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入學教育對大學生德育的啟示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凡是接受過正規高等教育的人,都能體會到入學教育的作用和意義。入學教育是新生在大學時期最先接受的教育內容,是高等學校各方面教育工作的阿基米德之點。柏拉圖在《理想國》論述兒童教育時,寫到:蘇:你知道,凡事開頭最重要。特別是生物在幼小柔嫩的階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他塑成什么型式,就能塑成什么型式。阿:一點不錯?!K:……先入為主,早年接受的見解總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更改的。因此我們要特別注意,為了培養美德,兒童們最初聽到的應該是最優美高尚的故事。阿:是的,很有道理。但是如果人家要我們明確說出這些故事指的哪些?我們該舉出哪些來呢?柏拉圖提出“先入為主”的教育理念,并強調教育內容的正面選擇。生物學有“特異性免疫理論”,“特異性免疫是后天形成的,是生物在生活過程中由于接觸病原微生物等抗原而獲得的一種免疫力。意思是生物機體由于接觸了有害物質而以后對這種有害物質有了抵抗能力?!笔苊庖呃碚搯⑹?入學教育內容也應采用反面事例和教訓,以引起學生的防范意識。生物理論預防的是身體的疾病,入學教育針對的是思想的問題。在入學教育過程中,教育者對新生在以后大學生活過程中有可能發生的問題,尤其是容易出現、對學生損害較大的問題對學生講解。學生對這類問題有了心理準備,以后遇到時就有了應對的能力,也增強了挫折耐力。甚至有的學生在類似問題的情景中,由于提前接受了有關知識,便有能力把導致問題發生的各因素導向有利的方面發展,而避免問題的惡化。入學教育工作會在學生心理上起到先入為主的作用,發揮類似生物特異性免疫的作用,使新生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對某些問題具備了“特異免疫性”,避免問題的發生。即使這些問題一旦發生,心理的挫折耐力也足以承受,從而有利于健康的心理素質的形成。挫折耐力對人的發展是很重要的?!按煺勰土姷娜瞬粌H能經受起挫折的打擊和壓力,較少有強烈情緒的困擾,而且能積極地改善挫折情景?!煺勰土θ醯娜?往往對挫折過分敏感,即使受到輕微的壓力或打擊也感到難以忍受,并容易長期為不良情緒所困擾,乃至出現心理和行為失常?!编囆∑皆浿赋?“中國的事情能不能辦好,社會主義和改革開放能不能堅持,經濟能不能快一點發展起來,國家能不能長治久安,從一定意義上說,關鍵在人?!毙率兰o新階段,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的同時,也作出了人才強國的重大戰略決策。大學是人才的搖籃,是為國家培養高素質、優秀人才的基地。黨中央在重視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特別強調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此,黨中央在2004年專門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中關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則有六項。第一項強調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皥猿纸虝c育人相結合。學校教育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人才培養作為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教育擺在首要位置?!钡诙棌娬{了學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性?!皥猿纸逃c自我教育相結合。既要充分發揮學校教師、黨團組織的教育引導作用,又要充分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他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边@兩項原則正是入學教育的主要精神。入學教育是高等學校學生各方面教育工作的起始點,主要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礎與開始。入學教育工作的目的就是保證教育方向,引導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入學教育的作用和意義可以從兩個方面概括。個體化方面,主要是為個體的成才創造內部環境。入學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大學生因應試教育導致的中小學階段德育的不足,可以說是高中甚至初中階段德育缺課和不足的補課;入學教育能讓新生迅速熟悉環境,適應環境,為獨立生活和進一步接受各項教育打下基礎;入學教育讓新生對大學的學習規律、學習方法、學習結果等有初步認識,為大學的研究型學習作好心理準備;入學教育還能讓學生意識到人際關系的重要性,形成正確的人際交往觀,具備合作的意識;入學教育讓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結合社會、自己、家庭等情況確定奮斗目標。在社會化方面,入學教育工作有利于院風、系風的形成,有利于學院、系部、班級集體的穩定與發展,為個體的成長、發展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這也是入學教育的最高目標。
