隨訪情況調查[J].中國職業醫學,2014,41(1):113-114.
[2]唐華.痰熱清注射液治療煤工塵肺病合并肺部感染療效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9):2083-2084.
[3]高磊,李爽,陳星,等.2015年天津市河東區重點職業病職業健康風險評估[J].職業與健康,2016,32(18):2478-2480,2484.
[4]李小萍,麥志丹,梁啟榮,等.錫冶煉工粉塵職業危害調查[J].中國工業醫學雜志,2013,26(4):246-249.
[5]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GBZ 70-2009塵肺病診斷標準[S].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
[6]秦克江,葉紹色,王力珩,等.廣西省粉塵作業者職業健康檢查塵肺病漏診分析[J].環境與職業醫學,2015,32(4):347-350.
[7]常杰,杭小平,魏彩娥,等.塵肺病相關致病因素及防治對策的調查研究[J].中國衛生工程學,2008,7(1):50-51.
[8]周旋,殷紅,陳海蓮,等.1367例粉塵作業人員塵肺病現況調查[J].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2014,32(10):752-753.
[9]許海濤,夏雪,張少華,等.萊蕪市某礦13年間煤炭產量、粉塵濃度與塵肺病關系[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07,10(1):94-95.
[10]曲艷芳,金杰,溫吉慶.大連市歷年粉塵濃度變化與塵肺發病情況分析[J].中國工業醫學雜志,2001,14(5):314-316.
[11]蔣勝蘭,臧永志,蔣宇.煤礦煤工塵肺發病特征及防控措施的探討[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2):152-153.
[12]蘇楠,張國勇,馬二強,等.綜合防塵系統在綜掘工作面的應用[J].中州煤炭,2016,38(12):35-38,68.
[13]趙智慧.某煤礦114例不同工種塵肺病例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9,25(6):659-660.
[14]張建芳,孫治平,奚定虎,等.年齡、工種及接塵工齡對煤工塵肺肺部感染的影響[J].職業與健康,2007,23(20):1807-1809.
[15]范紅敏,袁聚祥,徐應軍,等.某礦業集團1107例塵肺患者合并結核調查[J].中國職業醫學,2007,34(5):386-388.
[16]韓靜茵,王淑娟,賈仰民,等.塵肺合并肺部感染者高敏C反應蛋白與肺動脈壓相關性的研究[J].浙江預防醫學,2014,26(11):1093-1095.
[17]金莉華,王Z[.72例塵肺患者并發肺心病情況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6,54(17):84-86.
[18]蒲新明,白鷗.塵肺病防治的研究概況[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09,12(9):1464-1466.
[19]潘海瑛,施衛興,湯葉花,等.2000-2014年上海市奉賢區塵肺病發病情況[J].職業與健康,2015,31(15):2040-2043.
關鍵詞:綜采工藝;設備;綜采設備;技術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7.074
0 引言
我國上世紀首先出現整套的綜采設備,逐漸提高煤礦綜采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煤礦生產效率,先進的生產設備是煤礦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目前我國煤礦開采工藝和管理水平逐漸完善,但有些問題亟待提高。本文通過煤礦綜采工藝技術進行分析,就技術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為提高煤礦企業的經濟效益進行簡單分析。
1 我國綜采技術的現狀
