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紀律教育學習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紀律教育學習月活動連續開展了多年,加之當前又在開展排頭兵實踐活動,為避免一些同志對紀律教育學習月活動產生厭倦懈怠情緒,分局領導十分重視思想發動工作。7月14日,分局黨支部召開道滘交通分局2006年紀律教育學習月活動動員大會。會上,分局領導分析了當前反腐斗爭的嚴峻形勢,闡明了當前開展紀律教育學習月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全局黨員干部站在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積極參加學習教育活動,自警、自省、自重、自律,切實做到干凈干事、為政清廉。會上,分局黨支部同時對今年的紀律教育學習月活動進行了部署,提出了“提高認識、注重實效、學習工作兩不誤”的工作要求。會后,分局辦公室及時制定《道滘交通分局2006年紀律教育學習月活動實施方案》。《實施方案》對學習內容、時間安排、教育形式等進行了明確規定,避免了學習活動流于形式,為確保紀律教育學習月活動取得實效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狠抓學習教育,確保紀律教育學習月活動取得良好成效
廉潔是為人之根本。教師作為人類文明的傳播者,擔負培育下一代的艱巨任務,更應當為真為善為美,以廉潔立世,鑄高尚師魂。教師要在整個教育教學生涯中堅守高尚情操,發揚奉獻精神,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影響,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教育本身作為一種育人活動,不能用經濟活動規律取代教育活動規律,不把育人過程等同于商品交換過程。
廉潔從教是教師堪稱人師的人格前提,是社會對教師素質要求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師育人的品德基礎。教師廉潔從教有助于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和發展。一個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會依法執教,無微不至地關懷學生的健康成長;才會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竭盡全力地去教育學生;才會自覺自愿地約束自己,規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為人師表、廉潔從教。我國現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身執教,持儉守節,他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他的這種高尚的人格魅力,為學子們所敬重,為學子們所效仿,成為中國現代史上垂范世人的楷模。他的這種廉潔從教的作風,所產生的道德影響力,深刻地影響了一批又一批學生的道德情感和精神世界,使學生在敬仰中,默默地產生著思想和行為的自我激勵、自我修養和自我改造。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老師的身正,在德育中尤為重要。其身不正,何以為師?教師是文明的使者,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作為“授業解惑”之人,更應為人師表,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模范行為來感染、影響并規范學生。教師只有完善自身素質,才能讓學生從高尚的人格魅力中吸取有益的營養。作為一名教師,無論在什么場合,是否有學生在場,是否與學生交談,都要時刻不忘自己的教師身份,言談舉止要文明得體,切實做到嚴以律已,以身作則。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感動學生、帶動學生,共創良好學習氛圍。不僅如此,作為教師還要時時刻刻注重加強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不斷學習,不斷進步,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堅守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體現出真善美的形象,用一個高尚美好的人民教師形象去影響學生,熏陶學生,促進學校各項工作有序進行,進而促進社會道德水平的提高,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關鍵詞\]英語;教學效率;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712(2014)11-0080-03\[作者簡介\]張希智(1973―),男,福建泉州人,本科,福建省泉州市臺商投資區惠南實驗中學教師,中學一級。
英語課程改革為教育的發展開辟了一個新天地,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較高要求。提高英語教學效率,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關鍵。只有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才能從內因引起變化,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教師所采取的一系列教育教學手段才能事半功倍。
一、利用情景、實物、幽默笑話將趣味教學引入課堂
學生喜歡在活躍的語言情景中學習,他們對新鮮事物感興趣,對真實的情景感到好奇,對俏皮的幽默笑話感到快樂。課堂中教師如果能盡量創設情景、引用實物和幽默將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一)創設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于真實的語言學習環境中
語言總是和情景連在一起的,有了情景學生才印象深刻,才學得有趣。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教師應努力營造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習動機,喚起求知欲,把學生引入學習的領地,讓學生以極大的熱情參與活動。如在學習“購物”話題時,教師可讓學生就地取材,用coat、jacket、hat、glove、scarf、shoe、shirt、dress等開展對話練習。并請一個學生當售貨員,其他學生去clothing store買自己喜歡的衣服,小組對話就產生了:
What can I do for you?