二、入學教育的規律
(一)入學教育的時間性
入學教育實質是對學生進行德育,而德育有自己的規律,它必須有一個過程?!暗掠^程是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教導下,學生主動地積極地進行道德認識和道德實踐,逐步提高自我修養能力、形成社會主義的品德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入學教育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可見入學教育在新生開學后的短短幾天里就了結是不符合教育規律的。但入學教育又是特殊的教育,進行的時間過長又是不合適的。從入學教育的特點以及新生的心理特點來看,入學教育貫穿于學制的第一學期是比較符合實際的。目前的入學教育現狀決定了它是一個比較長期、反復的過程。在入學教育中,學生的思想應該接受的是學校有意識的影響。但是,在目前由于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員的素質還不是很高、意識還不是很強,入學教育的內容、方式比較陳舊,入學教育的保障措施不到位,入學教育處于三不管地帶等原因,這種有意識的影響強度是不夠的。同時,新生在入學初,接受得最多的是老生的經驗介紹,外界的傳聞等無意識的影響,這些影響有些是積極的,起著支持、配合和補充學校入學教育的作用;有些可能是消極的,對學校的入學教育進行分向、削弱甚至抵消。這種影響的多樣性、多重性決定了入學教育要達致應有的效果不可能是短短幾天、做幾次報告、讀讀規章制度就能完成的,而需要經歷一個螺旋式或波浪式上升而又曲折的過程。新生的特點也決定了入學教育是比較長期、反復的過程。入學之初,新生的判斷力非常弱,心理承受力不強,期望比較高,非常容易錯誤地感知事物。新生是經過十幾年中小學應試教育初入大學校門的“大學生”。他們身份是大學生,但是,他們的學識、道德修養、是非判斷力、處理認識問題的能力、人際交往等的內涵還是一個高中生。新生的身份與其應有的內涵就形成了一對矛盾,矛盾運動的結果是新生尋求內涵積累,要求量變達到質變以與現在的身份相符合,從而更適應大學的自然、人文環境。入學教育的任務就是引導學生提高素質,積累“內涵”的量,促進其質變。而事物從量變到質變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新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質的形成發展具有可塑性和雙向性的特點。一方面,影響入學教育的因素紛雜多樣,另一方面,學生本身思想幼稚單純,心理脆弱敏感,是非辨別能力不高,易受感情的支配與好奇心的驅使,以致對各種影響往往不加選擇地接受,容易隨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入學教育具有長期性及復雜性。
(二)入學教育的實施者
入學教育的實施者應該是有經驗的教師。入學教育是教育活動的一種。構成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敖逃墙逃哂心康挠幸庾R地向受教育者傳授人類生產斗爭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的活動,教育者是教育活動的主導者,目的性是教育活動的一個重要特征?!苯逃呤潜WC教育活動成敗的關鍵,離開了教育者及其有目的的活動,也就不存在教育活動?!按髮W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主體是學校黨政干部隊伍和共青團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哲學社會科學課教師,輔導員和班主任。”而入學教育的教育者以及第一責任者應該是輔導員。在入學教育中,輔導員對大一新生施加有意識的教育影響,要把學院、系部、輔導員對大一新生在政治思想、道德修養、生活學習、人際交往、規章制度等方面的要求轉化為學生的個體素質。施加教育影響后,學院的具體要求成為學生的共性,形成校風;系部、輔導員的具體要求則成為學生的個性,形成系風。新生在輔導員的正確引導下,內部思想矛盾運動轉化,這是輔導員的一項重要工作。有些高校讓高年級學生對新生進行入學教育或讓新生自己進行入學教育,這一觀念是不正確的。入學教育不是一個物理過程,更象一個生命由小到大的生物發育過程,入學教育的內容是這個生命長大所需要的營養,入學教育的形式與教育的效果(也可以說是輔導員的素質)決定著營養的吸收、消化程度。而這一切與學生的內部需要、動機、認識、情感等因素發生聯系就會形成相應的行為習慣,但是這還要經過受教育者對自己所接受的教育影響與要求做出的反應與自己已有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狀態之間從不一致到一致,從不和諧到和諧的矛盾運動過程———正確引導學生內部思想矛盾運動與轉化。這些矛盾有屬于認識方面的,有屬于反映不同社會關系方面的,也有心理機能方面的。入學教育作為矛盾的一個方面促使學生對原有的素質不斷進行否定、肯定、認同、排斥、調整和發展,向著教育要求的方向進行轉化,實現矛盾的解決,達到平衡與和諧。這種外部要求與原有的水平(差距)之間的轉化和發展是學生素質提高的動力,也是入學教育的目的。輔導員對這種矛盾運動的促進和引導就是入學教育的過程。“當別人并不做我們希望他們做的事情或者以不服從為威脅時,我們最意識需要控制他們,也最意識到用以控制他們的各種影響?!边@個過程必須有高素質、有經驗的專門人才來完成。否則,我們雖然可以把馬引到水邊,但卻不能迫使馬飲水。