煤礦綜采技術的廣泛應用改變了煤礦原有的經營模式,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煤礦綜采技術逐漸實現了綜采技術在操作中的應用,形成集中化生產模式,提高了操作面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方式,為企業帶來較大的經濟效益。當第一套綜采設備投入使用后,煤礦的高產高效生產技術也不斷提升,我國也成功研制出符合自身國情的全套綜采設備,是我國煤礦行業前進了一大步。盡管我國綜采技術在實際作業中取得很好的成績,但與發達國家有很大的差距,特別是在綜采技術方面存在很多的問題,我國綜采設備的壽命遠遠不及發達國家,我國傳統的綜采設備可靠性差,成套綜合能力薄弱,在采煤設備的運用上也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國煤礦地質條件環境復雜多變,綜采技術在煤礦開采中存在很多限制,伴隨社會經濟和煤炭行業的不斷發展,我國煤礦開采根據煤層的不同厚度選擇合適的綜采工藝,但目前我國綜采工藝的設備的功能差,使用過程中設備零件出現嚴重磨損,使用壽命短,但大部分設備的零件都是從國外進行進口的,損害的零件更換需要等待時間長,進而耽誤工期;另外我國復雜的地質條件導致不同的煤層和斷面,煤層和斷面對煤層的開采也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我國需要根據目前綜采藝術的現狀,對綜采工藝進行分析。
2 煤礦的綜采工藝和設備
(1)我國煤礦開采技術隨著科技的進步不斷提高,煤礦企業在開采中根據不同煤層的地質情況對煤礦開采的作業面進行尺寸測量,常見的綜采工藝主要分為復雜煤層工作面的開采環境和地質條件穩定及狀態良好的煤層的開采;針對復雜煤層工作面的開采工作需要特定的綜采工藝進行,通常采用短壁綜合機械開采技術,短壁綜合機械開采技術是一種應用廣泛的綜采工藝,在復雜煤層或惡劣環境下的開采使用形狀不規則的煤層機械化開采,該技術的采煤工作面短而采用后退式開采,主要運行模式是利用雙滾筒采煤機的旋轉次序決定采煤機的工作模式,因此在開采中需要根據煤層的具體情況決定采煤機的開采深度,短壁綜合機械化設備的輕型化設備利于運輸,對提高煤礦開采效率有很大的幫助。在井下地質條件頂板狀態良好和斷層少的煤層,綜采工藝采用技術適用于開采面較長的工作面中的長壁綜采技術,長壁綜合設備開采時需要配備兩臺及以上采煤機,把中間巷道作為運輸巷道,與短壁綜合機械設備相比,長壁綜合機械化設備開采工作面較長,可以減少開采操作面因為復雜工序帶來的影響,增加單刀切割可有效提高煤礦產量,因此煤礦企業要提高煤礦產量和生產效率首選在煤礦工作面長度的選擇上首選合理的長度,可以有效的達到高產高效的目的。
(2)綜采工藝設備是煤礦開采的關鍵,先進的技術水平可以直接影響到煤礦開采的效率和質量,我國作為煤礦開采的大國,目前采用的主要設備有電牽引采煤機、大型刮板輸送機、液壓支架等,根據煤礦開采技術的復雜性要求設備具有功率大、設備先進的能力才能適應。根據綜采技術用途的不同設備主要分為端頭支護設備、刮板輸送機和巷道內使用的破碎機等設備,可以大大滿足煤礦開采需要,提高生產效率和產量。在煤礦開采中綜采設備對資金投入較大,設備損耗較大,而現代的采煤工藝功率大、技術先進當一旦出現故障,會導致煤礦開采陷入無法開采的地步,對設備的保養維修時一種很大的資金投入,因此要保證綜采工作的正常運行需要加大對設備的維護投入。
3 煤礦綜采工藝流程及工作模式
煤礦綜采技術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在煤層相對穩定的頂板下進行可以將采煤機切煤、裝煤和運輸一體化進行,根據現場煤層厚薄程度和工作面長短不同選定合適的綜采技術,根據作業過程中的實際情況設計綜采工藝流程、裝運煤的方式進行作業;部分煤礦采用三班倒或兩班倒制度進行,運用這種工作模式可以提高工作面的工作效率,配合工作人員所負責的工作職責不同,進行工作細分從而提高煤礦綜采的效率和安全性。綜采工作的模式主要分為采煤設備、刮板輸送機等設備,在操作中按照安全生產的操作流程進行,結合實際情況需要根據滾筒直徑、機身高度等數據制定設備的參數并確定煤層厚薄等方面支架的類型。我國薄煤層覆蓋廣泛,每個煤礦礦區都有多個薄煤層,針對較薄煤層可以采用滾筒采煤機和刮板輸送機整套完成,而厚煤層產量高,是我國主要的經濟發展區,因此在進行綜采設計時,要保證設備安裝后的運輸能力,操作人員的人身安全,設備操作是否規范和管理的完善性都是安全操作的重點;在煤層特厚的區域,采用綜采放頂煤技術,該技術的廣泛應用可以提高礦井的開采產量。煤礦采煤設計的原則是受采動影響,采動影響主要表現在地表移動和變形,首先要考慮地表移動的程度,選擇采煤方法的原則是資源的回收,運用降低回采的措施減少回采的損害,堅持減輕體力勞動的原則,體現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為實現礦井高效集中化生產前提是提高綜采工作面的單產,達到一礦一面的集中化生產,實現綜采工作面以有效開機效率為目標,增加工作面的出煤電,提高綜采設備的可靠性,減少工作時間,提高經濟效益。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煤礦開采技術的不斷進步,煤礦企業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企業競爭力才能使得企業立于不敗之地,動力來源于創新,新形勢下的煤礦企業不僅要在管理模式上有所改變,在開采工藝上也要開拓眼界,引進先進工藝和設備提高企業競爭力,結合企業本身進行工藝方面的創新,提高企業競爭力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王月旺.淺談煤礦綜采工藝技術[J].能源與節能,2016(08).
