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性健康知識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目的:分析綜合性性健康教育對在校大學生性健康知識認知的影響。方法:將2018年在校選修健康教育課的166名大二學生作為調查對象,發放大學生性健康知識調查問卷,采用匿名自填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給予綜合性性健康教育干預半年后進行第二次調查問卷,比較綜合性性健康教育干預前后大學生性健康知識是否存在差異性。結果:干預后大學生對生殖健康知識的認知程度較干預前明顯提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大學生對預防性傳播性疾病方法有效性的認知較干預前明顯改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大學生對避孕方法有效性的認知較干預前明顯改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綜合性性健康教育對提高大學生性健康知識認知水平效果顯著,對提高大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減少不安全性行為或意外妊娠,減少性傳播性疾病的危害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性健康;大學生;綜合性性健康教育;調查問卷
高校大學生已經成年,他們是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是引領社會進步的主力軍,因此保護大學生的身心健康至關重要,有關大學生的生殖健康問題也是中國公共衛生的重要部分[1]。而且,大量的研究表明,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大學生對待婚前性行為,持肯定態度的比率呈現上升趨勢,并隨著年級的增高,性行為發生率及性伙伴數也隨著增多[2~3],而大學生總體的避孕知識偏低、安全性行為知識缺乏[4],故加強大學生性健康知識健康教育、減少非意愿妊娠和性傳播性疾病的威脅顯得十分必要。因此,本研究擬通過對在校大學生進行綜合性性健康教育的干預,以分析綜合性性健康教育對提高大學生性健康知識認知水平,用以保護學生的生殖健康,減少不安全性行為和非意愿妊娠,減少艾滋病和其他性傳播疾病危害的作用。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將2018年在校選修健康教育課的大二學生166名作為調查對象,年齡18~22歲,平均年齡(20.73!3.92)歲,對其發放大學生性健康知識調查問卷,采用匿名自填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問卷的內容包括基本情況,對非意愿妊娠和性傳播性疾病的認知,生殖健康知識,對性傳播疾病和性行為的看法、避孕方法的有效性等。干預前發放調查問卷166份,獲得有效問卷158份,基線調查有效問卷回收率95.18%。之后通過選修課、微信宣傳、專題講座、門診咨詢等為期半年的綜合性干預,干預后發放調查問卷160份,獲得有效問卷142份,干預后有效調查問卷回收率88.75%。
1.2綜合性性健康教育干預措施。使用微信、舉辦相關的專題講座、婦科門診咨詢、健康教育授課等作為干預措施,宣教內容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傳播性疾病及其預防、艾滋病的相關知識、避孕、意外妊娠及其流產的危害和優生優育等。于綜合性性健康教育干預半年后進行第二次調查問卷,內容包括生殖健康知識,預防性傳播性疾病方法有效性調查,安全套、避孕藥等避孕方法的有效性調查。
1.3評估指標。比較綜合性性健康教育干預前、后大學生性健康知識是否存在差異性。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生殖健康知識的認知。干預后大學生對生殖健康知識的認知程度較干預前明顯提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對預防性傳播性疾病方法有效性的認知。干預后大學生對預防性傳播性疾病方法有效性的認知較干預前明顯改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對避孕方法有效性的認知。干預后大學生對對避孕方法有效性的認知較干預前明顯改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3.1綜合性干預后大學生對性健康知識水平明顯提高。本研究前期的《大學生性健康知識調查問卷調查問卷(一)》顯示大二的學生有過性性行為的只有17/158(10.76%),但多數大學生對婚前性行為持寬容態度。在本研究中,我們通過給予綜合性性健康教育的干預,分析了干預前后大學生對性健康知識、預防性傳播性疾病的有效性、避孕方法的有效性之間的差異性,結果發現,干預后大學生對生殖健康知識的認知程度較干預前明顯提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綜合性健康干預后調查的142名大學生中,大學生對避孕方法的有效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避孕套能預防性病和艾滋病的知曉率由調查前的62.66%提高為97.18%,但是仍有18.31%大學生認為口服避孕藥對于預防性傳播性疾病有一定效果,有13.38%大學生認為體外射精對預防性傳播性疾病有一定效果。
3.2在高校開展性性健康教育的意義和針對性。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大學生對待婚前性行為,持肯定態度的比率呈現上升趨勢,并隨著年級的增高,性行為發生率及性伙伴數也隨著增多,而大學生總體的避孕知識偏低、安全性行為知識缺乏[5]。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的調查發現,性教育有助于推遲首次性交時間,并能夠保護性活躍的年輕人免受艾滋病或其他性傳播性疾病的危害,有助于讓他們更好的自律和保護自己[6~7]。據調查報道,瑞士青少年懷孕及分娩率明顯低于其他歐洲國家,但是瑞士青少年第一次性經歷年齡與其他國家并無差別,懷孕及分娩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瑞士國內的學校性教育工作已經有很長歷史[8]。但是,據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調查,青少年從學校獲得性知識的比例不到30%[9]。郭靖等[10]在北京市大學生中調查發現:不同性別及年級大學生獲取性及避孕知識途徑依次為:互聯網、同學和朋友、電視和雜志、廣告傳單、教授課程,排在前3位的均為“非正規”途徑,89.78%的學生認為有必要在學校開展相關健康教育,并希望通過講座,授課等“正規”途徑獲取性及避孕知識。因此,給予在校大學生適宜的性健康教育,對提高生殖健康知識、避孕認知水平是極為重要的。本研究通過給予綜合性性健康教育的干預,分析了干預前后大學生對性健康知識、預防性傳播性疾病的有效性、避孕方法的有效性之間的差異性,結果發現,干預后大學生生殖健康知識的認知程度較干預前明顯提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大學生對預防性病有效性的認知較干預前明顯改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大學生對對避孕方法有效性的認知較干預前明顯改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性健康教育綜合性干預可行、有效,能提高大學生性健康知識認知水平,減少不安全性行為或非意愿妊娠,減少性傳播疾病的危害,減少大學生因此產生的醫療費用及由疾病帶來的心理壓力。綜上所述,綜合性性健康教育對提高大學生性健康知識認知水平效果顯著,對提高大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減少不安全性行為或意外妊娠,性傳播性疾病的危害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在高校推廣,但還要進一步加強性傳播性疾病的預防,在教學內容中要相應改善教學內容,強調除了避孕套,其他的避孕措施,不能預防性傳播性疾病。
作者:阮月嫦 陳增麗 丁淑瑾 陳學英 劉冰 單位:天河區五山街華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華南理工大學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