(三)入學教育應遵循的原則
入學教育是一項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意見》中關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是入學教育應該首先遵循的最高原則。入學教育也是一種德育活動,德育原則也是它必須遵循的。入學教育又是一項特殊的教育活動,它有自己獨特的規律。在進行入學教育時,還要思路開闊,注意以下幾個原則:
(1)不同階段進行不同內容的教育,有些重要的內容如安全教育、網絡教育等要在不同階段反復進行。
(2)入學教育內容要滿足新生的心理需求,符合新生的心理接受規律。
(3)對入學教育內容要深入分析,以理服人,切忌硬性規定和強迫。
(4)入學教育要實事求是,切忌虛假宣傳。入學教育內容對新生將來的發展是比較重要的,入學教育內容不應該只是規章制度的學習,形式也不應該只是照本宣科。入學教育的內容應與時俱進,有時代特色,形式應靈活多樣,不拘一格。
三、入學教育的現狀、存在的問題與原因
總書記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為本理念的生動體現,也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舉措?!蹦壳?各高校入學教育的現狀與入學教育的作用、要求是不相適應的。也不符合“以人為本”的理念。與整個學制相比,幾乎所有的高等學校安排的新生入學教育時間非常短暫。高等學校安排的入學教育時間往往是開學后的幾天,最長的時間也不超過一周,而且要穿插在學生軍訓間隙進行。軍訓教育遮蔽了入學教育,致使入學教育長期被忽視或作為應付。入學教育與軍訓教育是不同的教育范疇,有不同的教學內容、方法、要求、主客體等教育規律,應區別對待。高校入學教育與軍訓教育安排在一起或穿插進行,多種原因導致很多學院重視軍訓,以軍訓為主,淡化了入學教育。而且軍訓教育事務繁忙,輔導員與軍訓教官很難協調對學生分別進行軍訓教育與入學教育,最后只好犧牲入學教育。新生的入學教育形式單一,內容枯燥,外來消極影響嚴重。目前,高校的入學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演變成了制度教育,是單一宣講《學生手冊》。另外,新生接受的“入學教育”渠道主要是:“自我感知”、“老生講解”、“外界傳聞”、“學院宣傳”等,內容五花八門,信息互相矛盾。導致新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遭受的多是困惑與盲從,不利于心理健康。目前的入學教育形式、內容不符合新生的心理發展規律,不能解決新生心理需求的問題,很難在新生以后的生活、學習中形成心理上的先入為主。此外,目前的入學教育政策性太強,有強制性、懲罰性、限制性。沒有以人為本,更不涉及人性教育,導致學生在以后思想上不能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很難形成健全的人格。“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是:……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而目前的入學教育與《意見》中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是相悖的。造成目前入學教育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理論與實踐嚴重脫離。專職德育教師有豐富的德育理論,但是沒有學生工作實踐經驗。他們不能在入學教育階段發揮政治思想教育作用。德育理論課教師平時只講授“兩課”,沒有管理學生的經驗,更不做學生的入學教育工作,也就沒有入學教育的實踐。輔導員有學生管理的實踐,但是缺乏系統德育、心理學理論,有些輔導員甚至不懂教育理論。輔導員具體負責管理學生,入學教育工作也基本由他們來做。但是,輔導員很多是兼職輔導員,以教學為重,不愿意也不屑研究入學教育的規律;專職輔導員也多是非教育學專業出身,沒有系統的教育理論。二是高校在學生工作研究方面投入很少甚至不投入。原因是多方面的,從社會方面來說,學生工作的研究沒人重視,更難在科研上立項。學生工作者地位低下,出路比較少,也就很少有人安心從事這個職業。從個人方面來說,很少有人愿意把學生工作當作一項事業,多數人把做學生工作當作一個跳板。三是入學教育在教育學體系中沒有學術地位,也就沒有教育專家來研究。這三方面的原因導致目前高校入學教育形式單一,內容枯燥,沒有專門的教育理論,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四、入學教育的探索