【關鍵詞】場地整平;煤礦;平面設計
工廠總平面布置是新型礦井設計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處于新型礦井設計總攬全局的地位,它涉及到城市規劃、礦井工藝、交通運輸、建筑美學、工程地質、氣象環保等專業學科,目的是將礦井各系統組成科學合理的有機整體,形成生產流程簡捷、物料運輸順暢、平面布局緊湊、空間利用有效、環境綠化優美的現代化工廠。礦井總平面創新設計的原則是:節約集約用地;統一規劃,分步實施,遠近兼顧,創造可持續發展空間;平面布局緊湊、功能分區科學合理,工藝流程順捷;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場地條件,以節省投資;優化工廠運輸系統,降低工廠運營費用,減少能源消耗;綠化廠區,保護生態環境,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1 新型礦井設計中的創造空間
實踐表明,絕大部分礦井的擴建規模超越了最初的規劃,有的老礦井由于預留發展空間不足,多次擴建,拆小建大,擴大幾倍,造成總體布置不合理,功能分區混亂,增加了設計和施工難度。針對這些實際情況,總圖設計宜采用“統一規劃、分步實施、近期為主、遠近兼顧”的建設模式。
2 新型礦井設計中的節約用地
按照《礦井工廠設計規范》(GB50295-1999)要求,近20年來,礦井建設項目在節約用地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以下是節約用地的幾點措施和看法。礦井規模大型化。建一個大型礦井比建小型礦井單位占地面積要小得多,規模大型化是在保證產能前提下有效降低礦井單位占地面積和總占地面積的主要途徑。裝備大型化、工藝流程先進化。這是礦井規模大型化的關鍵。可在很大程度上壓縮工藝單元的空間,使主廠房有條件實現聯合布置,從根本上節約用地。運輸方式的變化。以前我國礦井的運輸多以鐵路方式為主,廠內鐵路的布置不可避免地在總圖上產生三角形的空隙地帶,用地面積較大。近年來,隨著礦井分布密度的改變及公路運輸業的發展,物料運輸主要采用膠帶機、道路和管道等方式,各主要生產單元可以按工藝流程布置,使廠區更加緊湊,從而減少了占地面積。聯合、集中布置工藝車間,提高一體化程度。聯合布置是指不同主要生產工藝車間聯合布置在一起,既縮短運輸距離,節省能源,又節約用地;集中布置是指將工廠中分立的建構筑物盡可能地集中,以減少占地。露天化布置。在滿足生產可靠的前提下,盡量使廠房采用露天化布置,既可減少占地面積,又大幅度降低土建投資。立體化布置。將設備、設施通過豎向發展減少平面占地。亦即將相當一部分設施“住進高樓”,從而大大節省用地。
在廠址選擇階段應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有關規定,盡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充分利用山坡地、劣地、荒地建廠。合理確定通道寬度。礦井的通道寬度主要考慮道路、管線、排水溝、發展預留等因素,在設計中應予以統一規劃。避免管線曲折迂回,以最小的通道寬度滿足生產需要。輔助生產設施社會化。隨著社會的發展,礦井的輔助生產設施、公用工程設施、生活福利設施都可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施工場地統一規劃。總體布署中應在建設用地范圍內統一規劃施工場地,嚴格控制修建臨時設施,合理利用下期工程和物料儲存場作為臨時施工場地,避免施工場地的位置影響主車間的建設,拆了又建;離主車間距離較遠,增加了施工成本;超出了征地范圍,占用了耕地。通過采取以上措施的工程實踐表明,只要在總平面設計中做到與時俱進、積極創新,就可達到節約土地的目的。
3 新型礦井平面布局
礦區總平面布置是礦井總體規劃的核心,目的是將礦井各系統組成科學合理的有機整體,形成生產流程簡捷、物料運輸順暢、平面布局緊湊、空間利用有效的現代化工廠。因此需根據廠址的地形、地質、氣象、運輸、周邊環境等條件,結合工藝流程要求,揚長避短,優化設計,力求廠區工程量最小化和綜合效益最大化。統計2000年以后新建礦井建設場地85%以上為山坡地。山坡、荒地建廠雖可節約耕地,但由于其坡度陡、高差大、寬度受局限,設計中應充分利用場地地形條件,采用高臺段階梯式布置,合理確定豎向標高,以降低施工和生產成本,縮短物料運輸距離。該方法對同類建筑設計亦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運輸系統在工廠總平面布置及工藝流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美國規劃專家J.A.Tompkins指出:據估計,在制造業中,總經營費用的20%~50%是物料搬運費用。