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兒童文學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
兒童文學是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一定趣味性與故事性,因此深受學生所喜愛。從語文教學來看,美育對小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兒童文學中蘊含著大量的美育素材,語文教師應該合理運用兒童文學,通過這種教學模式陶冶學生情操,培養他們感受美的能力;但是從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兒童文學的運用來看,許多教師在運用中還比較迷茫,還在不斷探索。本文闡述了運用兒童文學的價值,探究應用兒童文學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
兒童文學;小學語文教學;應用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兒童文學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不但是兒童從課外獲取知識的來源之一,更是教師得力助手,能夠讓學生從中體會文學的魅力,用心領悟漢語的美妙。小學語文的兒童文學始終將兒童作為主體,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活潑的文章內容,因此許多教師都將兒童文學應用到教學中,其地位是越來越重要。在這種形勢下,探究小學語文教學對兒童文學的應用具有實踐價值。
一小學語文教學應用兒童文學的價值
兒童文學來源于小學語文課程教材。而語文教材在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目標基礎上,依照系統結構得出教學體系。兒童文學就是依據兒童自身特征以及年齡創造的文學作品,其中的文學閱讀作品均被小學生所喜歡與接受,是小學語文中的理想教材。可以說,兒童文學即為小學語文教師的得力助手。而且兒童文學主要是針對18歲以下的學生的文學作品,算是一種兒童服務,因此兒童文學具有的特殊性就更貼近兒童的特征,例如兒童的行為習慣、思維習慣、語言邏輯等,均和兒童年齡階段的性格、心理及知趣相符合。所以,通過閱讀兒童文學的作品,就能夠有效幫助教師了解小學生的心理行為特征,在課堂教學上就能夠準確判斷學生思維的方向,提高語文教學效果。事實上,兒童文學是小學生的良師益友。可以說,兒童文學可以稱之為生活的教科書。通過兒童文學,學生能夠進一步認識生活、認識真理與世界。素質教育的核心任務就是要培養學生把人類文化轉化為自身素質,從而培養學生人格修養。培根曾經說過,讀書重點是造就完美人格,這就表明閱讀對于培養兒童人格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在閱讀課外的兒童文學中,小學生常常被文學作品中的思想與情感所打動,逐漸感受真善美蘊含的真諦,同時對于塑造兒童的健康人格與思想具有促進作用。
二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在小學語文教學所用教材中,除開一些古詩詞,大約80%都是兒童文學作品,尤其是蘇教版語文教材中,兒童文學占據了大半江山,這意味著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小學語文教師在應用兒童文學時,就必須要依據學生實況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
(一)把握兒童情趣,激發學生的興趣
兒童文學教學一定要抓住文學中的美學體質,即兒童情趣。所以兒童文學教學就要抓住兒童情趣,發揮文學的教學特色。當兒童遇到有情趣的作品時,就會產生出興奮、快樂及向往的情感。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就要挖掘作品中所包含的兒童情趣,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但是小學語文教師怎樣才能夠把握兒童情趣,我認為應該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1.挖掘兒童文學中的兒童情趣;從小學語文教材來看,許多兒童文學都含有兒童情趣,例如《珍珠鳥》、《桂花雨》等,教師就要善于從中挖掘蘊含的情趣。事實上,文本字里行間滲透著兒童情趣,教師就要從兒童視角分析文本。當然展示兒童情趣的方法及形式并非唯一的。其一通過主人公的語言、神態、動作以及心理活動體現兒童情趣,例如在進行《我和祖父的園子》一文中,作者描寫主人公“我”的可愛外貌、調皮的語言以及活潑好動個性,展現出濃郁的童趣。語文教師要細細品讀文學中的每一句話,比如“祖父戴一頂大草莓”“我帶一頂小草帽”……提出其中所描繪的童趣童真。其二通過兒童的純真美好的情感體現兒童情趣;比如在閱讀《水》的過程中,這篇文章描寫了缺水地區兒童對水的渴望,當下雨時兒童所表現出來的歡愉場景。抒發出兒童對雨水的渴求與喜愛之情,文中通過這種抒情手段將童趣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其三通過特殊表現手法展示兒童情趣;例如采用幻想、夸張以及擬人等各種手法體現出來。運用多種手法增強兒童文學的可感性,增強文章趣味性。比如《桂花雨》中,作者就是采用擬人手法描寫了桂花樹的笨拙外形,不和繁花斗艷,通過比喻手法把桂華飄落時紛紛揚揚的場景比喻為桂花雨,通過這些表達手法讓文章充滿了童趣。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就要從小學生立場入手,通過兒童思維發現及挖掘文學作品中蘊含的童趣。2.教學中彰顯兒童情趣;教師不但要從文本中挖掘兒童情趣,還要采取有效教學措施引導學生體驗文學的兒童情趣。