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五年制塵肺病臨床醫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對象實施對象
為本校2011級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均為高中畢業,年齡18~21歲。設臨床一班(67人)為對照組,臨床二班(54人)為實驗組。兩組在生源、入學成績、年齡和性別方面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學生具有可比性。兩組授課學時數、授課教師均相同。
2方法
2.1教學過程實驗組教學:(1)CBS病例收集:于沈陽市第九人民醫院塵肺科收集塵肺病(矽肺、硅酸鹽肺、混合性塵肺、金屬塵肺)臨床病例。(2)教案設計制作: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由授課教師與塵肺病醫師一起討論確定CBS教學案例,并設計一系列針對臨床病例的診斷、治療、預防問題,每個病例設計5~8個問題。問題的設計按照難度遞進,并且注意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使學生可通過自學及查找資料獲得這些知識。(3)病例討論:在實際教學中,以臨床病例為主線,利用一線臨床科室的病例及病人資源,靈活運用CBS教學法,對病例進行課堂討論和講解,并以病例總結教學內容。在進行病例課堂討論時,由授課教師陳述病例,提出問題,學生表達個人觀點,最后授課教師就學生爭論的焦點或分歧較大的疑難問題進行分析,并做出總結。對照組教學:根據大綱要求,采用講授為基礎的傳統教學法進行授課。
2.2教學效果的考核與評價采取兩種方式對CBS教學模式在塵肺病課堂中的教學效果進行主客觀評價,即理論考試和問卷調查。課程結束時,授課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準備試卷,實驗組跟對照組采用同一張試卷進行考試,為了保證對兩組的成績評價客觀公正,試卷以客觀題為主。實驗組考試成績與對照組考試成績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處理并進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對實驗組學生發放課程教學滿意度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對教學效果的滿意程度。調查包括CBS教學方式的可行性及教學效果等。義。對實驗組學生發放課程教學滿意度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對教學效果的滿意程度。調查包括CBS教學方式的可行性及教學效果等。
3討論
目前,塵肺病是我國最常見、最嚴重的職業病。在以往的教學中,塵肺病教學多采用傳統的LBL教學法進行,這種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是將一系列塵肺病的概念、病因、病理表現、臨床表現、診斷、預防等教學內容灌輸給學生。學生普遍反映學習內容抽象且枯燥難懂,學習內容與臨床實際有一定的距離,缺乏對臨床實際的感性認識。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被動接受,提不起學習興趣,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因此,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積極性,增強學習效果,提高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對衛生學教學重點內容———塵肺病的學習興趣,成為我們研究的主要課題。我們利用CBS教學法將沈陽市第九人民醫院的塵肺病具體病例引入塵肺病理論教學中。從隨堂考試成績看,實驗組學生的平均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學生(P<0.01)。這個結果提示我們,CBS教學模式能夠加深學生對塵肺病教學內容的理解,增強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顯著提高塵肺病考試成績。我們在實驗組所做的CBS塵肺病教學反饋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均愿意接受CBS教學方式,大部分學生認為CBS教學能夠提高對塵肺病的學習興趣并對本次教學滿意。大部分學生認為CBS教學能夠增強其對塵肺病教學內容的理解,能夠加強基礎與臨床之間的聯系,能夠增強師生間交流,并希望在今后的課程教學中增加CBS教學比例。但需要注意的是,塵肺病CBS教學不但需要精心地收集、挑選病例,還需要認真設計制作教案并開展病例討論,由此會導致授課教師的工作量增加。CBS教學的順利實施還要求教師具有較好的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調動學生學習和討論興趣的能力。此外,CBS教學的先決條件是選取有代表性的病例,因此衛生學中與臨床病例不相關的教學內容可能不適合采用CBS教學模式。
綜上所述,此次教學實踐證實,在塵肺病課堂教學中采用CBS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塵肺病教學質量,讓學生在課堂上就能接觸到“臨床病人”,“親身”參與臨床病例的診斷、治療,增強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真實感。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作者:單位:中國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