為了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有效進行,學校的學生管理部門以及學生工作者應該探索新形勢下的入學教育。入學教育應該在內容、形式以及實施者等方面改進。重點應該是入學教育的內容。首先,要對學生介紹學院的管理機制,重點是學生管理機制。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是學生德育工作的三個方面。入學教育工作要有效進行,必須給新生講清楚學院的管理機制,尤其是學生管理機制,確立各層管理者的地位,管理育人才能順利進行。也只有講清楚學院的管理機制,尤其是學生管理機制,新生才能在入學初的復雜環境中善于分辨而不至于盲從,學院、系的有關精神才能得以貫徹。一般要給新生講清楚院系學生工作管理機構、社團的設置以及隸屬關系、權限范圍。讓學生明白自己處于管理網絡中的地位,應該直接服從哪個部門的命令,間接服從哪些部門命令,這在入學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要對學生進行生存常識方面的教育。新生一般對學院、系的自然、人文環境不熟悉,缺乏安全感,心態不穩定,心理復雜,對新生進行生存常識方面的教育是必須的。要介紹學院內部以及周邊的人文環境,有條件的要帶領他們參觀并講解;召開師生見面會、迎新會,讓新生認識系的領導、教師以及學生會干部;學習分辨是非、善惡,以防上當受騙;學習應付校園暴力,保護自己;學習識別真假商品等;有困難或生病,知道如何處理;進行安全常識的教育包括人身安全、食品衛生安全、交通安全、財產安全、網絡安全、交友安全等;正確處理各種關系,包括師生間的、學生間的等,學會與人合作;同樣要進行法制教育和校園規章制度的教育,讓學生明白只有遵守國家法律和學院的規章制度才能保證自己生存質量。再次,要對新生進行就業形勢教育,結合院系情況進行專業思想教育,重點是專業學習的教育。對新生正確地詳細地介紹院系情況,給院系正確定位。是國家管理還是地方管理,學院的規劃和面積,圖書館的藏書和研究所情況,實驗室及設備情況,系部、專業設置情況,院校師資情況,在校學生情況和對外交流情況。系部的教學、實驗室設施,師資詳細情況,本專業培養目標、發展方向、掌握技能、適用范圍,同本專業對口或相關行業部門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本專業學生專升本、考研究(博士)生情況,本專業分配情況(學生提前了解就業形勢對他們在校甚至將來在社會的發展是有利的。)就業競爭在一定程度上是信息的競爭,誰掌握的信息量大,誰的就業思路、視野就開闊。如在畢業前夕掌握就業信息,就可在就業競爭中取得主動權,不失時機地選擇自己的位置;如在平時就掌握,可在日常的專業學習中調整努力的方向,使自己在將來處于主動。所以在新生的入學教育中,就可對新生進行某些就業信息的教育,這些工作雖然對學生的近期就業無多大作用,但是可以讓學生有種緊迫感,促進其在學校的學習和發展。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對學生詳細、準確介紹本(系)專業與其它高校相比,優勢、差距、缺陷(課程設置、科研、實驗動手能力等方面)在哪里,讓學生了解這些,有助于日后準確地進行專業知識、技能的教育,也可讓學生知己知彼,彌補缺失,消減差距。最后,要讓新生正確認識、理解自己置身于校園的一些現象和反差。反差有:學業上,以前是佼佼者,到了高校后可能默默無聞;處境上,以前素質比較好、能力比較強,是班級甚至學校的寵兒,同學都圍著自己,現在可能很普通,可能受冷落等等?,F象有:貧富差距大的現象;學生經商現象;考試作弊現象;辦事托關系現象等等。以前,他們可能很少關注國家、社會甚至有關“人生”的問題,現在學習任務輕松了,人際交往與社會實踐多了,有了更多時間和機會來觀察思考這些問題,對許多現象可能不理解。有必要教育新生給自己正確定位,認清自己,這樣會減少心理失落感,培育健康的心理素質。對于“反差”要教育新生正確認識事物發展的規律。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事物會呈現不同的發展速度,個人的發展出現階段性的高潮或低潮是非常正常的,只要我們找到對環境不適應的原因,努力調整自己,就會跟上發展的步伐。對于“現象”要教育學生正確認識“人性”與“人格”的關系,每個人的“人性”都有缺點,是不完善的。由于“人性”的弱點,所以有的人“人格”扭曲是正常的。入學教育的內容隨著高校改革和社會的發展會有很大的變化,入學教育的形式和方法要緊緊圍繞施教內容,兩者達到和諧和統一才能達致最佳教育效果。入學教育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研究的深入與細化,必將會形成自己的理論。教育工作者要重視入學教育的研究,一方面,幫助學生迅速適應大學生活、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一方面,把握時機加強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讓大學生真正成為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才。
作者:朱勇單位:山東省濰坊學院教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