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石油工程監督人才發展現狀與對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分析了中國石油工程監督人才發展的現狀,針對當前監督人才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制定合理的監督培養目標、建立科學的監督培養方式、創建完善的監督考評體系等監督人才培養對策;同時提出了增加工程監督崗位設置、加強工程監督隊伍建設、強化工程監督職業資格管理、實施工程監督信息化管理等監督人才管理對策。
關鍵詞石油工程監督;監督人才;監督培養;監督職業資格
1石油工程監督人才發展的現狀
近年來,中國石油勘探與生產工程監督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石油工程監督隊伍不斷壯大,已成為石油勘探開發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管理領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油田公司實施石油勘探生產工程監督管理是確保工程項目質量、生產安全和生產成本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提高工程技術水平、提高石油公司效益和加快勘探開發生產步伐的必要措施[1]。隨著勘探與開發的不斷深入,面臨的形勢是勘探目標日益復雜,向復雜地區和深部地層發展,開發工作難度越來越大;工程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海外勘探、開發業務快速發展,工作量成倍增長。新的發展形勢對現場工程監督的技術水平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和更高的要求。隨著新《安全生產法》和新《環境保護法》的實施,國家對環境保護的力度不斷加大,現場工程監督被賦予了更多的安全環保職責,工程監督在石油勘探與生產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監督自身能力和整體水平不能完全滿足其所承擔的日益增加的勘探與生產質量和安全環保監督工作要求[2-3]。監督人才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和挑戰包括:
1.1監督人員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據2014年數據統計,持有中國石油股份公司有效工程監督證件人數近萬人,其中初級監督約6300人,中級監督約3200人,高級監督約40人。2014年中石油各油田現場監督持初級證的比例將近70%,而持中級證的比例僅接近30%。中級監督數量僅為初級監督數量的一半,中級監督人員數量遠不能滿足現場生產的需要。隨著超深井、欠平衡井、大斜度井等復雜井、特殊工藝井比例逐年加大和新技術的應用,對監督人員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夠承擔日費制、高難復雜類型項目的監督少,致使部分項目因監督能力不足而無力發現安全隱患,增加了項目風險。目前,大多數工程監督的技術水平和業務能力處于中低管理層面,僅停留在項目的施工階段,不參與工程設計的審查等環節,距高素質、復合型技術人才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
1.2監督人員來源缺乏,后備監督人才接替困難
國外大的石油公司均設有工程監督崗位,從業人員將監督工作作為終身職業,不僅有良好的職業晉升通道,而且能夠吸引大批優秀技術人才的加入。與之相對,中國石油人事崗位序列管理中未設置工程監督崗位,對從業人員的職業生涯及監督行業的長遠發展有較大影響。監督工作職業發展方向不明確,很多有技術、有經驗、懂管理的優秀人才,尤其是現場監督人才,不愿加入到監督隊伍中來。現場監督人員整體年齡偏大,嚴重影響油田監督的選拔錄用和監督行業的長遠發展。如何吸引優秀人才加入監督隊伍和培養后備監督人才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1.3監督人才流失嚴重