Yes, I’d like a pair of shoes.
What about the black ones?
They look nice. But I don’t like them.
How about the white pair?
They’re very beautiful. How much are they?
Only 40 yuan.
Oh, good. I’ll take them.
教師組織全體學生認真聽,給予表演者掌聲和鼓勵,并適時指出不足。久而久之,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就增強了。
(二)實物直觀教學,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調色板
教師可根據學生們具有好奇心,喜歡新鮮事物的天性,用教室的人和物,直觀教具如圖片、簡筆畫、多媒體教學課件等調動學生的全部感官,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把學生帶入圖畫中的“情景”進行教學,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單詞tree、flower、car、pen、ruler、apple時,教師可以用簡筆畫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單詞head、face、eye、nose、mouth時,教師可讓學生觸摸自己或同伴的身體部位學習和記憶單詞,學生興趣盎然。又如在學習被動語態時,老師拿出一臺新款的學習機提問并幫助學生回答:
What is this?
It’s an English Learning Machine.
What’s it used for?
It’s used for learning English.
合理地運用實物、簡筆畫等使學生產生了我想知道、我要說的欲望,讓他們感到英語就在身邊,就在生活中,學英語是件輕松愉快的事情。
(三)幽默笑話,調節情趣
西方人幽默詼諧,英語幽默笑話給英語學習者帶來無盡的樂趣,對學生極具吸引力。課堂上老師可以給學生講一些簡單幽默的笑話,要盡量讓學生聽懂,讓大部分學生都笑起來,快樂起來。例如:Little Robert asked his mother for two dollars. “What did you do with the money I gave you yesterday?”“I gave it to a poor old woman,” he answered. “You’re a good boy,” said the mother proudly. “Here are two dollars more. But why are you so interested in the old woman?”“She is the one who sells the candy.”(譯文:小羅伯特向媽媽要兩分錢。“昨天給你的錢干什么了?”“我給了一個可憐的老太婆,”他回答說。“你真是個好孩子,”媽媽驕傲地說。“再給你兩分錢。可你為什么對那位老太太那么感興趣呢?”“她是個賣糖果的。”)
二、開展各種有趣的活動,把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延伸到課外
比如,教師可在本班學生生日時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舉辦一個birthday party,讓學生自制禮物來為同學慶賀生日。Happy birthday to you! Thank you. I like your presents, thank you!等口語都得到充分地運用,學生們覺得有趣,提高了學英語、說英語的主動性。過后,教師還可讓學生再寫篇日記,加深學生對活動的印象。學生有了真實的感受,寫起來就言之有物,寫作能力也得到提高。
又如,教師可根據初中生好勝的特點,在課外時間組織講小故事、猜謎語、唱英文歌、開展閱讀比賽等活動。這樣既能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又能激發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三、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實施愉快教學
教學是一個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師應加強與學生感情的交流,增進與學生的友誼,關心他們、愛護他們,熱情地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建立學生對老師信任、友好、親近的和諧關系,這是學生學習興趣持久的關鍵。許多學生對于自己喜愛的教師、感興趣的教學內容、引人入勝的教學方法等都會表現出極大的投入,其學習思維就會與老師的教學保持著和諧、完美的統一。相反,就會對該老師所上的課程不感興趣,產生厭惡情緒。
(一)尊重、理解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教師應該改變高高在上、絕對權威的形象,多換位思考,做到尊重和理解學生,這樣才能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創設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最佳情境,使學生繃緊的神經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他們的思維也將處于最活躍的狀態,精辟見解也可能由此而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無拘無束、暢所欲言,享受到“自由”的快樂,開拓自己的思維,激發學習興趣。如在學習“問路”這個話題時,老師提問一名學生:“Excuse me, which is the way to the post offices?”學生站起來想了想,最后說:“Sorry, I don’t know.”這時如果教師生氣了,接下來的師生溝通就可能卡殼,因此老師應該說:“Oh! It doesn’t matter. I’m sure you can do better next time.”這樣,學生的自尊得到了保護。