優良的平面布置可使這一費用至少減少10%~30%。工廠總平面是將來最重要的領域之一和加速生產率提高的決定性因素。礦井運輸系統的占地一般約占全廠總面積的1/4~1/3,包括鐵路運輸、汽車運輸及膠帶運輸。鐵路運輸作為一種長距離運輸方式,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前是礦井的主要運輸方式。隨著交通運輸業的蓬勃發展和礦井分布密度的改變,汽車運輸及膠帶運輸逐步成為主要的運輸方式。汽車運輸具有初期投資少、布置靈活、管理方便等優越性,但其活動頻率高、運營費用大,易對環境產生廢氣、噪音、粉塵污染,因此在總平面設計中做好汽車車流規劃至關重要。總平面設計中應按如下原則進行汽車車流規劃:運輸車流盡量集中布置在廠外公路一側,以減少對工廠環境的干擾;進出車流應最大限度地靠近裝車點、卸車點,縮短在工廠內的停留時間;保證進出廠的主要重車車流在道路右側順向行駛,減少交織點,避免交叉;對于流量或運量較大的應規劃好裝卸作業場地和線路,盡量不倒車,以加快通行速度。
4 結束語
膠帶運輸具有運營費用低、安全、可靠、環保等特點,是礦井廠內物料運輸的主要輸送方式。廠內膠帶輸送,因其低運營成本成為礦井廠內的物料運輸的主要輸送方式,但受到爬坡能力的限制,其長度往往影響總平面布置的緊湊。因此在設計中應利用臺段壓縮輸送長度,減少轉運點,以降低投資、節省電耗;盡量將膠帶傍依建構筑物集中布置,以減少有效占地面積。為減少廠區的粉塵和噪音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應對廠區進行適當的綠化美化。不同的綠化主體采用不同的綠化方式,以達到阻塵、抗煙、降噪的效果,使廠區綠化與外在環境相協調。
參考文獻:
1.1課程定位、性質和作用
《電氣控制與PLC》是高職礦山機電專業的必修專業課。按照礦山機電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結合煤礦企業的機電技術員、高級礦井維修電工和采煤機司機等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能力需求,按崗設課;課程目標是培養能夠從事基于PLC控制的電氣設備系統的安裝、調試、操作、維護、維修和技術改進等工作崗位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1.2課程設計理念與思路的改革
本課程采取“理實一體、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課程建設理念與思路,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采取與煤礦行業企業合作,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模塊項目開發與設計,充分體現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的要求。采取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方式,使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一體化培養。校企合作的途徑一是與煤炭生產企業合作,二是與煤礦機械設備生產企業合作。利用先修課程《專業認識實習》到煤礦企業生產現場進行專業認識實習的契機,引領學生參觀基于PLC控制的煤礦機械自動化系統,通過感性認識煤礦工藝流程、PLC控制系統的結構、組成,觀察工作原理與操作,調研和統計礦山機電專業技術人員對煤礦自動化控制系統需要掌握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2教學內容的改革
2.1教學內容的選取
根據煤礦企業完成高級礦井維修電工等職業崗位實際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具有針對性和適用性地選取教學內容,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結合煤礦現場采用PLC控制和變頻調速技術的設備,如礦山采掘、提升運輸、大型排水設備、智能調度控制系統等,引入有關煤礦電氣控制與PLC編程實訓項目促進學生掌握煤礦機械PLC自動化系統的新技術應用情況,從而推動課程教學大綱的改革,使教學大綱內容更加貼近煤礦生產一線職業崗位能力培養需要。認真分析煤碳生產工藝流程和煤礦機械自動化設備的控制特點,提煉出PLC在煤礦自動化系統的應用場合和工藝控制上的異同,適用的公共內容必須介紹,而不同設備、不同工藝邏輯動作和被控參量另需針對性地從編程和應用上區別介紹。