在持有中國石油股份公司有效工程監督證件人數中,持證上崗人員約7800人,約占持有效證件人員的80%。由于各種原因已出現將近20%的人員不再從事現場監督工作,其中包括退休、轉崗和一些在中石油之外油田服務人員。監督人員的流失嚴重影響工程監督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監督工作的持續穩定發展。工程監督崗位待遇普遍較低是造成監督人員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自2003年以來,監督人員待遇基本沒有變化,與其所承擔的責任與起到的作用不相符。監督人員待遇低的現狀影響了其積極性的發揮,造成了一些監督人員不愿意從事現場監督工作而改為從事其他職業,高水平的監督人才選擇到待遇更好的企業工作。同時,外聘監督人員臨時性強,培訓和管理不統一且不規范,也造成了監督人員的流失。
1.4監督工作和學習信息化平臺建設不完善
現場監督工作手段單一,主要依靠肉眼觀察、口頭詢問來進行監督工作,對現場工作缺乏必要的檢驗、取證及檢測手段。監督工作主要靠經驗進行定性檢查,與科學監督、定量監督還有較大差距。同時,油田監督管理部門與現場監督人員的溝通僅僅依靠電話溝通,信息傳遞不暢,缺乏后臺專家技術支持系統,不能充分發揮對現場的指導作用。現場監督工作的性質決定了監督人員單兵作戰、分散監督、連續作業的工作模式,監督人員集中交流和學習的機會較少,監督水平參差不齊。監督的日常學習渠道僅限于書本,無法滿足特殊事故復雜處理、新技術、新工藝實施等技術的要求。
2工程監督人才的培養對策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工程監督隊伍是實施工程監督管理體制的首要基礎,是勘探與生產工程項目順利實施的重要保障。監督人才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制定合理的監督培養目標、建立科學的監督培養方式、創建完善的監督考評體系等[4]。
2.1制定合理的監督培養目標
分析監督崗位需求、制定人才培養目標是監督人才培養的首要環節。崗位需求包括生產任務需求、工作業務需求、員工發展需求3個方面。根據中國石油各油田及海外區塊當年的勘探與生產任務以及現場監督人員情況,制定各專業的監督需求計劃,包括需求專業、需求級別及需求數量。根據現場監督崗位的工作內容、技術和能力要求、工作環境等,對崗位需求按業務類別進行歸類,包括專業技術、操作技能、管理技能、人際交流、合同管理、心理健康等,確定各個級別和專業的監督業務需求內容。根據監督人員的專業背景、知識結構、技能狀況、個性與專長、年齡結構、職業發展目標等內容,確定與員工自身特點和發展目標相適應的需求內容。在監督崗位需求分析的基礎上,制定合理的監督培養目標。對于初級監督的培養應側重于知識、技能和經驗傳授;對于中高級監督的培養應重點突出油田公司的發展戰略、監督工作理念、工作思路、項目管理、人際溝通、領導藝術和新技術應用等。
2.2建立科學的監督培養方式
在石油院校增設石油勘探開發工程監督管理課程,講授勘探開發工程項目監督管理理論與實踐等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加強監督職業教育。對于新入職的石油員工,可以實施師徒制、輪崗制等培養方式,使其迅速成長起來。通過安排有較高技術水平和較好職業道德的老員工擔任指導老師,幫助新員工迅速進入工作角色,并傳授工作經驗,避免走彎路。通過在現場不同的崗位工作和鍛煉,豐富新員工的知識和技能。對于具有一定石油現場工作經驗的新員工或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老員工,可通過參加監督培訓獲取監督從業資格。監督培訓是不斷提高監督人才技術水平和現場監督能力的關鍵環節和培養方式。2015年6月,初級監督培訓統一收歸中國石油集團公司組織,由中國石油股份公司勘探與生產工程監督中心具體實施。中、高級監督培訓一直由勘探與生產工程監督中心負責,經過多年的運行,已建立形成科學的培訓體系,并成為中國石油集團公司的品牌培訓課程[5]。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開發監督培訓和學習網絡課程,為監督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建立監督移動互聯網交流平臺,方便監督進行技術交流,實現監督資源共享。
2.3創建完善的監督考評體系
完善的監督考評體系包括資格培訓考試、業績考核和資格復核。監督資格培訓考試是監督獲取從業資格的必經環節,考試內容既要包括對專業技術水平的筆試,也要包括對現場技能應用測試的應變面試。通過監督資格培訓考試,嚴把監督資格的準入關。監督業績考核是對現場監督的工作情況和績效進行的考核。建立監督年度績效考核和激勵機制,制定監督業績考核標準,每年對監督的業績進行考核,處罰不合格監督,獎勵優秀監督,充分調動監督人員工作的積極性,不斷增強監督人員工作的責任心。加強現場監督的技術水平進行的復核,測試現場監督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促使現場監督在專業技術上精益求精、水平不斷提高。通過定期資格復核,淘汰不合格監督,優化監督隊伍,提升監督隊伍整體素質。
