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語文教學中體驗式學習設(shè)計管窺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創(chuàng)設(shè)特定情境,加深學生體驗
生1:我覺得整首歌就似一封書信。師:那你能說說你聽出了哪些書信的個事呢?生1:稱呼、問候、正文、祝語、結(jié)尾,還要署名,寫上日期。師:哪為同學再來談談?生2:這首歌讓我強烈地感受到了出門在外的游子對家中親人的深深思念。作者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孤單、寂寞知情自不必說,而此時格外惦記的是家中的父母、兄妹,想象著親人的團聚。一首劉德華的《回家真好》已不知不覺在我耳邊響起,回家的感覺真好......生3:我更想到了《常回家看看》,在外工作、生活的兒女,對父母的牽掛和依戀交織成天下游子們共同的心愿和心聲。生4:的卻,歌詞中流漏出很強的思鄉(xiāng)思親之情,但愿想,在家的父母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他們對兒子思念,也不絕不比兒子對他們的思念少。古詩不是有云“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嗎?師:大家談得都很不錯,尤其是能從游子的思親感受到父母的思子。在通訊尚不發(fā)達的年代,書信無疑成了溝通兩地相思情感的最好使者。著名的翻譯家——傅雷,在其長子傅聰留學海外時,就在一封封家書中為兒子排憂解難,傳達著自己的惦念之情。寫得多了,經(jīng)過整理,一部《傅雷家書》就誕生了。今天我們就來閱讀其中的兩封,感受一下那份牽掛!案例中,用李春波唱的歌曲《一封家書》設(shè)置情境,倒入新科,十分巧妙。首先,這首歌曲學生十分熟悉,能使他們立刻產(chǎn)生共鳴,擁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其次,歌曲本身是用書信格式寫的,學生在聽歌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復習了寫信的格式,比教師直接幫助他們“溫故”效果要好。更重要的是教師喚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由《一封家書》聯(lián)想到劉德華的《回家真好》、陳紅的《常回家看看》等歌曲,由出門在外的游資對親人的思念感受到在家的父母對外出子女的無限牽掛。情境的設(shè)置,不但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了知識,更是他們產(chǎn)生了富有個性的體驗,談出了自己獨特的感受,為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奠定了基礎(chǔ)。
二、組織交流討論,讓學生在不同意見的碰撞中提升自己的體驗
課堂交流是最常用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但傳統(tǒng)的課堂交流一般只停留在“交流”上,學生往往是各說各的,缺少必要的交鋒和碰撞。閱讀體驗不僅有一個價值標準,還有深刻度、真切度的標準,沒有相互的交鋒,其結(jié)果是,怎樣的體驗更深刻、更貼切,就沒有區(qū)分,沒有比較,學生在交流中得不到反思,體驗得不到提升,所得就不大。因此,體驗性課堂教學不僅要重視組織體驗,還應當注重引導反思。如何組織有效的課堂交流,如何引導學生在交流中不斷反思,這是教師設(shè)計體驗式教學必須予以關(guān)注的。【案例七中】《夸父逐日》教學片段師:在古代神話中,夸父是一位善于奔跑的巨人,在本文中,你讀到的夸父是個怎樣的人呢?生1:他是一個不自量力的人,居然想追趕太陽。生2:不對,我覺得他是個堅持不懈、勇敢探索的人。雖然后來他因口渴而死,但是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師:兩位同學的意見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到底誰的意見更有道理呢?本文選自《山海經(jīng)》,是一部神話作品。古代神話故事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是表現(xiàn)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和決心,如大家比較熟悉的《精衛(wèi)鎮(zhèn)海》《女媧造人》等。大家再來讀讀課文,看作者對夸父是肯定的,還是諷刺的。(讀完課文,大部分學生的意見是,課文中的夸父敢于與日競走,居然一直追到太陽落山的地方,雖然死了,但死的悲壯,說明他是個具有超人力量的英雄,作者對他是肯定的,于是第二種意見漸漸占了上風。)師:課文結(jié)尾寫,夸父死后,他的杖化為鄧林(桃林)。這個結(jié)尾有什么含義呢?(學生一臉茫然。教師向?qū)W生介紹有關(guān)桃花的文化常識。)師:在古詩文中,桃花有一個含義,象征著青春和旺盛的生命力。大家能結(jié)合剛才老師介紹的內(nèi)容說說對結(jié)尾的理解嗎?生3:是不是表示夸父的生命永垂不朽?師:生命可以永垂不朽嗎?(學生紛紛說是“精神”。)師:什么精神呢?生4:象征著夸父探索不息、堅持不懈的精神得到永久的延續(xù)。師:通過討論,我們讀到作者對夸父的贊頌。夸父是一個探索不息、堅持不懈的巨人,雖然他的身體消逝了,但他的這種精神卻長存人間。案例七中,老師在學生初步閱讀感知課文內(nèi)容后,拋出一個事先設(shè)計的問題,引導學生體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當學生的體驗產(chǎn)生分歧時,教師沒有急著下定論,而是在課堂交流中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引導學生反復閱讀體驗文本,并為學生補充相關(guān)知識,不斷地啟發(fā)、引導各種不同體驗之間的交鋒碰撞,讓學生交流中通過相互比對和自我比對,在反思中補充、修正、提高自己的體驗。在學生交流體驗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直觀感受提升到理性分析,不但說出自己的體驗,而且還要追問一個“何以見得”,讓學生說出自己體驗的文本依據(jù)。面對不同的體驗,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對不同的文本依據(jù)進行深入的思考、比較,做出自己的評判。
作者:索莉莉單位:河北省邯鄲市磁縣白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