教師要緊緊圍繞兒童情趣,合理設計語文教學,激發小學生的內心童真,引導學生閱讀兒童文學,品讀其中的兒童情趣,從而體現語文學習的樂趣。其一通過朗讀體現兒童情趣;通過朗讀感受文學中蘊含的兒童情趣。閱讀能夠激發小學生的審美想象,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首先教師個人要充分理解文中的思想內容,通過變化聲調音量生動形象、飽含深情的范讀課文,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充滿感情朗讀課文,從朗讀中去感受兒童情趣。比如朗讀《只撿兒童多出行》課文時,當朗讀到了“成千盈百”“飛涌”等詞時就要上揚聲音,從而體現出小學生的精力之旺、人數之多;而閱讀“就是開得旺嘛”一句時,就要重讀“旺”,表示強調,教師應該指導小學生采用快樂、輕松的語調朗讀,從而感受到小學生的活力。當然在平常教學中,教師應該通過多種朗讀模式,激發小學生充滿感情朗讀,從中體會文學的情趣。其二講出兒童情趣;小學語文教師課堂講解之時必須要充滿兒童情趣。因此教師就要抓住文學中的特殊手法,比如采用幻想、夸張等,比如《荷花》文章,教師充分引導學生發揮想象,作者化身成荷花在風中曼舞,想象這種美妙場景,想象學生本人化身荷花后的模樣,感受其中的兒童情趣,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聯想能力。并且教師對人物形象進行分析時,要采用生動形象的言語體現兒童情趣。例如《林沖棒打洪教頭》,文中通過神態、言語及動作刻畫出伸手了得、謙虛的林沖。教師通過“起身讓座”、“把棒一橫”、“不敢,不敢”等各種描寫林沖動作、言語以及神態各種詞語分析林沖的高超武藝及謙和。通過教師把握著主人公形象,繪聲繪色的還原到學生面前,從中體會出兒童情趣。
(二)挖掘美學特質,鍛煉學生的語感
兒童文學中所蘊含的美學特質和成人文學存在差異,這種文學中的美學特質是一種自然狀態,具有豐富的想象力、獨特的思維及純真而單純的思想,這種特質有利于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高度重視美學特質,將兒童情趣和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同時引導小學生通過行為動作及語言等生動體現出來;比如學習《小動物過冬》時,教師就必須要站在學生角度進行挖掘,讓小學生感受動物過冬時的情趣,用心體會,有效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實現情景交融的教學情境。同時語文教師還必須要全面了解文體的構成及分類情況,結合文學中的內外部因素,合理的運用到語文教學中。比如兒歌同樣具有和成人文學相似的韻文類文體,但兒歌中語言要求的音樂美必然高于成人文學。因此教師進行教學時,就必須要體現出各類文體的語言、形式及風格特色,這樣才能夠引導兒童進行個性鮮明的閱讀。
(三)挖掘文學的魅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要創新閱讀課教學的形式,從中挖掘文學的魅力;進行語文教學時,一定要加強滲透兒童文學的閱讀,將思疑、讀和唱以及寫等各種手段結合起來,推動學生閱讀文學的興趣。創設情境。采用繞口令、兒歌及情境對話等各種教學模式,實現讀唱相結合,提升小學生的朗讀能力。指導學生將閱讀和思考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小學生的思維。在閱讀教學時,就要合理引導小學生去思考問題,對教師所提問題自主探尋,從而實現讀和解疑相結合。同時教師還要營造出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情境,將寫作和閱讀相結合,通過“辯論會”或“角色游戲扮演”等各種形式營造交流平臺。只有讓學生充滿疑問去閱讀,不但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還能夠鍛煉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體驗閱讀的興趣,從而主動自信的閱讀。
三結束語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發展,小學語文教師就必須要認識到兒童文學的重要性,要結合學生實況采取合理的應用措施,努力提高小學生的文學素養,充分發揮兒童文學的巨大作用,有效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德吉央宗.論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意義[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5(11):48-49.
[2]徐青英.體驗生活傾吐真情——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寫作訓練有效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11):217-217.
[3]黃麗華,廖智勇.高職高專初等教育專業學生語文教學現狀分析——以識字教學為例[J].華夏教師,2015(9):90-91.
[4]汪潮.文體意識、文體特點與教學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2013(12):12-13.
[5]邊春麗.兒童文學在兒童素質教育中的價值[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2(5):56-57.
[6]陳莉.以教師培訓為載體提升教師兒童文學素養[J].北京教育(普教),2012(5):25-26.
作者:郭曉蓮 單位: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