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學生風景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引導 習作 誤區 真實化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6-0044-02
小學語文新大綱和語文課程標準,針對小學生習作有明確的要求:學生在寫作時要做到說真話,寫真實的事情,表達出真情實感。這一點說起來很容易,做好真正實踐到學生習作當中卻并非易事。多年來的傳統教學方式,沒有給學生習作找準一個正確的思想導向,沒有擺正習作在語文學習中的位置,以致于在學生的潛意識中,習作只是完成一項作業,是寫給老師看的,是不得已而為之,學生為了完成任務,不得不說假話、說空話,甚至胡編亂造,這種現象屢見不鮮、屢禁不止。因此,在作文教學中,通過合適的手段、方法扭轉這種不良的習作風氣,引導學生走出習作誤區,在習作中說真話、寫真事,表達真情實感,這是我們的教學目的,也是我們的首要任務。下面就如何引導學生走出習作誤區,談談幾點做法。
一、尋根究源,對癥下藥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生習作中的“假、空”現象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要想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必須要弄清學生習作中出現這種異常現象的根源所在,只有找出問題的癥結,才能準確的“對癥下藥”。
我從閱讀學生們的習作入手,通^分析、了解、研究,我認為,造成學生們的習作走入“假、空”誤區的原因既有內因,也有外因。內因是有些同學不善于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甚至是不關心周圍的事物,對所描寫的事物不熟悉,或是一知半解,寫出來的東西自然是空洞無實,內容失真,也就談不上真情實感了。記得,有一名學生在《我的老師》一文中,如實地寫了班主任打了他兩個手板,如何兇狠,他的手心火辣辣的疼,并運用比喻的形式寫了出來,卻遭到了老師的冷眼。因為老師認為這是對老師的不尊敬,張揚出去對老師也有影響。如此狀況真是不勝枚舉,我們一方面埋怨學生的作文沒有“真情實感”,另一方面又在扼制學生說真話,講真事的信心和行動,使學生不能且不敢自由表達。所以他們不得不在習作中一遍又一遍地編織那古老而離奇的故事,以至失去寫作興趣,把寫作當做老師留的一次作業來完成,更有甚者疲于應付而照描畫虎,把篡改和抄襲當作法寶,致使學生作文中充斥著內容雷同千人一面的習作,讀之則味同嚼蠟,自然也就談不上真情實感了。
二、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積累寫作素材
俗話說:“處處留心皆學問”。要養成留心觀察、學會觀察的方法。比如觀察一種水果,不僅需要觀察它的顏色、形狀、還需要了解它是什么味道,這就需要視覺器官、嗅覺器官和味覺器官的共同協作。
使學生懂得,只要我們留心觀察,認真思考,我們就能從身邊凡人瑣事中領略到平中有奇,凡而不俗的一種人生風景。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生活閱歷,達到拓寬學生選材渠道的目的,最終解決學生選材難的問題,我經常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校內校外的各項活動,并適當地隨家長參加一些有益的社交活動、旅游活動,或跟隨同伴參加一些參觀訪問活動。通過參加這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經驗,并能對經驗進行分析思考,在通過分析思考這一思維方式來解決寫作過程中遇到的難題,為學生走出習作誤區尋找一條捷徑。例如:一個學生曾收集到一條街道拆遷改建的信息,他就用在《家鄉的變化真大》的作文中,較真實地反映出了家鄉變化的具體事項,因為是真事,讀來很有親切感。學生看到自己積累的素材有了用武之地,便對收集素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真正從言之無物變成思如泉涌。
三、善于思考,勤于動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