(二)關愛每個學生,讓學生在集體中找到自己
在班級里,學生的學習成績參差不齊,教師不能只顧優生,要對每一個學生傾注滿腔的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充滿信心、積極向上地學習,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在師生互敬互愛的和諧氣氛中產生學習的動力。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心境,讓每一個學生尤其是那些性格內向、表現不好或其他可能被忽視的學生,都能經常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愛,使他們體會到老師的關心與尊重,從而激起他們對學習英語的極大興趣。
(三)欣賞和鼓勵學生,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英語學習中,學生最怕出錯,怕被別人笑話,總是期待成功,教師應多肯定、多表揚、多鼓勵,帶著欣賞的眼光去看學生,使他們看到自己的每一個進步,嘗到每一份成功的喜悅。教師的一句good、well done、excellent都可能溫暖學生的心田,促使他發自內心地想學好英語,使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進取心和學習興趣。因此,老師要以滿腔的熱情,全心地投入課堂教學,儀表要灑脫,精神要飽滿,表情要輕松愉快,目光要親切,態度要和藹,舉止要大方、文雅,語言要純正、地道、流利,書法要規范、漂亮,版面設計要合理醒目等。
總之,教學應該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中的方法很多,因人而異。只有教師和他的教學贏得了學生的信賴與喜愛,學生才樂學愿學。只有對所學的東西感興趣,學生才會感到學習是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負擔。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快樂健康地成長,這才是我們的真正目的。
參考文獻:
關鍵詞: 聽力焦慮 產生原因 教學對策
1.引言
Rivers(1981:101)指出,人們所獲取的信息中,75%來自于聽說過程,其中聽占45%,說占30%,其余的信息來自于讀寫過程。可見,聽在信息交流過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聽力的重要性也為越來越多的學生所認識。老師們也逐漸由重讀寫的教學方法轉變為了聽說和讀寫并重的方式。據筆者調查,目前大多數本科院校每周四節英語課中,就安排了兩節聽說課。聽力課堂的訓練方式也由過去單一的聽錄音機的方式變為了聽錄音或使用多媒體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方法。盡管如此,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卻總體上提高不大。通過筆者對所教學生的訪談發現,學生在聽力課堂上普遍存在有信心不足、焦慮、緊張等心理狀態。而恰恰是這種心理狀態使聽力訓練收效甚微,阻礙了學生聽力能力的提高。因此,要真正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首要的是緩解學生在聽力訓練課上的焦慮情緒。
2.焦慮概述
焦慮通常表現為自我懷疑、不安、緊張等負面情緒。而語言焦慮是語言學習特有的一種復雜的心理現象,是學習者因語言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性而產生的一種與課堂語言學習相關的自我意識、信仰、感情及行為的明顯焦慮情緒(Horwitz,Horwitz & Cope,1986)。按照焦慮的跨情景程度,Ellis(1994)區分了三類焦慮:特質焦慮(trait anxiety)、狀態焦慮(state anxiety)和情景焦慮(situation-specific anxiety)。特質焦慮更持久,可被視為一種性格特性。狀態焦慮是在某特定時刻產生的憂慮情緒,它是特質焦慮和情景焦慮相結合的產物。情景焦慮是由具體情景導致的焦慮心情。Alpert 和Haber(1960)按焦慮所產生的作用把焦慮分為兩大類:促進型焦慮(facilitative anxiety)和抑制型焦慮(debilitative anxiety)。Ellis(1994)認為促進型焦慮可以激發學生迎接挑戰、克服困難的熱情,而抑制型焦慮則使學生在學習任務前退縮、緊張、不安和恐懼,從而最終放棄學習。Scovel(1978)也持有類似觀點,即促進型焦慮成為學習者挑戰新學習任務的動力,而抑制型焦慮致使學習者為了回避焦慮而逃避學習任務。而William(1991)認為,之所以產生促進型焦慮和抑制型焦慮,與焦慮強度有關。過度焦慮使人過度緊張、慌亂,思維混亂、僵滯,嚴重束縛人的認知能力,對任務的完成起妨礙作用,而適度焦慮能維持學生對任務的興趣和警覺,有促進作用(轉引自王松、陳軍,2006)。Horwitz(1986)等人在針對外語課堂焦慮的具體表現時也曾指出,焦慮在聽和說的過程中表現得尤為顯著,由焦慮引發的聽力障礙是值得探討的問題。聽者由于聽不懂或記不住而焦慮急躁是相當普遍和極易產生的心理現象,而高度的焦慮反過來又可能進一步妨礙其聽力理解的正常進行和提高。本文主要討論焦慮對聽力的抑制性作用。
