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淺談留守兒童在教育中存有的難題與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留守兒童問題是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情況下,伴隨著勞動力的轉移而產生的,并將長期存在的社會問題。現在,我就此問題,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和本人的教學經驗,談談農村留守兒童在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關鍵詞:留守兒童教問題對策
一、學校的師資力量不足,對留守兒童的管理制度尚未完善。
雖然近年來我省加大了對教師隊伍力量的補充,但對于我校來說,地處偏僻,學生多,教學任務重,固然心有力而力不足,對學生在學校所存在的問題,教師不能及時與家長取得溝通,導致學校和家庭難以實現共同教育的目的,這是其一。其二,由于學校資金不足,沒有校舍與食堂,致使一部分離家較遠的學生,特別是留守兒童,在上學來回的路上,體力透支,在課堂上,精力不集中,對待學習只是應付差事,又加上在缺乏家庭溫暖的情況下,難以得到學校與老師的關愛,從而導致他們的學習成績差,甚至產生厭學情緒。
二、隔代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有的留守兒童,父母長期在外打工,無法顧及兒女的成長情況。而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庭教育伴隨孩子的一生,將對孩子的智力發展起到決定性的因素;在情感方面,與父母長期分離,使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都得不到滿足,導致有的留守兒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出現了情緒消極、性格孤僻、行為叛逆等現象;在祖輩中,由于有的祖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文化程度低,是文盲或半文盲,家庭教育意識模糊,他們認為孩子的教育是學校的事,他們只管讓孩子吃飽、穿暖,學習就由著孩子自己,想學就學,不學就算,甚至有的祖父母對孩子過有于溺愛,養成孩子放任自流的習慣,出現了不講衛生、不拘小節、亂花錢、撒謊、頂撞祖輩、我行我素等行為偏差,嚴重影響了健康成長。例如:我班有一男同學魯某,父母外出打工幾年,就和爺爺在家。他爺爺年紀已大,耳朵又聾,除了照顧他,還要顧于生計,根本沒時間管他。有一次,他沒來上課,我打電話去他家,他接了電話,我問他是什么原因沒來上課,他說他肚子疼,剛去打針回來,可到了第一節課課間,他爺爺卻來學校找他要鑰匙;還有一次,他一整天沒來上課,我打電話去他家一直沒人接,直到晚上,我才打通電話,這次是他爺爺接電話,我問他爺爺:魯某為什么沒來上課?他爺爺說:他昨晚跟別人去接新娘,到今天早上八點才回來,魯某說他已經跟老師請假了,事實上他沒有和任何老師請假。直到接到我的電話,他爺爺才知道他沒跟老師請假。這種情況,如果魯某的父母在家,就可能會跟老師配合,糾正他的壞習慣,不允許他再次犯錯。
針對以上所存在的問題,結合我自己教學實際,特提出以下幾點對策與建議:
1、在班上醞造氛圍,每月開展一次親情體驗。
采用一生帶一生,讓有的留守兒童到父母都在家的同學家去生活一天,感受家庭的溫暖;另外,我們還可以一師帶一生,密切關注他的生活與學習,采用多種方式與他交流,慢慢走進他們的心靈,慰藉他們殘缺的感情。使他們感到自己并不孤單,他的周圍還有很多關心他的老師和同學。
2、建議家長就近打工。
現在國家加大了對農業的發展,在此政策下,地方政府也在大力發展第二、第三產業,增加了本地就業的機會。例如:劉官歷來是我區糧食主產區,除此之外,大多數農戶還以種植山藥為主。去年,劉官政府就爭取到了山藥產業化的項目,國家每年直拔100萬元來發展此項目。在這種情況下,外出務工的人就可以回來發展種植業,既可掙錢也可以照顧家庭,照顧孩子。
3、開通家長熱線。
建議家長每月和孩子通一次電話,讓孩子感受到父母還是愛他的,而且,每年回家一次,加強與孩子的聯絡。
四、開辦寄宿制學校。
讓留守兒童在老師、同學這一群體中成長,讓留守兒童受到更多的監督、照顧與關愛。
總之,留守兒童問題是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情況下,伴隨著勞動力的轉移而產生的,并將長期存在的社會問題。作為教育者的我,在以后的教學中竭盡全力,給予他們最大的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