2.2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
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規律,分階段地培養學生職業能力。隨著礦山機電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工學結合、政校企合作和頂崗實習的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落實,本課程在校企合作的良好平臺支撐下,以高級礦井維修電工或電氣工程師的真實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組織教學內容,設計學習性工作任務。在先導課程《專業認識實訓》時引導學生對煤礦一線的PLC控制系統與應用先進行感性認識;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先介紹實訓裝置結構、PLC的組成、工作原理等基礎知識;到介紹編程指令和進行PLC編程實例訓練時,直接到THPFSM型實訓裝置上進行通用基礎編程能力實訓,教學做結合,使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相得益彰;到PLC綜合技能實訓時,結合煤礦PLC自動控制系統,合理設計實訓、實習等教學環節,借助校企合作平臺,項目任務驅動引領學生模塊化設計或應用煤礦企業的PLC自動化系統。
2.3課程表現形式-教材及相關資料
優先選用國家級高職高專適用教材,結合實際與煤礦企業合作編寫工學結合特色教材,制作圖文音并茂的多媒體課件或借助網絡教學資源進行理論知識介紹,避免枯燥的文字說明;選取煤礦企業PLC自動化控制案例和實訓實習項目,為學生營造職業能力訓練氛圍和條件;建立健全習題庫、學習指南等教學相關教學資料,豐富學生業余自學PLC課程的資源。
3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
隨著國家對高職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強,各高職院校紛紛新建了PLC實習基地和整齊美觀的PLC實訓實驗臺,標準的連接線和插孔,學生在實訓操作時確實安全、可靠、方便、快捷,但如果僅僅局限于實驗臺標準化的面板插接、調式電氣控制線路,學生到實際工作崗位對真實電器元件進行電氣接線的能力往往會下降。為了提高實驗實訓教學效果,需要雙師型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深入認識實驗臺面板內的電器元件銘牌、電氣接線情況等。
3.1教學模式設計的改革
任課教師需精心設計不同教學模塊的理論教學模式和實驗實訓教學模式,需充分認識到高職專業按崗設課、按需辦學,需要高度重視學生在校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針對先導課程實習、本課程實習、頂崗實習、畢業實習等不同學習階段,采取工學交替、任務驅動、模塊化項目導向、教學做一體化、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等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
3.2教學方法的運用
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特點,靈活運用煤礦典型的PLC控制系統進行案例分析、分組討論、角色扮演、啟發引導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樂于實踐,提高教、學效果。
3.3教學手段-信息技術的運用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建立虛擬基于PLC控制的仿真教學環境,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3.4網絡教學環境-網絡教學資源和硬件環境
豐富課程網絡教學資源,使硬件環境能夠支撐網絡課程的正常運行,并能有效共享。課程網站應提供有該門課程的課件、案例、習題、實訓實習項目、學習指南等教學相關資料。建立課程整體設計介紹錄像,并附相應文字說明,建設課程教學錄像或微課程錄像。
4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