3.焦慮產生的原因
3.1聽力過程的不重復性是導致聽力焦慮的最直接原因。
聽力的過程不是單純的解碼過程,而是聽者積極地在頭腦中尋找圖式進行匹配、進行新舊知識的聯系過程。聽力磁帶或聽力視頻資料的速度總是一定的,如果聽者解碼過程或圖式匹配過程慢于磁帶或聽力視頻材料速度,那聽者就會跟不上。與閱讀不一樣的是,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閱讀材料的難度,自主地采用適合自己的閱讀速度,對于有難度的閱讀材料,還可以多次重復,加深理解。而聽力過程則具有不重復性,語音信息瞬間即逝,一旦走神,或是某個單詞沒聽懂,就極易緊張,越緊張就越不易聽懂,越聽不懂就越焦慮。此外,學生的語言基本功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具備一定量的詞匯量、正確的語音知識以及一定的語法知識也是聽力理解的關鍵,如果學生詞匯知識不夠,即使聽出了單詞或整個句子,也不知道這個單詞或句子的意思。或者缺乏一定的語法知識,如虛擬語氣等也會導致聽不懂材料的意思從而導致焦慮的產生。
3.2課堂氣氛是一個重要因素。
活躍輕松的課堂氣氛能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有助于學生集中精力聽聽力,而枯燥、單調的課堂氣氛則容易讓學生走神,一走神就會聽不懂,一聽不懂就會導致焦慮。另外,在課堂中,教師話語的作用也不容忽視。聽力課堂上,學生大都怕被老師提問,因此學生本身就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焦慮心理,這時,如果教師在評價學生的答案時,言語稍不注意很可能就會傷到學生的面子和自尊,從而加重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焦慮感。
3.3聽力策略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不具備聽力策略知識的學生會感覺材料都聽懂了,但在聽完材料做測試題時卻老做不正確,或者聽聽力材料聽到一半就走神了。這些現象都是由于缺乏聽力策略知識而造成的。
4.應對聽力課堂焦慮對策
焦慮情緒不可避免地存在于聽力課堂中,過高的焦慮情緒會影響學生聽力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教師應采用一些對策來調節學生焦慮情緒的程度,把學生的焦慮程度維持在適度的水平,使焦慮發揮促進激勵的作用,從而使學生的聽力水平得以提高。教師可采取以下方法來調節學生在聽力課堂中的焦慮情緒。
4.1幫助學生扎實基本功。
扎實的基本功是提高聽力能力的關鍵。主要從語音、詞匯和語法三方面著手。由于英語地區間的教育水平差異很大,一些學生的發音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教師應該用一些時間來幫學生正音。同時,課堂上教師還應注意講授如連讀、弱讀、音變等語音知識,以及英音和美音的差異等知識。加強語音訓練,增強學生辨音能力。其次要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如果詞匯知識儲存太少,即使學生能聽出單詞來也不知道句子的意思。語法方面,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以聽到的句子為例,就一些重點語法知識進行講解。此外還要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在聽力課堂上多向學生介紹英美國家的文化知識,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圖式知識,以便學生能在聽聽力時,快速地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以促進聽力理解。在聽力課堂上,教師還要教授一定的聽力技巧。常常有學生抱怨:“明明聽的時候聽懂了,做題卻總也做不正確。”還有學生抱怨:“聽完就忘了聽的內容了。”這些情況都是學生沒有掌握一定的聽力技巧造成的。因此在聽力課堂上,教師要向學生介紹一些基本的聽力技巧和聽力策略。比如抓關鍵詞的技巧、抓文章中心意思的技巧,或是根據背景知識或常識進行上下文的推測的技巧。這樣當學生在聽音過程中遇到障礙,也不會停下來去琢磨沒聽懂的某個單詞或短語,而是越過這個障礙從整體上來把握材料。當對材料有了整體把握后,借助于上下文進行推理,剛才沒聽懂的障礙也就迎刃而解了。在聽說課堂上還要注意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聽說是密切相關的兩種英語基本技能。在聽后的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就剛才所聽的內容進行復述、角色扮演等活動。這樣,在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的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
