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激勵原理在學生管理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對于高校學生的管理水平的高低可以充分反應出高校管理質量的高低。高校要培養(yǎng)出適應新世紀國家建設和發(fā)展的新型人才,就要重視對于高校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如果高校管理者能夠采取正確的方式和技巧,針對高校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需求,調動學生積極性,激勵學生認真學習、全面發(fā)展就會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激勵原理;高校學生管理;應用策略
引言
高校管理的主要對象是高校的在校學生,因此要想做好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就必須充分調動廣大高校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高校教育者要借助激勵原理,通過運用多種激勵手段,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滿足學生的成就感和自尊感,從而使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成功開展,有效實現教育管理目標,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出有用的人才。
1激勵原理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運用的意義
高校教育是國家教育體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高校學生都是經過國家考試選拔出的有著巨大發(fā)展空間的、為國家建設做貢獻的人才。高校教育也始終以人為出發(fā)點、以人為歸宿點的宗旨。因此,高校管理者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幫助學生樹立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有效統(tǒng)一的思想。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充分激發(fā)個體的潛能,建立適合高校學生發(fā)展的激勵手段就非常重要。激勵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即使學生在完成學業(yè)時具有一種能動的自覺的心理和行為狀態(tài)。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可以使學生的智力和體力得到充分的釋放,并且導致之后的一系列積極地行為結果,使學生更努力、更有效地學習。學習的積極性是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和學生成才的關鍵因素。對高校學生的激勵就是通過一定的外在因素去激發(fā)學生的動機,使學生向著一定的目標而奮斗。積極引導學生將個人的自覺期望與國家培養(yǎng)人才的目標相結合,在實現學校和國家的教育目標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自覺期望目標。
2激勵原理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運用的原則
2.1注重激勵的系統(tǒng)性:
激勵是一種非常復雜的心理和行為現象,根據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的激勵強化理論,將激勵行為氛圍正激勵和負激勵。所謂正激勵就是要對個體符合期望的行為進行獎勵,負激勵就是指對學生違背目標的非期望行為進行懲罰。在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中,要結合正激勵和負激勵,通過樹立良好的榜樣和反面的典型,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行為規(guī)范習慣。只有注重激勵的系統(tǒng)性,對系統(tǒng)內的各個要素都進行激勵,使每個學生的整體都得到發(fā)展,才會去得更好的學習效率。
2.2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并重:
高校教育者在運用激勵原則時既要重視學生的物質方面的需求,更要重視學生精神方面的滿足。對于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給予肯定和贊揚,可以更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高校學生管理的過程中,適當加大對學生物質方面的激勵,例如將學習成績和獎學金掛鉤,可以促進學生在一種良心循環(huán)中提高自身的水平。高校學生的學習是為畢業(yè)之后的工作做準備。在高校學生完成學業(yè)的過程中除了物質的激勵,更需要精神的激勵。個人的精神需求與能力成正比,高校教育者要堅持精神激勵的原則,積極創(chuàng)建新文化建設,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滿足學生的社會尊重感,獲得精神上的成就感與滿足感,最終促進學生的自我實現和自我發(fā)展需求。
2.3注重學生的差異性:
高校教育者進行激勵的對象是每一個學生個體。每一個個體之間都存在著性格。發(fā)展水平能力、素質等不同方面的不同程度的差異。隨著學校教育教學的內部和外部環(huán)境的改變,學生的需求和思想都會相應的改變。同一種激勵方式對于不同的學生個體的效果是不同的。因此,高校教育者在進行激勵原理對高校學生進行管理的過程中,要注重不同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根據不同的對象采用相應的方法和激勵手段。
2.4高校教育者的理念:
教育者的目標設置要與滿足學生的需要相一致,制定的各項管理政策和規(guī)章制度要利于學生充分發(fā)揮其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并且實行民主參與制和民主管理的原則。使教育者與學生之間建立一種互相信任、互相關心、互相尊重的良好關系。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3激勵原理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運用的方式
3.1理性激勵:
高校教育者要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為學生樹立一種理想或信念,激勵學生為之建立的理想而奮斗。通過為學生傳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使學生樹立正確、崇高的理想,樹立自覺為社會做貢獻的意識,自覺服務于人民的意識。在采取理想激勵方式的過程中要特別重視將社會理想與學生的個人具體理想緊密結合,使學生將個人理想融入到共同理想中。
3.2榜樣激勵:
利用一些先進人物的優(yōu)良品質,為學生樹立榜樣。這種榜樣激勵的方式非常符合學生的模仿心理和學習心理。在為學生樹立榜樣時,要注重榜樣的真實性,榜樣應該是生動鮮明的,有了榜樣,集體就會有核心,影響受教育者形成優(yōu)良的品德和行為習慣。
3.3競賽激勵:
高校可以開展多種多樣的競賽,通過比賽的方式最大程度的激勵學生的進取精神和學習熱情。高校學生面對的各方面的競爭壓力是比較大的,競賽的方式對學生既是一種壓力,同時更是一種動力。在緊張的競賽過程中,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并且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加強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和責任感。
3.4情感激勵:
高校教育者管理的對象是學生,是作為人的個體。因此,就不能忽視與學生之間情感的交流與溝通。高校管理者要注重用真實的情感去感染學生,在管理過程中要做到耐心指導,化解矛盾深入了解到學生的需要,及時幫助學生解決思想上的困惑培養(yǎng)師生之間的良好關系,縮短師生之間的感情距離。同時教師要為人師表,通過自己的行為習慣去感染學生、影響學生。
3.5表揚激勵:
高校教育者要及時、公開對廣大學生的思想行為進行充分的肯定和表揚。根據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表揚激勵的方式比物質的激勵方式更加有效。教師要堅持以表揚為主,對學生給予夸獎,從而激勵學生更加奮發(fā)向上。
4結語
面對不斷發(fā)展的社會,高校學生的管理者要積極應對形式的變化,結合高校學生的個體的具體需要,將激勵原理有效地運用于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潛能,探索出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激勵方式,更好地完成人才培養(yǎng)的任務。
參考文獻
[1]周三多管理學———原理與方法[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0.
[2]路家寶,王玉蓮,淺談以人為本與高校學生管理[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3.
[3]王勇.論激勵原理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高教研究.2001(11).
作者:王慧榕 單位:濰坊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