3工程監督人才的管理對策
為充分發揮現場工程監督人才作用,進一步加強勘探與生產工程監督管理實效,應努力推動監督人才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和信息化。
3.1增加工程監督崗位設置
在人事崗位序列管理中,增設工程監督崗位,為監督建立良好的職業晉升通道和職業發展規劃。通過監督崗位設置,強化監督職業發展目標,讓監督視其為終身職業,有利于吸引大批優秀技術人才加入。
3.2加強工程監督隊伍建設
監督隊伍建設應堅持遵循“從嚴管理、優中選優”的原則,在監督人才“選、育、留”3個環節采取有效措施。在監督的聘用上,堅持推薦、考試和試用三結合,細化能力、素質要求,嚴格執行監督管理部門既定的選聘程序,優選監督人才,持續改進監督隊伍的整體素質。要求新入職的石油員工深入油田現場,通過培訓、鍛煉、實踐培養后備監督,培育優質、穩定的監督資源。通過事業留人、待遇留人使作為現場監督管理的優秀監督數量保持在相對合理的水平。
3.3強化工程監督職業資格管理
工程監督職業資格管理是工程監督管理工作的核心,包括崗位設置、分級管理、注冊管理、持證上崗管理等,是影響工程監督職業生涯發展和監督工作開展的關鍵因素。著力做好職業資格管理工作將有效推進工程監督管理持續穩健的全面提升。工程監督職業資格實施分級管理。工程監督職業資格實施初級監督、中級監督、高級監督三級管理,低級別資格者不能上崗高于其資格要求的工作崗位。工程監督職業資格實施注冊管理。取得資格證書者應在規定期限內按照有關要求辦理注冊,一般每兩年注冊一次。逾期未經注冊的工程監督,應注銷其工程監督資格,并禁止從事監督工作。工程監督實施持證上崗制度。已經聘任在崗、但未取得相應級別職業資格的監督,各單位應進行強化培訓,限期取得職業資格。在規定時間內未能取得職業資格者應調離相關工作崗位。應杜絕無證監督上崗,降低工程風險。
3.4實施工程監督信息化管理
當今互聯網新媒體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應實施和加強工程監督生產和人力資源信息化管理。各油田應搭建監督生產信息管理系統,開發監督生產管理移動應用程序,建立后臺專家技術支持系統,實現監督信息及時傳送,提高信息傳遞速率和準確率,使得上級有關部門能在第一時間掌握現場的工作動態,為油田現場生產提供技術支持,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建立工程監督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對中國石油工程監督實行統一管理,初步實現了監督人力資源管理的專業化、規范化和信息化。若將監督人力資源信息與監督生產信息相關聯,則可實時查詢監督人員聘用、上崗、工作狀態,為監督注冊和考核提供依據,實現全部監督信息的動態跟蹤與管理。
4結束語
工程監督人才是監督行業發展的基礎,其技術水平和綜合素質是保證現場監督質量的關鍵。通過制定和實施科學的工程監督人才培養和管理對策,增強監督人員的責任感,提升監督人員的業務能力,促進監督工作的穩步提升和長遠發展,為石油勘探開發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提供可靠保障。
參考文獻:
[1]高志強,滕新興.深化監督管理完善監督職能推動監督健康持續發展[J].石油工業技術監督,2012,28(10):1-4.
[2]高志強,劉先濤,趙智勇.石油勘探開發工程項目監督管理理論研究與實踐[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6.
[3]廖成銳.國內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工程鉆井監督發展對策探討[J].石油工業技術監督,2012,28(1):18-20.
[4]吳虹,高振果.勘探與生產工程監督能力素質模型探討[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21(5):69-72.
[5]高振果,吳虹,黃赤,等.培訓項目策劃與管理[J].石油工業技術監督,2010,26(12):9-12.
作者:張紹輝 楊姝 包永玲 高魁旭 李海軍 單位: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