4.2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學生在聽力課堂上由于聽不懂聽力材料常常表現出焦慮、不安、緊張等情緒。有這種焦慮感的學生在心理上常有自卑感,總認為自己聽力不如別人,怕被同學和老師看不起,因此整堂聽力課都處在一種壓抑的狀態下。所以要降低課堂焦慮,教師應多鼓勵學生,要讓學生明白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聽不懂材料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同時,教師在課堂上應多贊美學生,特別是當學生在答錯題時更應該鼓勵學生,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此外,教師也要注意提問的藝術,對于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要提不同程度的問題。對表現出焦慮感的學生要盡量從簡單的問題入手,并在他們不能清楚回答時給予提示,幫助他們正確作答,而不是簡單地叫他們坐下,再提問其他同學這個問題。教師也可以采取全班一起作答的方式,這樣學生也不必擔心被單獨提問,從而有效地降低焦慮情緒。對聽力的遍數,教師應根據聽力材料的難度,靈活處理。對于較難的材料,教師應多放幾遍,并講解如何將平時所學的聽力技巧應用于此材料,這樣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聽懂漏聽的內容,另一方面又可以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4.3營造輕松的課堂氣氛。
輕松的課堂氛圍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果聽力課堂是一種緊張的氣氛,那么學生必然會對聽力課堂產生一種抵觸情緒,試想,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又怎能放松心情,進入自然的聽音狀態呢?因此教師應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并以真誠的心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能放松心情進行聽音訓練。除此之外,教師在聽力活動開始之前,還可以進行一些熱身活動,比如就有關所要聽的材料的話題進行討論,或者教師介紹一些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這樣既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又能使學生較快地進入聽力狀態,從而從一定程度上消除學生的焦慮感。
5.結語
聽力焦慮是英語聽力課堂上的一種普遍現象,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聽力練習效果。因此教師應該從導致學生聽力課堂上產生焦慮感的因素入手,采取如幫助學生扎實基本功、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和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等措施,降低學生在聽力課堂上的焦慮感,并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在課堂上的聽力練習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Alpert,R.& Haber,R.Anxiety in academic achievement situation[J].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1960,(61):207-215.
[2]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UP,1994:479.
[3]Horwitz,E.K.,Horwitz,M.B.& Cope,J.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86:125-132.
[4]Rivers,W.M.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 Skills[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1.
[5]Scovel,T.The effects of affect o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A review of the anxiety research[J].Language Learning,1978,(28):139.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生活化;提升;教育教學效率
G633.67
新課改明確提出:各科教學要聯系學生生活和社會實際。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其教學更需要生活化,它強調能夠將學到的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取有活力的知識。
作為信息技術教師,要有效利用好“教室小課堂、校內中課堂、校外大課堂”,使學生利用學到的信息技術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促進學科教學。
一、立足教室小課堂,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生活化的能力。
(一)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景能夠使學生感悟到信息技術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研究、解決問題。教師要善于從身邊的事例、國際國內大事、各類科技信息中挖掘素材,挖掘可以展示給學生并能引人入勝的信息技術應用情景,校園內、學生身邊發生的每一件事,也都可以成為教師情境創設的素材。
(二)設計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一是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將難以理解的理論性強的教學內容回歸到日常生活中去,使知識更加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
二是可以運用生活中的實物進行教學,以幫助學生在抽象概念與客觀實物之間建立起直接的聯系,例如:對于CPU、內存、主板、聲卡、顯卡、網卡等,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只是簡單地進行文字描述或圖片展示,學生下次看到實物時可能還是區分不了,于是我專門拆開幾臺廢舊電腦,邊實物展示邊闡述各個部件的功能和識別技巧,最后還讓學生分小組進行電腦部件的拆裝,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布置生活化的教學任務
生活化的教學任務應該是能與學生的生活、心理需求和諧共振的任務,是學生所關心、熟悉和喜歡的任務。如:任務可以與學校舉行的建隊日、國慶節、消防日等各種主題活動相結合,又如:針對六年級學生學習《圖像與視頻素材的獲取與處理》內容時,教師可為學生提供運動會、升旗儀式等活動照片和視頻,也可以專門拍攝一些照片或視頻,最終讓學生制作出自己《畢業留念》的視頻。通過這些,讓學生充分感受學習的豐富有趣,同時也培B了學生在生活中應用信息技術的理念。
(四)組織生活化的教學形式
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有意識地組織開展生活化的教學形式,增強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我的課堂上,每個月都進行一次“最新科技”的播報,學生可以利用這幾分鐘暢所欲言,對近期你發現的新科技、新技術進行播報,教師再進行補充,以使學生緊跟科技時代。再如:提問時,我利用“抽簽軟件”隨機抽學生回答,學生實在答不上來時,可以像“開心辭典”這樣的電視節目一樣,求助本組或同桌同學,這樣既督促學生主動學習,又不使學生產生壓力。又如:每當我屏幕控制學生時,我總是說:“現在是廣告時間”或說:“廣告過后更精彩”,或播放“士兵小唱”等固定的歌曲,讓學生愉快地接受老師的控制。
信息技術教學生活化,不應當僅僅體現在課堂教學環節中,還應當延伸到課外,讓學生到更在廣闊的天地里,在更多的生活實踐中親身體驗,加深對信息技術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二、拓展校內中課堂,營造信息技術教學生活化的氛圍。
(一)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各級各類信息技術競賽。
學校每學期都舉辦打字競賽、作品制作等各類信息技術競賽,也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校外各級各類競賽,為學生創造學習信息技術的氛圍,培養學生良好的競爭意識。
通過這些競賽,充分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的想像力、觀察力和信息素養都有了明顯的提高。所以學生參加比賽的過程不僅是信息能力的鍛煉,更是綜合素質的提升。
許多作品制作比賽的主題都與當年的信息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只有仔細觀察生活,多學習多接觸新生事物,才可能創作出優秀的作品來。學生在作品創作的過程中更養成了仔細觀察生活、感受生活、與時俱進的良好習慣,開拓了學生的視野,開發了智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社會的適應力。
(三)校園活動與信息技術的結合。
將信息技術與校園生活相結合,能贏得高漲的學習氛圍,如:每次的主題班隊會,鼓勵學生自己制作課件,充分展現他們的信息才能。又如:進行小主持人競選等活動表演節目時,有些樂器無法帶過來,就可以用學到的音視頻處理知識,制作成精美的視頻。
在學生學習了圖片的獲取與處理知識后,還可以帶學生走出課堂,用相機捕捉美好瞬間。學校每年的校運會、藝術節等活動都成為信息技術教學的最好素材。當學生看到自己的照片,聽到自己的歌聲,看到自己的視頻,再與伴奏完美的結合時,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三、開辟校外大課堂,拓展信息技術教學生活化的廣度。
(一)與家庭生活相結合。
家庭是最接近學生的外部環境,教師在講解完計算機相關的安全內容后,可以讓學生對家庭電腦進行定期殺毒,既鞏固了信息技術知識,又確保家庭電腦安全、高效地運行。此外,網絡已深入生活,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掌握網絡軟件,如淘寶網、美團網等,發揮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與社會生活相結合。
如:在掌握和運用軟件下載、安裝技術后,學生可以幫助身邊的人下載、安裝軟件。再如:有些家長和部分學科老師的信息技術水平和接受能力不及學生,學生如果能夠幫助解決信息化生活中的問題,既鞏固了課堂所學,還能讓學生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成功喜悅,更能產生持久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多了解最新科技動態,有機會就多去親身體驗和感受。如:新疆科技館新增加了許多新的高科技項目,本學期我就布置了一項“去新疆科技館長見識”的任務,讓學生親自體驗科技館的智能家居生活、3D打印、5D影院、虛擬世界、意念賽車……